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畢業論文免費範文

  金融行業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載體,是國民經濟中的關鍵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金融行業,有利於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談基於網路購物費我國網際網路金融發展

  1引言

  網路購物通過網際網路對商品資訊進行搜尋,通過電子訂單傳達各類請求,並選擇商品支付方式,商品所有者通過各種物流渠道送貨上門的一種購物方式。

  網際網路金融***IT FIN***融合了網際網路和金融兩個範疇,並通過雲端計算、支付平臺和搜尋引擎等網際網路手段來實現支付、融資和資訊中介等主體功能。當前網際網路金融模式的支付主要通過第三方支付公司、金融服務平臺等技術手段得以實現。

  隨著眾多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不斷完善,起著中介和臨時倉儲作用的網路購物日漸興起,越來越成為溝通運營方、供貨方和消費者的一座橋樑。本文主要通過對武漢市年齡大概在18―40週歲的廣大消費者進行隨機問卷調查,瞭解其網購的觀點,網購的習慣以及對網購未來發展的期待,從而分析瞭解我國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2實地進行問卷調查

  為了解網路購物和網際網路金融在現代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武漢東湖學院經濟學社全體成員通過文獻查閱、網上查詢等方式瞭解了大量相關內容並設計了調查問卷的問題,在武漢市光谷廣場隨機發放問卷,請被調查者現場填寫問卷。本次實踐共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收回985份,其中57份無效,有效問卷共928份,男性305人,女性623人。

  3問卷分析

  第一部分:被調查者的基本資訊;

  第二部分:被調查者的第三方支付情況;

  第三部分:網購的優勢和不足;

  第四部分:相關法律及對網購和網際網路金融的期待。

  3.1基本資訊分析***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月基本生活費在800-1200元的佔被調查者總人數的一半以上,月網購頻率在1-3次或偶爾會有的佔75.1%,說明大部分人對待網購比較理性。他們所能接受的網購價格在100以內或100-300的佔85.2%,這與他們的月基本生活費有很大的關係。

  表1網購群體基本資訊分析***n=928***

  資訊分類選項人數所佔總人數百分比***%***

  基本生活費/月800以下10110.9

  800-120051255.2

  100-180021823.5

  1800以上849.1

  網購頻率/月偶爾會有41144.3

  1―3次28630.8

  3―6次16117.3

  6―10次697.4

  更多181.9

  網購價格***元***100以內29231.5

  100-30049853.7

  300-50012813.8

  500以上272.9

  3.2第三方支付情況分析***見圖1***

  從圖1可知,被調查者使用的網路支付方式按比例大小依次主要包括支付寶、網上銀行、財付通和貨到付款等。其中有568人使用支付寶,佔樣本總人數的58%,支付寶因其起步最早,發展較快,所以被廣大使用者所接受。

  圖1被調查者網購時第三方支付情況分析

  從目前來看,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迅速,且發展前景良好。但在發展過程中也伴隨諸如支付安全、技術支援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或多或少都制約著消費者對於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的使用。此外,雖然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發展迅速,但網上銀行支付任然牢牢佔據著當前的B2B市場,第三方支付平臺在B2B領域所佔份額極小。再者,第三方線上支付平臺分化嚴重,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支付寶公司對於市場的佔有率遙遙領先,其他一些中小型的支付平臺則難以生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支付寶擁有極高安全效能,它不但使用了多次密碼驗證技術,還提供了資金異常變動簡訊通知,支付寶安全險等眾多安全保障措施。支付寶的例項說明安全性問題是使用者最為擔心的,也是眾多支付平臺應當重視的首要問題。

  3.3網購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分析***見圖2,圖3***

  圖2網購的優勢

  圖3網購的不足

  從圖2可以看出47%的消費者選擇網購的主要因素是因為它方便快捷,原因可能是由於他們平時忙於學業和工作,缺乏足夠的購物時間。網購既解決了購物的需要又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並且可以隨時隨地,所以才如此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網購存在的不足。從圖3可以看出,很多人認為網購的最大缺點就是圖片與實物不符,無法辨別其質量,有此觀點的人數佔被調查者總人數的69%,這就要求商家要誠信經營,不要以次充好。否則,在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的同時也損害了自己的店鋪形象和銷售量。

  3.4網購前景分析***見圖4***

  圖4網購前景分析圖

  從圖4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三種看法人數相當,認為網購發展迅速,會很快被大部分人接受的人佔被調查者總人數的34%,認為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化的佔被調查者總人數的33%,認為網購現在存在很多問題,網路商城不能取代實體店的佔到被調查者總人數的33%。這說明消費者對網購前景的看法不一,網購還需要進一步改善和優化,著實解決目前存在的各種問題是當務之急。   4我國網際網路金融現狀

  目前,網際網路金融已經成為傳統金融模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充。在經營形式,涉及網路支付、P2P網貸、大資料金融、眾籌、資訊化金融機構、網際網路金融門戶等。網際網路金融本質上仍屬於金融的範疇,是以創新的形式提供金融服務,併為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理財渠道。如餘額寶、微信理財、財付通通等,將支付平臺與貨幣基金業務直接連線,起點低、持續時間短、收益率高、方便快捷,實時到賬無手續費。到2014年2月,餘額寶融資規模已突破4000億元,使用者超過6100萬戶,戶均持有額達6500元。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網民人數突破6.2億人,且通過手機上網的人數以年增長率19%的速度保持著快速增長的勢頭。在我國,手機牢牢掌握著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地位。

