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疾病診治用藥

  由於兒童營養狀況及醫療條件的改善,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兒厭食

  典型症狀:嘔吐、食慾不振

  代表藥物:賴氨酸B12顆粒、複方鋅鐵鈣顆粒

  聯合用藥方案一:葡萄糖酸鋅口服液+健胃消食片+兒童魚油

  聯合用藥方案二:賴氨酸B12顆粒+鈣鐵鋅口服液+成長快樂

  小兒多汗

  典型症狀:出汗和麵部潮紅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控制

  代表藥物:虛汗停、兒童蛋白質粉

  聯合用藥方案一:鈣鐵鋅顆粒+黃芪口服液+虛汗停

  聯合用藥方案二:牡蠣碳酸鈣顆粒+玉屏風+蛋白質粉

  維生素D缺乏症

  典型症狀:主要表現為神經精神症狀。患兒愛哭鬧、易激惹、睡眠不寧、多汗***與室溫和季節無關***及枕禿。

  維生素AD滴劑、小兒四維葡鈣顆粒、三合鈣咀嚼片

  聯合用藥方案一:維生素AD滴劑+鈣+牛初乳片

  聯合用藥方案二:小兒四維鈣+維生素AD滴劑+蛋白質粉+DHA軟膠囊

  兒童常用的疾病藥方

  急性支氣管炎

  [病因]嬰幼兒體弱受各種病毒和細菌感染而發病。

  [臨床表現]

  1.發病可急可緩。大多先有流涕、鼻塞、發熱,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也可忽然出現較多較深的乾咳,以後漸有支氣管分泌物,痰量逐漸增多,嬰幼兒不會咳痰,多經咽部嚥下。

  2.一般症狀或輕或重,輕者無明顯病容,重者有中度發熱,偶可高熱,多2-3日即退。感覺疲勞,影響睡眠與食慾,甚至發生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症狀。年長兒可偶訴頭痛與胸痛。

  3.咳嗽一般延續7-10天,有時可遷延2-3周,甚至減輕後又復發,尤其在營養不良、先天性心臟病,佝僂病等患兒中易反覆發作,如不經適當治療可引起肺炎。

  4.特殊型別的喘息性運氣管炎。其特點是:發病年齡較小,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之後出現哮喘及呼氣性呼吸困難,呈複發性。

  5.24小時後,症狀仍未見好轉,就應該去醫院就診。

  [治療用藥]

  1.解熱:38.5℃以上,可用解熱鎮痛藥***兒童百服嚀、兒童百服嚀咀嚼片、對乙醯氨基酚、泰諾、布洛芬混懸液、美林、對乙醯氨基酚栓或退熱貼***。38.5℃以下可服用中成藥:板蘭根沖劑、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小柴胡沖劑、清熱解毒口服液、輔仁小兒清熱寧顆粒。

  2.抗生素類***β-內醯胺類、大環丙酯類、磺胺類***,其中β-內醯胺類和磺胺類要注意詢問有無過敏史,如有則不推薦使用。

  3.化痰類:小兒化痰止咳顆粒、吉諾通膠囊***兒童裝***、小兒止咳糖漿、小兒清肺止咳片、博士小兒止咳露***鮮果味***、小眉、右美沙分緩釋混懸液、苑葉止咳糖漿***原名止咳枇杷露***、康童芬、小兒化痰止咳糖漿、小兒清熱止咳口服液、小兒止咳露糖漿,複方桔梗枇杷、可諾賽,小兒清熱止咳糖漿、佐今明百咳靜糖漿兒童裝、聯邦止咳露***小兒***、小兒化痰止咳沖劑、小兒百部止咳糖漿、小兒佩夫人止咳水、海底椰露止咳合劑。

  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

  1.病原體

  ***1***病毒。

  ***2***細菌。

  2.誘發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

  ***2***疾病影響如麻疹、水痘、猩紅熱以及流行腮腺炎等。

  ***3***環境因素。

  ①不良衛生習慣。

  ②氣候驟變。

  [臨床表現]

  1.三個月以下嬰兒:發熱輕微或無發熱。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狀較突出。如哭鬧不安、張口呼吸、吸吮困難、拒奶;有時伴有嘔吐及腹瀉。

  2.嬰幼患兒表現:

  ***1***全身症狀較重,病初突然高熱39.5-40℃,持續1-2天,個別達數日,部分患兒高熱同時伴有驚厥;

  ***2***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狀較重;

  ***3***常伴有拒食、嘔吐、腹瀉或便祕等消化道症狀;

  ***4***體檢除發現咽部充血外無其他異常體徵。

  3.三歲以上患兒多不發熱或低熱,個別亦有高熱,伴畏寒、頭痛、全身酸困、食慾減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狀明顯,如鼻塞、流涕、噴嚏、聲音嘶啞及咽炎等。部分患兒可合併臍周及右下腹疼痛,這種腹痛可能與腸蠕動增強、腸繫膜林巴結炎及腸蛔蟲騷動等有關。

  [治療用藥]

  1.發熱:

  ***1***38.5℃以上,可推薦服用解熱鎮痛藥***兒童百服嚀、兒童百服嚀咀嚼片、泰諾、布洛芬混懸液、美林、對乙醯氨基酚栓或退熱貼***。

  ***2***38.5℃以下可服用中成藥:板蘭根沖劑、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小柴胡沖劑、清熱解毒口服液、輔仁小兒清熱寧顆粒。

  2.抗生素類***β—內醯胺類、大環內酯類、磺胺類***,其中β—內醯胺類和磺胺類要注意詢問有無過敏史,如有則不推薦使用。

  3.抗病毒藥:新博林顆粒。

  4.中成藥:小兒咽炎沖劑、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板蘭根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