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習俗的由來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你知道嗎?今天小編特意準備了一些資料,希望你能喜歡。
早先年,有這麼一個四口之家,老兩口和兩個兒子。老兩口非常勤快,一年到頭幹著地裡的莊稼活。春耕夏鋤秋收,兢兢業業奔日子。家裡存的各樣糧食是大囤滿、小囤流。他們家院裡還有棵大棗樹,老兩口精心培育,結出的棗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賣,能賣好多好多銀錢,小日子過得挺富裕。
老兩口緊緊巴巴地奔日子,就為給兩個兒子娶上媳婦。
眼看兒子一天天都到了該娶媳婦的歲數了,老兩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種莊稼;老母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保養院裡的棗樹,攢錢存糧留著娶媳婦。
四口之家現在光剩下哥兒倆過日子了。哥哥看到這大囤滿小囤流的糧食,對弟弟說:“咱們有這麼多的糧食,夠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說:“今年這棗樹也不當緊了,反正咱們也不缺棗吃。”
就這樣,哥兒倆越來越懶,越來越饞。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樂,沒幾年就把糧食吃完了,院裡的棗樹呢,結的棗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這年到了臘月初八,家裡實在沒有什麼可吃的了,怎麼辦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掃帚,弟弟拿來一個小簸箕,到先前盛糧食的大囤底、小囤縫裡掃呀掃的,從這裡掃來一把黃米粒,從那裡尋出一把紅豆來,就這樣,雜糧五穀各湊幾把,數量不多,樣數可不少,最後又搜出幾枚乾紅棗,放到鍋裡一齊煮了起來。煮好了,哥倆吃起這五穀雜糧湊合起來的粥,兩雙眼對望,才記起父母臨死前說的話,後悔極了。
哥倆嚐到了懶的苦頭,敗子回頭,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來,像他們的父母一樣,不幾年就又過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婦,有了孩子。
為了記取懶的教訓,叫人千萬別忘了勤快節儉地過日子,從那以後,每逢農曆臘月初八那天,人們就吃用五穀雜糧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因為這一天正是臘月初八,所以人們都叫“臘八粥。”
臘八粥介紹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製的粥,還叫做七寶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成佛之前曾經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遇見一個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後,恢復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於12月8日成道,稱為“佛成道節”。佛寺在這天舉行誦經,並效法成道前牧女貢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和果實做粥供佛。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臘月節,農曆十二月,人們習慣稱為“臘月”。據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下令將每年十二月改稱為“臘月”。而“臘”這一詞到漢代才正式出現。
臘八粥的作用
臘八粥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等。粳米含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具有益氣養脾、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溫脾益氣的作用,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有血壓高的朋友可以多多嘗試一下食用臘八粥,效果也是蠻顯著的,對於老年朋友來說更應該提倡粗細搭配的飲食方式來保健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