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的功效和作用

  白茅根,中藥名;別名: 絲茅草;茅草; 白茅草; 茅草根。為 禾本科植物白茅的乾燥根莖。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跟你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白茅根的簡介:

  白茅根,因其葉子形狀如長矛,所以人們稱之為“矛”;它的花和根是白顏色的,所以被稱為“白茅根”。白茅根的芽、花、根都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尤其它的根是用來治療各種出血症的良藥。

  白茅根又名茅根、地管、茹根、藍根等,是野外隨處可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莖,

  屬於止血藥。春秋二季採挖,晒乾,除去鬚根及膜質葉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

  白茅根是廣東民間春夏間常用以入湯羹的藥食兼備之品,其性寒味甘,入肺、胃、小腸經,為利水滲溼之物,具有涼血、清熱、利尿的效用。

  春天氣溫漸暖,人若調適不當、休息不好、壓力過大等,很容易“上火”。而此時,正是白茅根旺長之季,路旁、山坡、草地上皆可見。中醫認為,白茅根性甘寒,入肺胃二經,有清火生津,涼血止血等功效。因此不妨採些新鮮茅根來煎水當茶喝。

  據《本草綱目》記載,白茅根對除口臭、解酒毒、降血壓有良好的效果。

  白茅根的功效

  主治: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用於吐血,尿血,熱淋,水腫,黃疸,小便不利,熱病煩渴,胃熱嘔噦,咳嗽。內服,煎湯10-15g***鮮者加倍***,搗汁或研末。體虛者用量宜適當。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等號功效。

  白茅根的作用:

  1白茅根有止血作用:白茅根粉能明顯縮短兔血漿的復鈣時間,臨床用白茅根治療鼻衄。

  2白茅根有抗菌作用:白茅根對福氏及宋內氏痢疾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3白茅根對於急性腎炎有較好效果:服用白茅根後通常在1~5天內小便即顯著增多,隨之水腫即漸消失,高血壓及尿檢變化亦漸好轉而趨正常。

  4白茅根對於急性傳染性肝炎的治療作用:服用白茅根後,肝脾腫大會減輕,谷丙轉氨酶經45天后有80%的患者降至正常,黃疸指數也會明顯的下降。

  5白茅根對於高血壓病的治療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他還可以治療上消化道出血。

  白茅根的禁宜人群

  脾胃虛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1.《本草經疏》:因寒發噦,中寒嘔吐,溼痰停飲發熱,並不得服。

  2.《本草從新》:吐血因於虛寒者,非所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