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種植的技術

  油茶是茶科茶屬常綠小喬木,葉部含有花黃素、茶鹼等,是醫藥工業的原料,木材可做小型農具。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林地清理。每年進行1次,主要是清除林內雜灌、腳枝,以及老、殘、病、蟲株,並將其燒燬。另外,進行全園普噴護樹將軍消毒殺菌。

  2. 間密補稀。對一蔸多株的,保留健壯、豐產的主要植株,其餘全部挖除,同時在稀疏的地方,選擇優良品種補植。每畝合理密度在60株左右。

  3. 深挖淺墾。冬天深墾,夏天結合除草淺墾培蔸。作用是清除雜草,改良土壤,增強抗旱能力,改善林地環境,減少病蟲害。

  4. 蓄水保土保肥。坡度陡的林地,要儘可能整成梯形,或者按帶狀水平開挖1~1.5米寬的竹節溝。

  5. 修枝整形。通過修枝整形改善茶林透風透光條件。對老樹要剪去過密枝、交叉枝、重疊枝、細弱枝和病殘、蟲枝等,剪除的病蟲枝要燒燬。其次,要在修剪口塗抹愈傷防腐膜防止營養流失和水分消耗。

  6. 合理施肥。一是間種綠肥,二是茶枯茶殼還山,三是追施氮、磷肥。施肥方法:冬季施土雜肥,每株約30千克;春季施以氮、磷為主的複合肥,每株1~2千克。

  7. 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結合樹體管理,在4~7月份定期噴灑波爾多液或多菌靈等殺菌劑。如受天牛、象蟲為害,應選用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噴殺。

  8. 適時採摘。福建油茶大多是立冬籽,在立冬節過後1周***約11月中旬***,當樹上5%的茶果微裂、容易剝開,種子烏黑並呈現完全成熟時採摘。

  油茶栽培技術

  一、選擇良種壯苗

  良種是達到豐產的基本要素之一,目前生產上主要採用的良種是優良無性系和優良家系,還有少量的雜交子代。其中優良家系和雜交子代是一年生實生苗;優良無性系是芽苗砧嫁接兩年生裸根苗。苗木規格達二級苗以上***一年實生苗苗高20cm,二年生嫁接苗高25cm,基徑粗0.4cm,根系完整、無病蟲害***。隨著形勢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也逐步推開了一年生營養杯嫁接苗造林,有利於提高育苗效果和造林成活率。

  二、規劃造林

  油茶既可房前屋後零星栽植,也可集中建園栽植進行集約化經營。在建園時須進行林地規劃,才能達到適地適樹,充分發揮油茶的優良特性,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

  1、林地選擇。根據油茶的適生性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pH值為4.5~6.0的陽坡山地建園。

  2、整地和密度設計。根據坡地坡度的緩陡進行全墾或整土成梯,然後根據度、土壤肥力、間種和撫育管理水平等情況設計相應密度,定植密度需根據坡度,適宜的行距為2.5~3.0m,株距為2.0~3.0m,也就是每畝為60-110株。

  3、挖穴、撩壕。撩60cm×70cm寬深的壕溝或挖70cm×70cm×70cm長寬深的大穴。

  3、施基肥。用腐熟的廄肥、堆肥和餅肥等有機肥作基肥,每穴施2~10kg,與回填表土充分拌勻,然後填滿待稍沉降後栽植。

  4、定植。油茶栽植在冬季11月下旬到次年春季的3月上旬均可。且以春季定植較好。定植宜選在陰天或晴天傍晚進行,雨天土太溼時不宜。

  在事先標好的定植點,定植時最好能在根蔸處加些火土灰、磨細的稻田土或肥沃的培泥土作定植土,將苗木根系自然舒展開,加土分層壓實,栽植嫁接苗時可使嫁介面與地面平,澆透水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做到根舒、苗正、土實。

  三、油茶幼林管理

  幼林期是指從定植後到進入盛果前期的階段,油茶嫁接苗一般為6~9a。此時期的管理特點是促使樹冠迅速擴充套件,培養良好的樹體結構,促進樹體養分積累,為進入盛果期打下基礎。

  1、施肥措施

  幼樹期以營養生長為主,施肥則主要以氮肥,配合磷鉀肥,主攻春、夏、秋三次梢,隨樹齡大小使施肥量從小到多,逐年提高。

  定植當年通常可以不施肥,有條件的可在6~7月樹苗恢復後適當澆些稀薄的人糞尿或每株施25~50g的尿素或專用肥。從第二年起,3月份新梢萌動前半月左右施入速效氮肥,11月上旬則以土雜肥或糞肥作為越冬肥,每株5~10kg,隨著樹體的增長,每年的施肥量逐年遞增。

  2、撫育管理措施

  與一般果園一樣,油茶也怕漬水和乾旱,所以雨季要注意排水,夏秋乾旱時應及時灌水。

  夏季旱季來臨前中耕除草一次,並將剷下的草皮覆於樹蔸周圍的地表,給樹基培蔸,用以減輕地表高溫灼傷和旱害;冬季結合施肥進行有限的墾覆。林地土壤條件較好的要以綠肥或豆科植物為主進行合理間種,實行以耕代撫,還能增加收入。

