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茶道視訊

  茶如今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並將成為21世紀的飲料大王,那中華茶道的精神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

  清

  清潔、清廉、清靜及清寂之清。茶道的真諦,不僅求事物外表之清潔,更須求心境之清寂、寧靜、明廉、知恥在靜寂的境界中,飲水清見底之純潔茶湯,方能體味『飲茶』之奧妙。

  敬

  敬者萬物之本,無敵之道也。敬乃對人尊敬,對己謹慎,朱子說:主一無適,即言敬之態度應專誠一意,其顯現於形表者為誠懇之儀態,無輕藐虛偽之意,敬與和相輔,勿論賓主,一舉一動,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煩思雜慮,由之盡滌,茶味所生,賓主之心歸於一體。

  怡

  據說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悅也、槳也。可見怡字含意廣博。調和之意味,在於形式與方法,悅槳之意味,在於精神與情感,飲茶啜苦咽甘,啟發生活情趣,培養寬闊胸襟與遠大眼光。使人我之間的紛爭,消弭於形,怡悅的精神,在於不矯飾自負,處身於溫和之中,養成謙恭之行為。

  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與真知結合的總體。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慾,不為利害所誘,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換言之,用科學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誠,飲茶的真諦,在於啟發智慧與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儉德行事,臻於真、善、美的境界。

  中華茶道的歷史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精神、社會作用。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陸羽著《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誌。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庭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製烹點的一系列變化。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到清朝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現代茶文化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茶葉從1949的年產7500T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T。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個以巨集揚茶文化為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0年“中國茶人聯誼會”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州西湖鄉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臺地區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產茶縣份份主辦“茶葉節”,如福建武夷市的巖茶節、雲南的普洱茶節,浙江新昌、泰順、湖北英山、河南信陽的茶葉節不勝列舉。都以茶為載體,促進全面的經濟貿易發展。

  中華茶道的介紹

  A.茶─科學的

  a.茶葉:品種眾多、製作特色各自不同,可因應各種口味需求之人們;在製茶領域中不斷改良創新,製茶機器應運而生,符合時代需要,省時、省力、衛生、美觀。

  b.茶具:精緻化之陶瓷藝術,在造型符合實用、美觀外,更注意其燒製過程中之變化,均要巧妙掌握其物理特性、化學原理,以製作出完美的藝術品。

  c.功效:較注重〞意識型態〞方面,如〔提神醒腦〕、〔消除疲勞〕、〔增強耐力〕等,至於〞臨床療效〞方面則僅為參考。

  B.道─哲學的思想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既可評論時事,亦可旁及萬物;在思想的領域中,從〞實有〞到〞萬無〞,從盤古到現今,任由馳騁。尤其是與各階層的人士結合所產生之思想與行為如下:

  a.一般百姓:茶已融入生活中,飲茶時表現出一種悠悠然自得其樂的樣子,縱使置身於酒樓飯館中,亦可與週遭事物融合,鬧中取靜。

  b.文人雅士:從許多詩詞中可看出,各類文人雅士之聚會場所,總少不了茶與酒,因而藉酒助興或感傷世事,再者以茶解諷或舒解心中鬱氣,並隨時與山水天地融合,進而吟詠出許多意境優雅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