  藉助網際網路的影響,2015年春節最大的亮點就是網上搶紅包,支付寶、微信、微博、qq等都推出了搶紅包的活動。根據有關機構提供的資料,從除夕開始,截至大年初一下午4時,僅在某一平臺參與搶紅包的人數就突破了500萬人,參與活動次數超過7500萬次,平均每分鐘9400人次的紅包被領取。網際網路商業企業的掘金活動竟有如此多中國人瘋狂參與,實在令人大跌眼鏡。也折射出了網際網路金融未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網際網路金融作為一項發展中的金融服務,在為使用者帶來便捷的同時,仍存在許多風險,必須時刻警惕,需要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完善。

  首先,現有的法律法規缺乏對於網際網路金融的法律約束和相關界定,在出現糾紛的情況下,難以依據現有的法律進行裁決,導致了交易雙方的利益都難以得到保障。現行的法律法規對與網際網路金融方面的案件僅僅能做到後期的監察,對其前期的發生的預防和治理缺乏有效手段。

  其次,使用者的資訊保安問題、資金安全問題也難以得到根本的保障。在大資料時代裡,交易資料通過不斷積累逐漸成為了一種重要的資訊來源,各種資訊通過各種渠道被收集作為資訊來源使用。還有部分網際網路企業內部控制不健全,不重視對客戶資訊進行保密,現有法律缺乏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保護客戶敏感資訊的規定,缺乏對資訊使用的規範。這些保障措施的缺失使資訊主體缺乏有效保護的合法權利的手段,促養了資訊被洩露和濫用的風險隱患。

  另外資金安全問題也是使用者所關注的。一是資金收益受損的風險。眾多投資者被餘額寶等網上理財工具所表明的高收益率所吸引,它們被認為是非常安全穩定的投資渠道,然而,一旦出現與貨幣基金有關的運營問題,或經濟問題,投資收益將直接受到影響。二是由期限錯配所導致的流動性風險。在投資者投資到期,需要一次性收回大量資金時,投資平臺極易形成流動性不足的風險。三是擔保機制不健全帶來的信用風險。因為借款人提供的身份證明、財產證明等是很難區分其資訊的真實性,監管機制的不健全使資金的違約風險增加。據統計,在2013年,大約有70家網貸公司由於無法滿足客戶提現這種流動性風險的出現使其面臨危機甚至被關停,涉及金額13億左右。

  5對我國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建議

  首先,要推動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推進網際網路金融的法制化、規範化發展。就目前國際經驗來看,注重將網際網路金融列入已有的法律制度下,並強調各網際網路平臺的行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框架下施行,已成為各西方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而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法》、《保險法》均缺乏了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管理和制約,所以國家立法機關應根據實際情況修改上述法規,並完善相關司法解釋,對於打擊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可以做到有法可依,為網際網路金融建立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

  其次,在時機合適之時,根據我國網際網路金融的實際情況研究出與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規,通過法律條款進一步保障網際網路金融活動參與者的權利和義務,併為各種糾紛的仲裁提供法律依據。

  最後,考慮由國務院和中央銀行行牽頭,各大金融監管組織協助,財政部、工信部等部門參與,組織成立網際網路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職負責監管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保障網際網路金融的創新性和專業性,並且要建立高效的資訊交流共享平臺和協作機制,最大程度的降低系統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篇2

  試論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係內涵

  近年來,隨著金融經濟的發展,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出現了明顯的分離現象,進而造成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兩者之間的關係變化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關注,對於這一問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的戈德斯密斯。在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的背景下,對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係內涵進行研究,對於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嶄新的經濟發展格局有著積極意義。

  一、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關係失衡的表現

  隨著全球經濟危機不斷蔓延,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分離現象表現出更多的新特徵。只要表現為兩者之間的發展失衡,這也是全球範圍內經濟發展的新特點,也是促生經濟危機的重要因素。兩者之間關係失衡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大規模兼併造成經濟體過於集中

  近年來,實體經濟出現規模較大的兼併現象,尤其是在金融企業中,這一現象更為明顯,造成了經濟體過於集中。這一現象為整體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首先,由於金融企業過於集中,使其高層管理者獲得了更多的獲取高薪報酬的機會,進而造成管理層道德風險加劇。一些決策者會藉助經營規模的擴張謀取利益,但是對於破產風險卻刻意迴避,及時出現破產,也會有政府施加影響並挽回損失。因此,在缺乏嚴格約束的情況下,這些金融企業會刻意放大自身的風險承受力,對經濟環境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2.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失衡

  金融經濟的發展已經明顯超越實體經濟發展的速度,這就是經濟活動的主要交易集中在金融經濟範圍中,而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不斷被壓縮,進而導致金融經濟中的投機概率大幅上升,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完全脫離,繼而造成經濟結構惡化。