  油茶幼樹由於抽梢量大,組織幼嫩,易受凍害,因而在林地規劃時要避免在低窪凹地建園,冬天冷氣流頻繁的地方應適當營造防風林帶,平時做好施肥和病蟲害防治工作以加強樹勢,11月份施足保暖越冬肥,還可根據枝梢生長情況在10~11月份用0.2%的磷酸二氫鉀***KH2PO4***溶液葉面噴施增加新梢木質化程度,有利越冬。

  3、樹型培育

  油茶定植後,在距介面30~50cm上定幹,適當保留主幹,第一年在20~30cm處選留3~4個生長強壯,方位合理的側枝培養為主枝;第二年再在每個主枝上保留2~3個強壯分枝作為副主枝;第3~4年,在繼續培養正副主枝的基礎上,將其上的強壯春梢培養為側枝群,並使三者之間比例合理,均勻分佈。

  油茶在樹體內條件適宜時,具有內膛結果習性,但要注意在樹冠內多保留枝組以培養樹冠緊湊,樹形開張的豐產樹型。要注意摘心,控制枝梢徒長,並及時剪除擾亂樹形的徒長枝,病蟲枝,重疊枝和枯枝等。

  幼樹前3年需摘掉花蕾,不讓掛果,維持樹體營養生長,加快樹冠成形。

     油茶成林管理

  良種油茶進入盛果期一般為8~10a,經濟收益期限長達30~50a。在盛果期內,每年結大量的果實,需消耗大量的營養成份,所以成林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加強林地土、肥、水管理,恢復樹勢,防治病蟲害。

  1、土壤改良

  為了促進土壤熟化,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滿足樹體對養分的大量需求,改善油茶根系環境,擴大根系分佈和吸收範圍,提高其抗旱、抗凍能力,保持豐產穩產,需隔年對土壤進行深翻改土,一般在3~4月或秋冬11月份結合施肥時進行。在樹冠投影外側深翻30~60cm;為避免過量傷根時也可分年度對角輪換進行,以2~3a完成一週期。深翻時要注意保護粗根。

  2、施肥技術

  據研究,油茶林每抽發100kg枝葉,需氮素0.9kg,磷素0.22kg,鉀素0.28kg;每生產100kg鮮果需氮素11.1kg,磷素0.85kg,鉀素3.4kg;每生產100kg茶油***1430kg鮮果***需從土壤中吸收氮素158.7kg,磷素12.0kg,鉀素48.6kg。盛果期為了適應樹體營養生長和大量結實的需要,施肥要氮磷鉀合理配比,一般N:P2 O5:K2O=10:6:8。每年每株施速效肥總量1~2KG,有機肥15~20KG。增施有機肥不但能有效改良土壤理化特性,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延長化肥肥效,而且還能提高果實含油量。

  在施追肥的基礎上,還可根據年情、土壤條件和樹體掛果量適當增施一些適量的葉面噴施,對促花保果,調節樹勢,改善品質和提高抗逆性大有幫助。葉面施肥多以各種微量元素、磷酸二氫鉀、尿素和各種生長調節劑為主,用量少、作用快,宜於早晨或傍晚進行,著重噴施葉背面效果更好。

  3、灌溉技術

  油茶大量掛果時也會消耗大量水份,長江流域一般是夏秋乾旱,7~9月的降水量大多不足300mm,而此時正是果實膨大和油脂轉化時期,欲稱“七月幹球,八月幹油”。漆龍霖等研究認為,當油茶春梢葉片細胞濃度≥19%時,或土壤平均含水量≤18 .2%時、田間持水量≤65%時,油茶已達到生理缺水的臨界點,這時合理增加灌水可增產30%以上,如果葉片細胞濃度達到25~28%時,葉片開始凋萎脫落。但在春天雨季時又要注意水澇。

  4、修剪技術

  油茶修剪多在採果後和春季萌動前進行。油茶成年樹多隻抽發春梢為主,夏秋梢較少,果梢矛盾不突出。春梢是結果枝的主要來源,要儘量保留,一般只將位置不適當的徒長枝、重疊交叉枝和病蟲枝等疏去,儘量保留內膛結果枝。

  油茶掛果數年後,一些枝組有衰老的傾向,或因位置過低或過裡而變弱,且易於感病,應及時進行回縮修剪或從基部全部剪去,在旁邊再另外選擇適當部位的強壯枝進行培養補充。保持旺盛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對於過分鬱閉的樹型,應剪除少量枝徑2~4cm左右的直立大枝,開好“天窗”,提高內膛結果能力。通過合理修剪可使產量增長39%以上,枝感病率降低70%。

  5、油茶放蜂

  油茶林放養蜜蜂技術是由中國林科院林研所等研究成功的新技術,通過多次試驗,找到了蜜蜂中毒的原因和解毒的方法,篩選出了“解毒靈”1、2、和6號等多種高效廉價解毒藥,並在此基礎上研製出“油茶蜂樂”等蜂王產卵刺激劑。還篩選出了合適油茶林的蜂種,如中國黑蜂、高加索蜂和高意雜交蜂等,只要採取系統的技術措施,不但增加產量35%以上,而且每畝每年可產蜂蜜8~15kg,還可節省大量的越冬喂蜂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