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的茶道視訊教程

  鐵觀音不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飲,而且養生保健功能在茶葉中也屬佼佼者。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

  1. 孟臣沐淋:孟臣是明代人,他製作的紫砂壺令後人歎為觀止,所以後人將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孟臣壺。此步也稱為溫杯洗盞。茶聖陸羽認為泡茶用水“山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為下”,如今根據便利條件選用純淨的礦泉水為宜。

  2. 孟臣奪冠:開啟壺蓋,將茶漏置於壺口。

  3. 觀音現身:鐵觀音屬烏龍茶,產於福建安溪,形似觀音重如鐵,綠葉紅鑲邊,七泡有餘香。

  4. 烏龍入宮:茶則用來導取幹茶,將茶葉緩緩投入壺中。

  5. 高山流水:向壺內注水使緊卷的茶葉鬆散,更好地發揮香氣和滋味。

  6. 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壺表面的白色泡沫,令茶湯更加均勻透亮。

  7. 觀音出海:將茶湯注入公道杯中,俗話說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此泡茶湯稱之為溫潤泡,因此我們不喝。

  8. 重洗仙顏:再次向壺中注入沸水,沖泡鐵觀音的水溫較高為宜。

  9. 烏龍蘊香:把溫潤泡的茶湯澆淋在壺表面,既能養護紫砂壺又能提高壺溫。

  10. 普降甘霖:均勻地分配茶湯正如待人交友之道,以彰顯中國茶人博大無私之胸懷,我們把分茶時的動作比喻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

  11. 敬奉佳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以茶會友,一盞香茗奉知己。

  12. 三龍護鼎:用食指和拇指夾住品茗杯身,中指拖住杯底,這樣拿杯的姿勢穩妥大方,我們雅稱為三龍護鼎。

  13. 聞香觀色:空谷幽蘭般的香氣和金黃明亮的湯色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14. 三品得趣:品字是由三個口字組成,我們建議大家將茶湯也分三口來品,第一口輕啜茶湯,讓舌尖與味蕾充分接觸,感受茶湯的鮮美醇和;第二口讓茶湯在舌尖與齒縫間反覆遊蕩,去體會茶之六味,酸甜苦澀香甘;第三口將茶湯一口飲下,由喉滑至腹內,享受酣暢淋漓脣齒留香的感覺。

  鐵觀音的茶道步驟

  1. 神入茶境

  表演者在沏茶前應以清水淨手,端正儀容,以平靜、愉悅的心情進入茶境,備好茶具,聆聽中國傳統音樂,以古箏、簫來幫助自己安靜心靈。

  2. 展示茶具

  安溪盛產竹子。茶匙、茶鬥、茶夾、茶通是竹器工藝製成的,是民間傳統慣用的茶具。茶匙、茶鬥用於裝茶,茶夾用於夾杯洗杯。爐、壺、甌杯以及托盤,號稱“茶房四寶”,遵循安溪傳統加工而成。安溪茶鄉有歷史悠久的古窯址,在五代十國就有陶器工藝,宋朝中期就有瓷器工藝。茶房四寶不僅泡茶專用,而且有較高的收藏和欣賞價值。用白瓷蓋甌泡茶,對於放茶葉、聞香氣、衝開水、倒茶渣等都非常方便。

  3. 烹煮泉水

  沏茶擇水最為關鍵。水質不好,會直接影響茶的色、香、味,只有好水好茶味才美。沖泡安溪鐵觀音,烹煮的水溫需達到100℃,福建烏龍茶,這樣最能體現鐵觀音獨特的香韻。

  4. 沐霖甌杯

  “沐霖甌杯”也稱“熱壺燙杯”。先洗蓋甌,再洗茶杯,這不但能提升甌杯的溫度,又清潔衛生。

  5. 觀音入宮

  右手拿起茶鬥把茶葉裝入,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鐵觀音倒入甌杯,美其名曰“觀音入宮”。

  6. 懸壺高衝

  提起水壺,對準甌杯,先低後高衝入,使茶葉隨著水流旋轉而充分舒展。

  7. 春風拂面

  左手提起甌蓋,輕輕地在甌面上繞一圈,把浮在甌面上的泡沫颳起,然後右手提起水壺把甌蓋衝淨,稱“春風拂面”。

  8. 甌裡醞香

  茶葉下甌沖泡,需等待一至兩分鐘,才能充分地釋放出獨特的香和韻。沖泡時間太短,色香味發揮不出來,沖泡時間太久會“熟湯失味”。

  9. 三龍護鼎

  斟茶時,把右手的拇指、中指夾住甌蓋的邊沿,食指按在甌的頂端,提起蓋甌,把茶水倒出。三個指稱為三條龍,蓋甌稱為鼎,稱“三龍護鼎”。

  10. 行雲流水

  提起蓋甌,沿托盤上邊繞一圈,把甌底的水刮掉,防止甌外的水滴入杯中。

  11. 觀音出海

  “觀音出海”在民間稱為“關公巡城”。就是把茶水依次巡迴均勻地斟入各茶杯裡,斟茶時應低行。

  12. 點水流香

  “點水流香”在民間俗稱“韓信點兵”,就是斟茶斟到最後,把甌底最濃部分,要均勻地一點兒一點兒滴到各茶杯裡,達到濃淡均勻、香醇一致。

  13. 敬奉香茗

  茶藝小姐雙手端起茶盤彬彬有禮地向各位嘉賓、朋友敬奉香茗。

  14. 鑑賞湯色

  品飲鐵觀音,首先要觀其色,就是觀賞茶湯的顏色。名優鐵觀音的湯色,清澈、金黃、明亮,讓人賞心悅目。

  15. 細聞幽香

  聞聞鐵觀音的香氣,那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桂花香,清氣四溢,令人心曠神怡。

  16. 品啜甘霖

  品啜鐵觀音的韻味,有一種特殊的感受。當呷上一口含在嘴裡,慢慢送入喉中,頓時會覺得滿口生津,齒頰流香,六根開竅清風生,飄飄欲仙最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