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的病蟲害防治及貯藏方法介紹

  對於各位種植荸薺的農戶來說,病蟲害的防治和荸薺的貯藏是兩個比較困擾的問題,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荸薺的病蟲害防治及保鮮貯藏方法的介紹,歡迎閱讀。

  荸薺的常見病蟲害防治

  常見蟲害主要有蝗蟲、蚱蜢、螟蟲等,時可用 氧 化樂果或敵殺 死防治。

  常見病害主要有枯萎病、莖腐病、菌核病等,農民 稱“荸薺瘟”,是由這幾 種病害共同作用的結果。多發生在高溫高溼季節,發病早,蔓延快,危害大,是荸薺毀滅 性病 害。發病初期,病斑呈暗綠色,水漬狀,後期擴大成黃色大斑。

  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一是杜絕菌源:催芽前將種薺用25% 多菌靈500倍液浸泡8-10小時,排種前將有芽球莖浸泡1-2小時;苗床地和大田前2-3年不應栽過荸薺;薺田水源應 清新,不宜串灌。二是 及早防治: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水稀釋500-1000倍,或45%代森銨100倍液,或70%託布津800倍液,每隔5天,連續噴施2-3次,防治效果較好。

  蟲害防治:發生時可用氧化樂果或敵殺死 防治。

  荸薺的貯藏方法

  荸薺栽培一年只有一茬, 不能週年生產, 市場供應有旺淡季之分. 荸薺有著皮薄汁多、水分含量高、極易失水萎縮和腐爛變質的特點; 一般採用鮮貨上市直銷, 貯藏期不超過10 d, 因此荸薺的貯藏保鮮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我國民間的荸薺保鮮方法簡便、經濟可行,主要有缸藏、窖藏、沙藏、溶液、堆藏保鮮法等。

  窯藏

  如果使用舊窯貯藏,在貯藏之前,應在窯底及窯身噴2.5%的多菌靈或40%-甲基託布津400-500倍液進行消毒。在窯底鋪一層細土,每放20-25釐米厚的荸薺,其上撒上 一層幹細土,如此一層果實撒一層土,直至離窯口20釐米為止,其上封幹細土填口,周圍 用30釐米厚的泥土封頂,形成中央高、四周低的饅頭形,蓋過窯口、拍實。

  沙藏

  荸薺收挖後,在陰涼的房屋或地下室內用磚 砌,個埋 藏坑,在坑底部先鋪5-7釐米厚的細沙,將荸薺球莖排列在沙面上,蓋細沙3-4釐米厚,再排放荸薺球莖,如此一層一層堆疊,堆高不超過1米。這種方法也能起到良好的貯藏保鮮效果。

  溶液

  將採收的荸薺球莖去除雜物,清洗後迅 速浸入次氯酸鈉溶液 中貯藏。據試驗,使用該法,當溫度處於0-2℃、相對溼度在90%-100%的貯藏環境下荸薺球 莖的保鮮 可達10個月,在5℃以下貯藏保鮮期可達6-8個月。

  堆藏

  選擇陰涼室內的土質地面為宜,其大小可根據貯藏數量而定。首先 在地面鋪一層幹細土,四周用席子圍好,或者用磚砌成池狀,然後一層荸薺一層幹細土 ,層層相間。

  缸藏

  荸薺採挖後,攤放於磚地上12-15天,經適當晾乾後,放入室內大陶缸內***不可用醃過菜的陶缸***。陶缸應置於乾燥、通風處。每缸貯量約80-100千克,將貯滿荸薺的缸口部加蓋。應注意的是:貯藏於陶缸中的荸薺在貯藏前期呼吸作用旺盛,須把缸蓋揭開,以利通風透氣;在氣溫低冷的冬季,缸內要覆蓋一層稻草保溫;在陰雨天氣,因空氣溼度大,要及時揭蓋排溼;炎熱高溫季節,要及時加蓋,以防荸薺球莖體內水分蒸發引起幹腐。在貯藏過程中,每隔25-30天須將陶缸內貯藏的荸薺翻動檢查1次。按此方法貯藏,荸薺的保鮮期可達半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