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嚴重病因有哪些

  精神分裂症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它是精神疾病中較為嚴重的病種之一。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病因?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一下引起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精神分裂症的嚴重病因

  1、體質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與體質、神經型別有很大關聯。臨床發現精神分裂症多發生於內向型、弱而不均衡型或弱型+藝術型,或瘦長型,這就是所謂的分裂性氣質。另一個導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因素是病前個性特徵,包括孤僻、敏感、害羞、好幻想、邏輯性思維差等。這些個性特徵導致的精神分裂症人數佔精神分裂症患者總數的一半多。此外,在母孕期受到病毒感染的胎兒,其成年後發生精神分裂的機率比正常的明顯偏高;患有某些軀體疾病和代謝障礙也可以引起大腦功能紊亂。

  2、生理原因

  多巴胺假說,是最被廣泛接受的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假說。抗精神分裂症藥物對多巴胺***DA***神經遞質的作用得以改善精神病症狀支援這一假說。

  3、精神刺激

  刺激性生活事件在疾病發生中究竟起了些什麼作用,有的學者認為刺激性生活事件觸發具備精神病患病素質者的症狀並使其出現得更為明朗,這也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一。

  4、遺傳因素

  較多的證據表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與遺傳有關。而且血緣越親,潛在罹發率越高。根據最新統計資料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家族成員精神病的患病率為2.6%-1***%,而一般人群是0.6%。親緣關係愈近,患病率愈高;兩個精神分裂症患者結婚所生養的子女,患病率高達68.1%。

  5、環境因素

  通常在生命早期發生的一些環境因素似乎增加了患精神病的危險。這些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因素包括母體嚴重營養不良、妊娠期內的病毒感染和圍產期的腦損傷等。精神分裂症病人沒有明顯原因而緩慢起病,開始時僅見對四周事物缺乏愛好,常離群索居,沉默寡言,以後症狀日益明顯因而出現個人生活懶散、行為怪異、痴笑、暴怒等情況,而軀體方面的檢查往往是正常的。

  精神分裂症的家庭護理方法

  1.將病人安置於興奮室,病室內物品陳設簡單,除病人睡眠用的軟床墊及棉被外,其它用物不準擺放,避免病人損壞及傷人。護理人員要以親切耐心的態度,鎮靜而溫和的語言,友善引導和全面教育,多方瞭解病人的需要,減少一切激惹因素,指導病人用非破壞性行為表達和發洩。必要時限制病人活動範圍,與其他病人分別安置,以防止病人由於高度興奮引起行為障礙,不能自我控制情緒變化而傷害他人。

  2.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入睡前遵醫囑,注射治療後、協助病人臥床***必要時可以採用約束的方法,待病人睡著後解開約束帶***,減少與病人談話、減少各種環境刺激,儘可能使病人情緒***,必要時給予鎮靜藥幫助病人控制興奮,達到睡眠狀態,保證治療中需要的睡眠時間。病人出現的幻覺逼真***如真性幻覺***。妄想片斷,內容荒誕與愚蠢行為一致,甚至可以出現吃髒東西、吃痰液、吃排洩物,有時出現裸體外跑等異常行為。護理病人時要了解病情變化的特點,觀察幻覺妄想的內容及表現,對異常行為要勸說、解釋並及時阻止,防止在幻覺妄想支配下發生意外。

  3.加強基礎護理,定時協助病人入廁,如便在房間及被褥上應及時清理更換,防止病人吃排洩物。每週定時協助強迫病人洗澡更衣,定期理髮剪指甲,防止因衛生不潔發生感染。加強巡視,發現病人脫衣裸體亂走應立即制止。必要時限制活動範圍,也可將上衣反穿。制定飲食計劃,限制病人暴飲暴食,每日三餐均由護士協助,給病人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並記好出入量。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靜脈注射時要選擇粗大的血管,雙臂交替,緩慢推入。肌肉注射時要掌握深部注射的原則,雙側臀部交替注射。操作前要觀察病人臀部情況,如發現紅腫、便結,注射藥時要避開。重新選擇注射部位。每日用紅外線烤燈照射臀部注射部位1~2次,促進吸收,防止面板受損。

  精神分裂症的用藥誤區

  誤區一:擅自減藥、停藥

  許多患者經藥物治療病情穩定,時間一長,往往錯誤地認為“病已好”,從而擅自減藥或停藥,以致病情復發。還有的患者由於害怕長期用藥會帶來副作用而擅自減藥或停藥。

  但目前無論國內、國外均無根治精神分裂症的方法,只能做到控制精神症狀出現,還不能做到對因治療***徹底根治***。因此,症狀控制後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仍需維持用藥,鞏固療效,以保證精神分裂症不再復發。

  誤區二:迷信廣告

  近年來各種小報上常有用祕方或中藥製劑根治精神疾病的廣告。不少患者及家屬相信其說,在原本病情控制很好的情況下,自行停藥,改服祕方或中藥,導致舊病復發。

  應該說,中醫中藥與西醫西藥治療精神分裂症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中藥治療精神分裂症可能副作用小些,但在控制精神症狀尤其是陽性症狀方面的療效,遠遠沒有西藥確切和有效,更談不上根治。

  誤區三:刻板用藥

  眾所周知,精神分裂症治癒後,要想避免或減少復發,至少應維持治療3年。維持用藥的治療劑量應做到個體化,針對不同的病人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做到“能減則減,決不勉強”,力爭用最小的有效維持量,達到鞏固療效,避免復發的目的。因此,在減量過程中應緩慢漸減,需邊減量邊觀察,避免刻板用藥。患者也應定期門診複查,病情有變化應及時複診或向經治醫生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