蘇子種植的技術

  有很多的種植戶都想要種植蘇子,但是有部分人不知道蘇子的種植方法。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蘇子特徵特性

  蘇子屬月莧科紫蘇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四稜形、直立、有分枝;株高1m左右,根圓錐形,葉對生,廣卵形,葉緣有鋸齒,總狀花序,位於莖枝頂端,花白色,雙脣形,雄蕊4枚,子房四裂;小堅果卵圓形,內有籽4粒。蘇子喜溼潤,後期耐乾旱,耐瘠薄,抗病蟲害,適於各種土壤栽培。蘇子生育期110d,需活動積溫2200℃,公頃產量1500~2625kg。

  2 蘇子種植技術

  2.1 選地與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肥力較高、排水良好、闊葉雜草較少的沙壤土種植,前茬以玉米等禾穀類作物為宜。由於蘇子子粒較小,千粒重僅3.2~4.0g,故種子拱土能力較弱,對整地質量要求較嚴。整地要人工拿淨茬子或機械滅茬,重耙2遍後起壟、鎮壓,壟距65cm。整地應達到土壤細碎、無殘茬、無土塊的良好播種狀態。

  2.2 施肥

  蘇子耐瘠薄,需肥量較少,一般每公頃施純氮40.5kg、純磷54.0kg、純鉀37.5kg即可滿足蘇子生長髮育的需求,有條件的地區最好每公頃施有機肥30t。以總肥量的2/3作基肥,1/3作種肥,生育期一般不用追肥。

  2.3 種子處理及播種

  a.種子處理 播前要對種子進行風選,去除小粒、秕粒和雜質,然後用種子量的0.2%的50%多菌靈拌種,防止苗期病害的發生。

  b.播種 當5cm地溫穩定通過15℃即開始播種,適期早播種能保證蘇子正常成熟,提高產品品質和產量。蘇子的正常播期為5月10~15日,採用壟上機械精量點播和人工穴播,每穴下種3~4粒,公頃播量6.0~7.5kg,播深2~3cm,不宜過深,播後要及時鎮壓。如氣候乾旱土壤水分不足,機械播種需進行播前噴灌,人工穴播要坐水播種,確保全苗。

  2.4 田間管理

  a.查田補栽 出苗後應及時進行苗情檢查,如缺苗要利用田間多餘的苗進行坐水補栽,也可等雨後移栽,雨後移栽成活率可達90%以上。

  b.間苗定苗及中耕除草 出苗後及時深鬆,增溫放寒,提高地溫,促進幼苗生長。當幼苗5~6葉時,結合鏟地進行人工間苗,留大苗打單棵,間掉雜色苗,並按株距30~35cm進行定苗,以每公頃保苗4.5~5.2萬株為宜。頭遍鏟趟後,隔12d再鏟趟1遍,並於開花前封壟,生育期做到一鬆二鏟二趟,確保田間無雜草。

  c.水肥管理 蘇子在施足底肥的情況下,一般不用追肥,可在開花期噴施2遍葉面肥。蘇子苗期抗旱性較弱,如遇乾旱應及時灌水。

  d.病蟲害防治 蘇子的抗病蟲能力較強,一般不發生病蟲害。生育期有時出現蚜蟲,可用樂果和敵殺死混合噴灑,促進蘇葉完整新鮮,提高出售時的商品價值。

  2.5 收穫

  蘇子的花序為無限花序,同一植株上開花順序有先後,蒴果成熟期不一致,早熟者易裂蒴,而造成田間損失。蘇子需適時收穫,當全田有2/3植株葉片由綠色變成淺黃色,結穗變成淺褐色,種子由白色變成淺褐色時即可收穫。一般於9月中下旬收穫,採用人工收穫,用鐮刀靠近地面將蘇子割倒,捆成直徑20cm的小捆,拉到場院碼成對頭碼子進行晾晒,促進後熟。晒乾後先在地面鋪一塊苫布,手握植株根部,穗部向下,用棍棒敲打脫粒,如1次脫不淨,可晾晒幾天後進行第2次脫粒。脫下的種子進行清選,如種子含水量較大,需繼續晾晒,當含水量低於9%時方可入庫保管。

  蘇子的作用

  1、對血脂的作用

  用含紫蘇油的飼料餵雞,能使雞血漿膽固醇水平降低,但對小鼠無此作用,並導致小鼠頸部脫毛和面板損害;用含紫蘇油的飼料喂兔,能增加其體重和肝臟重量,但對血漿及肝臟的膽固醇含量無明顯影響。

  2、抑菌作用

  實驗表明:紫蘇油***0.1%***對變形桿菌、黑麴黴菌、青黴菌及自然界中的黴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對黴菌和酵母菌的作用明顯強於0.05%的尼泊金和0.3%的苯甲酸。紫蘇對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也有抑制作用。但臨床上對於葡萄球菌所致的疾病很少使用紫蘇,而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所致的腸胃炎病,則有用之。紫蘇能擴張面板血管,刺激汗腺分泌,故有發汗作用,亦能減少支氣管分泌,緩解支氣管痙攣,因而有止咳袪痰作用,故感冒咳嗽每多用之。此外,紫蘇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故其行氣和中的作用可能與此有關。

  3、防腐、抗氧化作用

  紫蘇子經脫脂後的乙醇提取物有防腐及抗氧化作用。可用於食物和藥品的長期貯存.其抗氧化作用較0.02%的BHT***2,6-二叔丁基對羥基苯甲醇***為強。

  蘇子基本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具有特殊芳香。莖直立,多分枝,紫色、綠紫色或綠色,鈍四稜形,密被長柔毛。

  葉面

  葉對生;葉柄長3-5cm,紫紅色或綠色,被長節毛;葉片闊卵形、卵狀圓形或卵狀三角形,長4-13cm,寬2.5-10cm,先端漸尖或突尖,有時呈短尾狀,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具粗鋸齒,有時鋸齒較深或淺裂,兩面紫色或僅下面紫色,上下兩面均疏生柔毛,沿葉脈處較密,

  葉下

  葉下面有細油腺點;側脈7-8對,位於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輪傘花序,由2花組成偏向一側成假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花序密被長柔毛;苞片卵形、卵狀三角形或披針形形,全緣,具緣毛,外面有腺點,邊緣膜質;花梗長1-1.5mm,密被柔毛;

  花萼

  花萼鍾狀,長約3mm,10脈,外面部密被長柔毛和有黃色腺點,頂端5齒,2脣,上脣寬大,有3齒,下脣有2齒,結果時增大,基部呈囊狀;

  花冠

  花冠脣形,長3-4mm,白色或紫紅色,花冠筒內有毛環,外面被柔毛,上脣微凹,下脣3裂,裂片近圓形,中裂片較大;雄蕊4,二強,著生於花冠筒內中部,幾不伸出花冠外,花葯2室;

  花盤

  花盤在前邊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著生,柱頭2室;花盤在前邊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著生,柱頭2裂。小堅果近球形,灰棕色或褐色,直徑1-1.3mm,有網紋,果萼長約10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區別

  這一變種與紫蘇的區別在於:果萼小,長4-5.5mm,下面被疏柔毛,具腺點;莖被短柔毛;葉較小,卵形,長4.5-7.5cm,寬2.8-5cm,兩面被疏柔毛。小堅果較小,土黃色,直徑1-1.5mm。花期6-8月,果期7-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