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泉州踏青好去處
清明節快來了,眼下正是踏青賞花的好季節。泉州山海兼備,風景秀美,好去處多,該選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
天后宮
始建於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現存媽祖廟中建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並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上,媽祖故里莆田一度隸屬古代東方第一大港泉州管轄,由於泉州民眾不斷向外移民和進行貿易活動,媽祖信仰遠播祖國大陸及臺、港、澳各地。
泉州天后宮除較完整地儲存有雄偉的大殿、後殿等古代建築外,在政府及海內外信眾的熱心資助下,還陸續修復了山門、戲臺、鐘鼓樓、東西廂廊等建築,並將繼續復建梳妝樓。建置於宮內的閩臺關係史博物館收藏有大量的珍貴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泉州天后宮是在泉州港逐漸成為全國對外貿易中心之際的南宋時期建成,是研究海外交通史的重要史蹟。
【交通】乘坐公交車31路到天后宮站下車即是。
潘山公園
潘山公園位於市區江濱北路金潘段北側,總面積約70畝,由萬科代建,是泉州唯一的濱江山地公園,設有休閒茶亭,兒童遊樂園,籃球場等設施裝置,相當於一個天然的健身休閒會所,可以在此爬山、喝茶觀景。
潘山公園在原有植被的基礎上利用藝術的手法進行園林植景,本著生態優先和整體優先的原則,合理配置植栽,注重季節相變化和種間和諧,打造綠色之眼。尊重基地文脈,保留原有的老糖廠、古榕樹、林蔭青石板路和後期規劃建設完美的結合,是極具特色的生態公園。步道和潘山公園親密互通潘山公園綠色生態慢道。
在山水相依的城市空間中,使生態環境、文脈保護與本土生活方式的延續,能夠有效契合於當代城市空間功能發展的訴求,形成“文脈泉州”與“當代泉州”的整體性表達。
【交通】潘山公園處於四條城市主幹線中心位置,交通暢通,北面為北清路,南面為江濱北路,西面為站前南北大道,東面為西賢路,公共交通車站為潘山市場站,公交線路:6、22、26、33、46、208、602路等。
開元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4A級旅遊景點。地處市區西街,始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蓮花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為現名。全寺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規模巨集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主要有大雄寶殿、甘露戒壇,東西塔等建築。
大雄寶殿是中軸線的主建築,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現存建築物是明代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遺物。大殿通高20米,儲存唐朝巨集模鉅製、巍峨壯觀的建築風格。甘露戒壇始建於宋,現壇系明初重建,為全國三大戒壇之一。
聳立在拜庭兩側廣場中,相距約200米的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結構石塔就是泉州東西塔,為全國四大名塔之一。東塔名“鎮國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仁壽塔”,通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兩塔為我國古代石構建築的瑰寶,系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標誌。
【交通】公交:乘坐2路、961路、旅遊專線車601線等,在開元寺站下。【門票】——免門票
清源山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 498米,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市區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靈以泉。元人讚譽“閩海蓬萊第一山”。“清源鼎峙”為舊泉州十景之一,歷來為遊客登臨覽勝。
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相容幷蓄的文化名山。景區內流泉飛瀑、奇巖異洞、峰巒疊翠、萬木競秀,以宗教寺廟宮觀、文人書院石寶以及石雕石構石刻等文物為主的人文景觀幾乎遍佈清源山的每個角落,現存完好的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崗岩仿木結構佛像石室3處,以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舍利塔和廣欽法師塔院。
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十八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臺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其中以老君巖為代表的六處宋元時期的清源山石造像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乘坐3路、10路、30路、45路、202路、209路、601路和K1公交快線至“泉山路***清源山風景區***”站下。
西湖公園
