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的風俗習慣

  人生的起伏就像四季輪轉,總有那段天寒地坼的艱難旅程。然而嚴寒褪盡才有大地回春,歷經磨練方可破土重生。耐得冬日寂寞,終見三月繁華。很多地方在大寒時都很講究風俗,你所在的地方又有什麼風俗呢?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在今年1月20日。大寒時,太陽到達黃經30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徵鳥,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佈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等。都知道只要大寒這個節氣一到就是奔春節,為什麼,因為下一個節氣是立春,應該劃分在另一個年頭,但是立春往往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年前立春,一種是在年後立春,所以大寒是春節前的最後一個節氣,一般都這麼認為,所以叫大寒迎年。

  年貨

  在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幹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佈新,準備年貨,醃製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製雞鴨魚肉等各種年餚。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凶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潤餅

  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明年要解僱誰。因此現在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節氣】“大寒”節氣的習俗和保健祕籍

  1

  大寒將至,降溫降雪

  中央氣象臺預報,未來三天,受東移南下冷空氣和偏南暖溼氣流影響,江漢大部、江淮南部、江南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

  受強冷空氣影響,明日起,中東部地區自北向南將有一次大風和強降溫天氣過程,內蒙古中部、華北大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等地有4~6級偏北風,局地風力可達7級,氣溫將先後下降6~8℃,華北北部、江南東北部等地局地降溫幅度可達10~14℃。大寒到,降溫降雪,穿暖和點別感冒哦!

  2

  大寒三候,堅冰深處春水生

  雞乳:大寒之日“雞乳”,雞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氣,開始孵小雞了。

  徵鳥厲疾:大寒後五日“徵鳥厲疾”。徵鳥是指鷹隼之類遠飛之鳥,厲疾是厲猛、捷速。

  水澤腹堅:再五日“水澤腹堅”,上下都凍透了,寒至極處,按物極必反原理,堅冰深處春水生,凍到極點,就要開始走向消融了。

  3

  大寒節氣,有這麼多習俗

  除舊飾新,準備年貨

  大寒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尾牙祭

  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第二年要解僱誰。因此,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買芝麻秸

  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爭相購買芝麻秸,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求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凶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蒸煮糯米飯

  因為大寒與立春相交接,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會順應季節的變化。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新增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則有大寒炸春捲的做法。

  數九

  大寒節氣正值“三九”嚴寒,北方民間有“畫圖數九”的習俗,圖樣有銅錢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蘆形等多種,其中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最為著名。這種描紅帖共九字,每字九筆;從頭九第一天開始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筆。每填寫完一字,便過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盡。

  最冷的日子,這麼養生就對了

  在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小寒、大寒是最後兩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中醫認為,此時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極易損傷心腎陽氣。因此,保護陽氣是此時養生的重要原則。

  食宜溫:養腎為主

  從五行與五臟、季節的對應關係來說,腎應冬,屬水,主藏,所以“冬季養腎”是養生的基本認識,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是冬季養腎的首選食物。此外,核桃、桂圓、栗子等堅果類食品也是冬季益腎佳品。

  中醫有“寒者溫之”的原則,認為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豬腰等,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能夠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非常適合冬季食用。但補的同時別忘了,中醫還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燉肉時不妨加幾塊蘿蔔,或搭配素炒蘿蔔絲、蒸蘿蔔糕等食用,可以防止冬季進補太過造成的脾胃消化不良。

  睡宜早:養精蓄銳藏陽氣

  為了順應冬藏,人們在起居上也應注意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的潛藏。正如《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天不妨“偷點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之,則容易耗損陰精,傷及腎臟,甚至有折損壽命之虞。

  動宜慢:微汗即可

  冬藏時節,萬物蟄伏,人體也應順應自然界特點而適當減少活動,做事“慢半拍”,以免擾動陽氣。

  此時的鍛鍊要有節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議大家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起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導致陽氣外洩。此外,運動儘量選擇在白天、陽光充足時進行,並做好準備活動,防止運動損傷。

  頭宜暖:胸背足忌寒涼

  大寒節氣,天寒地凍,寒邪侵人,易使人體氣血流行不暢,血脈筋脈拘急,所以冬季是腦血栓、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及關節痛、感冒等疾病的多發季節,保暖也就變得異常重要。

  中醫認為,頭是各條陽經會聚之處,心為陽髒貫通胸背,寒易從腳而生,因此,頭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點保暖的部位,年老陽氣弱者更應注意。出門應戴好帽子,避免溼發出門,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選擇舒適保暖效能好的鞋子,並經常用熱水泡腳。

  心宜平:節制喜怒晒太陽

  冬季白天短而夜間長,寒冷的天氣、呼嘯的北風、頻發的霧霾,常會影響人們的心情,引發失落、沮喪等情緒,甚至患上抑鬱症。

  因此,要積極調節自己的心態,節制喜怒,多聽音樂,參加娛樂活動,積極樂觀地面對寒冷的天氣變化。還要多晒太陽,接受“光合作用”,靜心等待寒冷過後的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