  3.金融經濟指標難以反映實體經濟發展水平

  由於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發展失衡,造成金融經濟投機概率增加,並對經濟指標造成影響。尤其是在價格指數方面,由於實體經濟影響力過小,因此難以反映其真實發展狀況,最終導致價格指數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晴雨表”作用喪失。由於實體經濟發展受到一直,過多社會資本從實體經濟範圍流出,進而注入金融經濟中,而後者又具有高度投機性,造成經濟繁榮的假象,並遮蓋了實體經濟發展中已經出現的問題,對經濟體系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二、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關係內涵變化的影響分析

  新時期以來,金融經濟的發展已經遠遠超越實體經濟,這種經濟格局的變化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主要表現為積極作用與消極作用並存,具體分析如下:

  1.積極作用

  由於金融經濟發展迅速,因此在國民經濟領域的位置愈加突出,這也是更多的社會資源向金融經濟範圍傾斜,在整體經濟發展中,金融經濟的資源配置、資金盤活作用更加明顯,對實體經濟的完善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消極作用

  如果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發展失衡嚴重,就是使金融經濟失去約束力,甚至出現金融經濟妨害實體經濟發展的不利局面,同時也會對經濟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從本質而言,金融經濟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但是兩者之間關係分離的化,實體經濟將會受到嚴重破壞。因此,兩者之間制衡機制的建立就顯得尤為必要,必須對兩者之間的關係分離進行防範管理。

  三、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關係變化成因分析

  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關係的分離,是由於金融經濟的快發膨脹造成的,如果這一趨勢不加以遏制,必然會造成實體經濟發展受到傷害。造成兩者之間關係分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金融資產佔比擴大

  隨著金融資產佔比的不斷增加,其市場風險也在持續擴大。如果實體經濟的發展長期滯後於金融經濟,則會造成經濟環境失衡。無論從國民經濟基礎法系還是發展歷史分析,實體經濟都是國家經濟的根本支撐,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實體經濟後,才能為金融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由此可見,金融經濟的發展必須以實體經濟為背景,只有實體經濟繁榮,才能帶來金融經濟發展的源動力。

  在國際貿易中,實體經濟進行交易必須有外匯支援,而這正是金融經濟的影響範圍。金融經濟能夠在國際交易中發揮中介作用。而金融經濟的參與和滲透,必然會帶來多種金融風險。在這一因素作用下,金融交易的頻度和額度也會超越實體經濟,從而造成金融資產佔比明顯提升。這一現象猶如一把雙刃劍,既能夠促進市場經濟發展,同時也為經濟環境帶來了新挑戰,由於金融經濟高度集中,會造成社會經濟的損失。

  2.制度以及技術因素的影響

  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度和技術因素的影響。從制度層面而言,由於金融經濟的膨脹,使金融交易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投機主義、非理性交易、盲目交易等行為,這些問題都是因為金融經濟約束力下降造成的,制度的缺失使金融經濟的發展缺少必要的制約。從技術層面而言,由於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使金融經濟的種類更加豐富,金融交易數量的增加,造成金融資產所佔比率不斷上升。

  3.金融管制缺失造成金融經濟自由膨脹加速

  由於缺乏必要的金融管制,造成金融經濟自由化膨脹加速,進而使金融經濟和實體之間的關係更加疏離。金融管制缺失最典型的表現是國家之間已經解除了金融管制,國際間資本流動更為頻繁。此外,國家對於金融管制的力度也在不但弱化,管制範圍逐漸放寬,金融機構的競爭更加激烈,進而造成金融交易量的大幅攀升。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造成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變化因素的多方面的,雖然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但是最主要的還是上述三方面的原因。協調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應當從上述三個方面著手,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更為健康的經濟發展格局,促進國家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四、建立金融經濟服務實體經濟的新型關係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其經濟發展必須依靠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的平衡。從本質而言,金融經濟的發展必須以實體經濟為基礎,而實體經濟則需要金融經濟的調劑和扶持。由此可見,金融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服務與實體經濟,只有這樣的經濟發展定位,才能實現兩者之間的真正制衡。

  通過對全球經濟危機的本質分析可以看到,其根源在於金融經濟的發展高度集中,進而對實體經濟產生了不利影響,在實體經濟發展滯後的環境下,金融經濟將失去必要的支撐基礎,從而在全球範圍內出現經濟危機。由於金融機構自我強化傾向過於凸顯,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平衡發展態勢遭到破壞,甚至出現了金融經濟抑制、干擾、破壞實體經濟發展的情況。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兩者之間關係分離,相互之間的制約力、影響力、互補能力都受到一定影響。

  五、結語

  綜上所述,協調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關係的關鍵,在於壯大實體經濟,並建立起金融經濟服務與實體經濟的良好格局。只有兩者之間協調發展,金融經濟才能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多活力。在兩者平衡發展的態勢下,實體經濟的科技創新將更加活躍,實體經濟發展將更具活力。同樣,在夯實實體經濟後,金融經濟的發展也將成為“有源之水”,能夠有效緩解金融危機對經濟發展的衝擊。兩者之間構建起平衡發展的關係,有利於形成更為良好的社會經濟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