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小知識有哪些

  秋季總是很短暫,但是秋季的養生準則與春夏兩季截然不同,由於天氣較乾燥,涼爽的變化不同,我們應當適當的去調節自己!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冬季養生小知識吧!

  冬季養生小知識

  1.秋季飲食養生要注意防止熱能過剩,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蘿蔔、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種溼熱之氣積蓄。因此秋季養生小常識裡提倡吃一些有散發功用的辛香氣味食物,如芹菜。

  2.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傷人的津液。多數蔬菜、水果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補充人體的津液。另外,還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之品,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溼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溼,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3.養陰潤燥的食物主要有蜂蜜、百合、銀耳、山藥、蓮子、核桃、芝麻、梨、香蕉、話梅等。“話梅特別適合秋季食用,中醫認為酸甘化陰,話梅酸酸甜甜正好符合‘以潤為主,佐以酸味’的養生法。” 此外,秋季養生小常識告訴你應該注意多飲水。

  冬季保健方法

  1.立秋之後,晝夜之間的溫差較大,及時增減衣服,特別是老人家,不宜赤膊露體,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白露過後,氣候逐漸變涼,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這時再赤膊露體,就容易受涼,輕則易患感冒,重則易染肺疾。秋季養生小常識提醒你:因秋氣主燥,燥易傷肺。

  2.秋季養生要重視精神調養。陰虛的人,肝火易旺,動輒發脾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摟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則內耗陰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為明顯。因此,預防秋燥的另一環就是要重視精神的調養,並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平靜地度過這一多事之秋。

  3.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秋天要避免過食辣椒、胡椒、羊肉、狗肉等辛燥之品。秋季養生小常識提醒你:秋季氣溫漸涼,脾胃對寒涼比較敏感,應避免冷飲涼食的攝入,以免損傷脾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冬季養生食譜

  【雪梨薏米羹】

  雪梨具有養血生肌的作用,與薏米、銀耳、枇杷同煮,特別適合在入冬後身體偶感風寒時用於清熱潤肺、安神止咳。而且用挖空的雪梨做盅,不僅使湯品更加原汁原味,而且也是特別討喜的冬季甜品!

  原料:雪梨2個,枇杷1個,薏米、貝母、茨菰、銀耳各25克,黃瓜和櫻桃碎各少許。

  調料:冰糖水。

  做法:

  1、將薏米、貝母、銀耳分別洗淨泡發,將薏米和貝母放入碗中,置於蒸屜中蒸熟,然後再將銀耳放入碗中,加水,放入蒸屜中蒸熟。

  2、茨菰去皮洗淨,與貝母一同切成小丁。茨菰入水汆一下,撈出晾涼。黃瓜洗淨切丁。將雪梨洗淨,橫切去1/5做蓋,用小勺挖去梨肉,將外殼蒸熟,,梨肉榨汁去渣。

  3、將所有的材料放入梨盅內。

  4、將榨好的梨汁加礦泉水和冰糖水調勻,然後倒入梨內即可。

  【薏米蓮子排骨煲】

  薏米蓮子排骨煲的最大作用是可以在寒冷季節裡補氣健脾、溫補養身,非常適合氣血兩虧的年輕女孩。

  原料:排骨500克、薏米50克、蓮子30克。

  調料:姜5片、蒜片10克、冰糖8克、鹽8克、花椒5粒、料酒1大匙、香油少許。

  做法:

  1、蓮子用溫水浸泡1小時,去皮、心,撈出瀝乾備用。

  2、薏米放入燒熱的淨鍋內炒一下,取出後搗碎,與蓮子一起放入煎藥的盅內,倒入兩碗水,煎至剩一碗水,取汁備用。

  3、排骨焯去血水,瀝乾後放入湯鍋內,倒入煎好的蓮子薏米汁,加入薑片、蒜片、花椒,大火燒沸後轉為小火,煮至排骨七成熟,撇去浮沫,撈出晾涼。

  4、湯內加入冰糖、鹽,用中火煮至湯汁濃稠,倒入排骨,烹入料酒,滴入香油即可。用竹籤刺入排骨中,若沒有血水冒出,則表示排骨熟了。

看了冬季養生小知識的人還看:

1.冬季養生食譜大全

2.冬季養生食譜

3.冬季營養食譜

4.冬季養生保健菜譜

5.冬季食療養生食譜

6.冬季養生湯煲湯食譜

7.冬季老年養生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