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保健品的不良反應

  保健品已經成為了現在人的一種流行趨勢,很多人都喜歡吃,但是你瞭解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替代藥品,成為治療疾病的“主力軍”。保健品只能作為治療疾病的一種輔助方法,起到對人體代謝“助一臂之力”的作用。有些保健品雖然也是由中藥或由中藥的提取物組成,但這些中藥是從保健角度組方,而不是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因此,得了病還是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正規用藥,切勿將保健品當藥吃。否則不僅耽誤了治療時間,還可能使病情越拖越嚴重。

  保健品濫用危害極大。調查發現,一些老年人因過度服用保健品,身體機能嚴重受損,不僅沒有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還加速了衰老。婦女盲目服用減肥、美容、排毒等保健品,由於激素類成分很多,大大提高了患腫瘤的風險。兒童過度服用保健品容易導致兒童性發育提前、智力低下並引發肥胖問題。

  把食品當成保健品甚至藥品使用的現象在廣大消費者中普遍存在,以致延誤疾病診治的事件時有發生。城鄉居民對保健品認識存在誤區,部分人群盲目使用保健品,以老年人、婦女和兒童居多。

  調查顯示,21%的被調查者認為保健品就是藥品,能夠治病,甚至將保健品和藥品搭配服用;23%認為保健品沒有毒副作用,可以長期服用。58%的被調查者認為維生素有益無害,多多益善,可隨意補充。

  某些保健品長期服用,的確具有幫助人體提高耐受力、增強抵抗能力、增強免疫力、調節人體某些功能等作用,從而能相對地改善諸如頭暈、耳鳴、失眠、煩躁、易疲勞等一些症狀。

  保健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然而,很多保健品常常宣稱能達到某某功效,對成分、適用人群卻沒有加以說明,居民買保健品時也過分看重功效。

  許多保健品經營企業通過虛誇功效、免費體檢、免費試用、健康諮詢、附贈產品等方式,誘騙消費者購買使用保健品。監管部門沒有定期對保健品企業的資質進行審查,難以保證生產質量。

  保健品的選擇購買

  1、根據身體狀況來選擇合適的保健品。沒一種保健品都有自己的適用範圍,就像藥品一樣,不同藥品有不同的適應人群。首先要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比如經常面對電腦,用眼較多的人群,可以選擇胡蘿蔔素之類的產品;而打算要孩子的媽媽,需要提前服用葉酸,可以選擇葉酸亞鐵;而出現面色蒼白,頭暈,畏寒怕冷的女性,就應該選擇補血產品。

  2、購買有保健品標誌的產品。很多在藥店銷售的所謂的保健品並非是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生產的保健品,購買的時候一定要認準保健品特有的藍帽標誌,這樣的保健品吃了以後才會有效果。而沒有藍帽標誌的所謂的保健品,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3、服用保健品一定要注意保健品的服用量。每一種保健品都會在其產品說明書或外包裝上標明每天的食用量,服用時不要擅自減量或者加量,需要諮詢營養師或者醫生。

  4、服用保健品的時間需要掌握。保健品又被稱為膳食營養素補充劑,主要是用來補充飲食中某些營養素的不足,因此在服用的時候,最好是吃飯以後馬上服用,讓其隨著食物一起消化和吸收,這樣服用的效果才比較好,而不是像藥物一樣,選擇在飯後一小時服用。

  服用保健品的方法

  保健品吃了以後效果究竟如何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花錢購買保健品,我們最想要的就是保健品的效果。很多人會發現,自己一直在補鈣,但是吃了好幾瓶的鈣片以後沒有看到效果。其實單純的補鈣,效果並不會很理想。在選擇鈣片的時候,最好是選擇添加了維生素D和酪蛋白的鈣片,維生素D和酪蛋白都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如果沒有維生素D和酪蛋白,就像一堆乾柴放在一起卻沒法燃燒,而添加了維生素D和酪蛋白,就等於是在乾柴上添加了一把火,這樣的鈣片效果才比較顯著。

  而對於鋅片的選擇,很多朋友聽過XXX葡萄糖酸鋅的廣告,第一代鋅劑是以硫酸鋅為代表,因為副作用大,現在已基本淘汰;第二代鋅劑為葡糖糖酸鋅、甘草鋅等等,吸收率有所提高,副服用小,但長期服用會刺激兒童腸道;第三代鋅劑為蛋白鋅,鋅結構與人體相同,吸收率高達90%。

  在保健品的服用上,合理搭配非常重要。比如維生素C與蛋白質,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維生素C還可以促進鐵的吸收。而在服用保健品上,更不能進入誤區。不能因為服用保健品而忽略了飲食的調整。

  保健品不能代替食物,最安全而最好的保健品就是我們的食物。我們的日常三餐,尤其是各種穀類、水果和蔬菜,不僅價格實惠,價效比高,而且是沒有各種副作用的天然保健品。各種所謂的排毒養顏保健品,其主要成分就是食物中的膳食纖維,利用了膳食纖維潤腸通便的功能。而這些膳食纖維在我們的蔬菜水果中含有量是非常高的,蔬菜水果中不僅含有膳食纖維,還含有植物化學物,更加有利於保護肌膚,讓我們煥發出靚麗的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