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鑑別診斷

  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症狀的一類疾病方法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帶您瞭解一下

  中風診斷

  1.病名診斷

  ***1***主症神志恍惚、迷濛,甚至昏迷或昏憒,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舌強言謇或不語,偏身麻木。

  ***2***多急性起病。

  ***3***病發多有誘因,病前常有頭暈、頭痛、肢體麻木、力弱等先兆。

  ***4***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

  具有兩個以上主症,結合年齡、誘因、先兆症狀等的特點即可確定診斷。腰穿、顱腦CT、核磁共振、腦血管造影等檢查,有助於本病的診斷。

  2.病類診斷

  ***1***中絡偏身麻木或一側手足麻木,或有一側肢體力弱,口舌喁斜,言語不利者。

  ***2***中經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舌強言謇或不語,偏身麻木,而無神志昏蒙者。

  ***3***中腑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舌強言謇或不語,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濛者。

  ***4***中髒神昏或昏憒,半身不遂,口舌喁斜,神志清醒後,多有舌強言謇或不語。

  臨床多按有無神志昏蒙而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兩大類證候辨證論治。

  3.分期分級

  ***1***分期

  ①急性期發病後2周以內,中臟腑者最長至1個月。

  ②恢復期發病2周或1個月至半年以內。

  ③後遺症期發病半年以上。

  ***2***分級

  ①輕度中絡、中經。

  ②中度中腑。

  ③重度中髒。

  

  1.癇病癇病患者雖起病急驟,突然昏仆倒地,但神昏多為時短暫,移時自行甦醒,醒後如常人,且多伴有肢體抽搐,口吐白沫,四肢僵直,兩手握拳,雙目上視,小便失禁,而一般無半身不遂,口舌喁斜等症,發病者以兒童、青少年居多,且有多次相似發作的病史可尋,與中風病不難鑑別。但應注意的是少數中風先兆發作的患者,與癇病的發作表現相似,如年齡在40歲以上,首次發作者,應注意觀察,並進行腦電圖、頭顱CT等必要的檢查,以資鑑別。

  2.厥病厥病患者也表現為突然昏僕,不省人事,需與中風病相鑑別。但厥病神昏時間短暫,同時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時甦醒,醒後無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言語不利表現。

  3.痙病痙病是以四肢抽搐,項背強直,甚至角弓反張為主症,病發中亦可伴有神昏,需與中風閉證相鑑別。痙病之神昏多出現在抽搐之後,而中風病多病起即有神昏,而後出現抽搐;痙病者抽搐時間長,中風病者抽搐時間短;痙病者無半身不遂、口舌喁斜等中風特有的症狀。

  4.中暑 中暑也有以突然昏僕,不省人事為主症者,但中暑者必是在高溫高熱環境下發病,先出現頭昏,出汗多,乏力,嘔惡,而後神昏,無半身不遂、口舌?斜等中風病的見證。

  5.痿病痿病有肢體癱瘓,活動無力,但多起病緩慢,以雙下肢癱或四肢癱為多見,或見有患肢肌肉萎縮,或見筋惕肉瞤,中風病的肢體癱瘓多起病急驟,且以偏癱不遂為多見;痿病者起病時無神昏,中風病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神昏,據此可鑑別。

  6.口僻 口僻相當於西醫所稱的面神經麻痺,屬周圍性面癱。其主要症狀表現為口眼喁斜,患側鼻脣溝變淺,口角歪向健側,口歪重的則口角流涎,咀嚼時食物滯留在患側齒頰之間,患側額紋消失,眼裂變小等,還可因面癱口歪,說話時吐字不清,但無肢體偏癱、半身麻木等症狀。口僻可見於各年齡組,且青壯年多見,與中風病常見於中老年人不同。口僻常因感受風寒等外邪引起,與中風病多因情志、飲食、勞累等原因有別。

  中風類證鑑別

  中風在臨床表現上應與厥證、癇證、痿證、痙證、痺證相鑑別。

  ***一***在卒中昏僕階段,應與厥證、癇證進行鑑別。

  共同點:神志昏迷,不省人事。其區別如下。

  中風;昏迷時間一般較長,同時伴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醒後常有咽僻不遂,失語等後遺證。

  厥證;昏迷時間一般較短,多伴見面色蒼白、四肢厥冷,昏迷時與甦醒後無偏癱失語,口眼喁斜、四肢抽搐等症。《醫宗金鑑.類中風總括》簡要指出其與中風之區別主要。辨在喁斜偏廢間”,《奇效良方.風門》指出。中氣與中風相類,語言謇澀,涎潮昏塞,不知人事,牙關緊急,但手足不偏廢為異耳.。

  癇證;昏倒時卒倒號叫,其聲如畜,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口眼相引, 目睛上視。清醒後精神困憊,休息後一如常人,無後遺症出現。每次發作症狀相似,時間短暫,可因情志,疲勞等因素誘發。

  癇、厥兩證與中風的重要區別,在於兩病無中風之口眼喁斜,半身不遂。癇證發作時間面部抽搐所致的口眼形態的變化,不能稱為口眼喁斜。

  ***二***在卒中後期偏癱階段,應與痙證,痿證,痺證進行鑑別

  共同點。肢體運動功能異常。其區別如下。.

  中風。半身不遂,偏廢不用,患側僵硬攣拘或痿軟無力,伴有口眼喁斜,舌強語蹇,多有卒僕無知、眩暈、頭痛等病史。

  痿證。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多見於下肢,呈對稱性。日久不用,肌肉萎縮,肢體枯細。起病一般較中風為緩。《醫學綱目。論中風》明確地指出;。手足不遂者,在偏枯則手足為邪氣阻塞脈道而然,在痿病,則陽明虛,宗筋縱,帶脈不引而然也。痱病有言變志亂之證,痿病則無之也。痱病又名風痱,而內傷外感兼備,痿病獨得於內傷.也,痱病發於擊僕之暴,痿病發於怠惰之漸也,凡此,皆明痱與痿,是兩疾也。。

  痺證;肢體關節、肌肉、筋骨疼痛、沉重、麻木,關節腫大屈伸不利,病變位置不對稱,可上肢,可下肢,可單側可雙側。後期因疼痛不能運動,肢體廢用,亦可見瘦削枯痿,起病多有明顯受寒涼,水溼等原因,病變與氣候變化有顯著關係。

  痙證:以項背強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為其特徵,多在原發病的極期階段出現。發作時無口眼喁斜,半身不遂,有的可伴見神昏澹語。

  上述三病與中風的重要鑑別在於沒有口喁眼斜,言語不利等伴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