位於市區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滯洪排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處於一片低窪的平原地帶,以往發生較大洪水時,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滯洪,俗稱“西北洋”。由於洪澇災害嚴重,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建設西北洋滯洪排澇工程被列為市人大十二屆五次會議一號議案。
從1999年6月起,投資1.7億元,歷時兩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橋、三片水域和四座島組成的西湖公園。西湖面積達100公頃,其中水域面積 82.28公頃,廣場道路面積1.72公頃,綠化面積16公頃,種植樹種達200多種。
西湖繁花錦簇,波光瀲灩,與清源山自然接壤,清源山秀麗翠綠的山色與西湖浮光盪漾的美景相得益彰,湖光山色渾然一體,極具園林之美,是市區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的湖上園林。2001年12月獲得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榮譽稱號。
【交通】乘坐6路、17路、21路、22路、26路、27路、33路、37路、39路、201路、601路、602路至“建南花園”站下。
清明節泉州踏青景點推薦
東湖公園
東湖公園址系古泉州八大勝景“東湖荷香”遺址。唐時湖面40餘頃,有東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攬古亭。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勝概。因唐姜公輔、韓愈、歐陽詹等曾在此活動而聞名於世。東湖公園以閩南建築文化為特色,中心湖為主體,環湖佈置人文景觀。
構建星湖荷香、祈風閣、七星拱月、二公亭、東湖亭、波恩亭、攬古亭等靜區;兒童樂園、雙舟朝陽、遊船碼頭為動區。精築刺桐瑞林等20多處植物山石景觀攬翠全園,以石雕、石刻突現閩南石文化。既有泉州歷史文化內涵又有時代新潮氣息,風格獨特。曾三次獲省“環境優美獎”,還被評為“市民喜愛十佳建築”、“泉州十佳夜景”。1998年以其典雅秀麗、玲瓏多姿的江南園林風格而入選百家中國名園。
【交通】公交途徑路線:1路、12路、15路、18路、2路、28路、30路、33路、39路、40路、46路、7路、9路。
府文廟
府文廟位於鯉城區中山路泮宮內。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初年***公元976年***,後移他處,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遷回原處重建,現有建築仍保持清初原貌,為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孔廟,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公交:乘坐3路、4路、6路、14路、19路、25路、26路、32路、47路至“府文廟”站下即可。
江濱公園
泉州江濱公園位於晉江下游防洪堤外行洪區,這裡江面寬闊、水質清澈、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期間分佈大量草地、古榕樹,龍眼樹和文物古蹟,極適宜植物的生長和山水園林景觀的營建。
公園東起泉州大橋,西至筍江橋,全長約3.5公裡,寬度800-950米不等,總佔地面積4340畝。其中陸地面積2530畝,水域約1810畝,分成六個主題公園進行開發建設位於晉江下游河道行洪區鯉城段,規劃面積166.7公頃。
江濱公園建設力求達到四個“凸顯”:一是園區原有石筍、山川壇、臨漳門、接官亭等歷史人文景觀的修復,凸顯歷史文化底蘊;二是依原有林木佈置龍眼園、桃花園、荷花池等生態景觀,凸顯自然生態風貌;三是規劃建設臨江體育運動場、沙灘泳池、音樂噴泉等休閒娛樂專案,凸顯以人為本的理念;四是通過招商引資,籌建江濱美食城、花卉市場、遊艇碼頭,實現公園資產滾動增值,凸顯商業化運作。
泉州森林公園
泉州森林公園位於豐澤區東海鎮,西至大坪山,東達後渚港泉州灣,南鄰通港路,北含洛陽江入海口,總控制面積547.1公頃。
公園建設依託大小桃花山、泉州灣河口溼地保護區等海濱資源和泉州古城史蹟,突出歷史文化名城、著名僑鄉、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世界宗教薈萃等特色,將建成由奇石、江河、溼地、海鳥、古蹟遺址、森林等資源構成的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自然生態園。
公園共分為四個區,即桃嶺春曉景區、金山覽勝景區、空谷梵音景區和景觀協調景區。其建設期限為2003年至2010年。公園從2002年底開始籌建以來,位於公園大門***處的桃嶺春曉景區已經全部建成,是目前遊客遊玩的主要景區;金山覽勝景區也已基本建成,遊客可以前往遊玩;空谷梵音景區的東海觀音寺、大桃花山明年將完成景觀林的改造,只要對遊步道進行完善即可遊玩。
【交通】乘坐803路、5路、14路到泉州森林公園站。
泉州刺桐公園
刺桐公園位於泉州市豐澤區刺桐路和津淮街交匯處西北側,屬休閒娛樂的區級公園,佔地面積3.67公頃,專案部投資1400萬元,於1995年動工建設,1997年建成投入使用。公園位置適宜,交通便捷,是一處休息遊玩的好場所。
公園充分利用花草、樹木、水體、建築小品、地形處理等構園要素,採用自然式和規劃式相結合,疊山理水的造園手法,將時代特點和傳統內涵溶為一體,營造了具有典雅別緻風格的園林景觀。特別是利用植物造景,公園以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象徵——刺桐樹為骨幹樹種,輔以榕樹、芒果、盆架木等樹種,將喬灌花草融合一體,通過豐富空間層次和色彩達到植物造景的藝術效果。春天,一樹樹燦若雲霞的刺桐花綻開熱情似火的笑容,美不勝收,置身其中,令人流連忘返。
【交通】經過刺桐公園的線路有202路,205路,22路,3路,44路,801路公交線路; 刺桐公園站附近有刺桐公園南門等相似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