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重陽節習俗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又稱老人節。你知道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廣州番禺人把重陽節登高的習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每當重陽來臨,人們便三五成群或全家結伴來到蓮花山、白雲山、大夫山、滴水巖、十八羅漢山等登山覽勝。許多都是在重陽日到來的前夜就開始登山,並備好食物和帳篷,露宿山頂,等待日出。
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廣東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清遠連州保安鎮的重陽“大神”盛會已持續千百年。每到重陽日家家戶戶貼門對,村村寨寨結綵門。盛會最引人注目的是“抬大神”、“踩八卦”、“搖高神”、“扮故事”等節目。
佛山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舊時的重陽節,掃墓人士大多以家庭為單位,帶上祭品上山拜祭先人。而今的重陽節則由上山掃墓祭祖演變為家中祭祖。
潮州人過重陽節不但有放風箏的習俗,還會製作美味的“油麻團”作為祭品。放風箏,潮州人叫做“放風禽”或“放風琴”。這是因為風箏都是以飛禽或相似飛禽的形狀製作而成的,所以有此稱謂。又因潮語的“禽”與“琴”諧音,故又稱之為“放風琴”。
在潮州地區,當地人用“油麻團”作為祭品也有一定的來歷。因為“油麻團”的“團”,潮人在這裡讀“緣”,“團”正好與“緣”的讀音相同,因而古時候的潮人,便有了在重陽節“結緣”的重要習俗,其意是結個良緣。重陽節當天,左鄰右舍之間互相探訪,互贈“油麻團”。
與重陽節相關的人物
王維有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大概的意思是自己身處異鄉,到了重陽節的時候不能和自己的親朋好友一起,甚是想念。尤其是最後一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表達了自己在重陽節這天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題目中的九月九日便是重陽節,而重陽節又被稱老人節。在古代重陽節是什麼節?重陽節的傳說都有什麼?重陽節的傳說與那個人物有關係?
重陽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重陽節在歷經兩千多年的形成、演變、發展的漫長過程中,緊緊圍繞健康平安、洪福長壽、趨吉避邪這一企盼美好未來的主題,演奏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主旋律。重陽文化作為我國民俗文化的瑰寶,其內涵豐富而博大精深。
廣東重陽旅遊攻略
陽江風箏歷史悠久,背後還流傳著一段故事。據聞在宋代,一位名叫王亙的州官於北山的“仙掌石”上鑿了一個“流杯池”,一到重陽節,他就會邀請社會名人到“仙掌石”,一邊玩著古時“曲水流觴”的遊戲,一邊放風箏作為觀賞。後來,就演變為陽江重陽節風俗。陽江的風箏品類繁多,做工精細。有傳統風箏,像“百足”、“崖鷹”等;也有“排蓬風箏”,其能夠迎風而上並且在高空平穩定位,主要提供人們欣賞;還有一種“風蛾風箏”,可以在空中自動點燃鞭炮,非常壯觀。
同樣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風俗,狗仔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狗仔墟原本是大仙誕日的一個活動。之所以會形成狗仔墟,相傳是因為每到大仙誕日,幾萬遊客會到西樵登高,頭腦精明的商家為了賺取更多錢來到西樵山下的官山城區設攤,遊客來去匆匆,像活潑的小狗一樣迅速,所以就叫狗仔墟。如今由於重陽節的登山遊客也很多,為了更好地推廣這一個文化風俗,狗仔墟也成為重陽節西樵人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珠三角地區,城市化程序的洗禮,能夠歷盡滄桑繁華依然的傳統活動屈指可數,老人家都喜歡感受和參與這樣的傳統文化習俗活動,重陽節孝敬老人帶他來感受傳統熱鬧氣氛。
作為廣東省著名的長壽之鄉,根據不完全統計,肇慶市德慶官圩鎮的金林水鄉從清朝開始,就有八位過百歲的老人,九十歲以上的老人有二十多人。進入水鄉前要乘搭輕舟,到達以後,你就可以看到充滿年代感的山牆,博古龍灰脊圖案和燕尾飄脊的古祠堂群。不僅建築帶有自己的特色,金林水鄉還有很多令人出乎意料的地方,比如無人售貨市場、關帝炮會、雄雞舞和打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