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入門知識

  很多人都有感覺,飯店廚師做的菜和自傢俬房菜,尤其是炒菜,在菜色和口感,都會有區別。很多人可能認為飯店的菜餚用油多、味精多。但如果詢問專業的廚師,會告訴你以上理由不絕對,高湯才是讓菜餚增色增味的關鍵,高湯可以讓素菜更加鮮美,葷菜味道更加醇香。你的後廚有下面這樣的陣容麼?

  高湯一般分為:毛湯、奶湯、清湯三大類。

  毛湯大量用於普通烹調,一般餐館中常有,都是連續滾煮,連續取用補水。原料一般是雞骨,鴨骨,豬骨,碎肉,豬皮等。冷水煮滾,去沫,放入蔥姜酒,小火慢煮幾小時,沒什麼特別要求。

  奶湯一般選用雞鴨豬骨,豬爪,豬肘、豬肚等容易讓湯色泛白的原料,滾水先燙過,放冷水旺火煮開,去沫,放入蔥姜酒,文火慢滾至湯稠呈乳白色。

  清湯分普通清湯和精製清湯。

  1、普通清湯:選老母雞,配部分瘦豬肉,用滾水燙過放冷水旺火煮開,去沫,放入蔥姜酒,隨後改小火,保持湯麵微開,翻著碎小水泡。火候過大會煮成白色奶湯,火候過小則鮮香味不濃。

  2、精製清湯:取普通清湯用紗布過濾,將雞脯肉斬成肉茸,放蔥姜酒及清水浸泡片刻,用紗布包好雞肉茸放入清湯,旺火加熱攪拌。待湯將沸時改用小火,不能讓湯翻滾。湯中渾濁懸浮物被雞茸吸附後,取出雞茸。這一精製過程叫“吊湯”,精製過2次的清湯叫 “雙吊湯”。這樣精製過的湯是湯中上品,狀若白水卻清澈鮮香,常用於高檔菜餚的製作,代表菜餚:開水白菜。

  素高湯

  原料:黃豆芽300g左右、胡蘿蔔1根、香菇10朵、鮮筍300g左右、水2L。

  1、胡蘿蔔去皮切滾刀塊,鮮筍改一下刀,豆芽摘去尾端***嫌麻煩不摘也行***;

  2、將香菇、鮮筍、豆芽、胡蘿蔔放入鍋中,加2L清水,煮開;

  3、湯煮開後,連湯帶料一起倒入紫砂煲中,中火煮2小時即可;——直接用步驟2中的鍋轉中火燉煮也行,只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紫砂鍋

  4、湯煮好後,撈起湯料,將清湯自然晾涼,然後裝進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可以儲存3天左右,所以一次不用煮太多。也可以倒進冰格或保鮮袋冷凍儲存,時間會更長一些。
 

   素高湯一

  材料:黃豆牙、胡蘿蔔、芹菜、香菇蒂

  先將胡蘿蔔去皮洗淨切塊,芹菜洗淨切小段,香菇蒂洗淨泡軟備用。然後在鍋中倒入全部材料加水煮開,改小火繼續煮,鍋蓋要留縫隙,至味道濃厚關火,待涼過濾,留下湯汁即可

  素高湯二

  材料:冬菇蒂 蠶豆

  做法:洗淨倒入鍋中,加水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1小時,待涼過濾,留下湯汁即可

  素高湯三

  材料:黃豆牙、甘蔗、大豆色拉油

  甘蔗事先拍碎,鍋內倒入適量大豆色拉油燒熱,倒入黃豆牙大火快炒數分鐘後加入水和甘蔗,煮好去渣留汁即可。如加入適量紅棗或香菇頭湯味更佳。

  素高湯四

  大豆芽菜1.5斤, 紅棗去核10粒, 芹菜切段2兩, 冬菇 2兩,胡蘿蔔1小段 清水 12杯, 姜2片, 鹽/水適量

  1 大豆芽菜摘去根部,洗淨瀝乾,在鍋裡烘透待用。

  2 浸軟冬菇蒂。略剪去較硬部分,洗淨,瀝乾水分,待用。

  3 燒熱約1又1/2湯***數學真牛逼,為什麼不說一勺半?—小豬***匙油,爆香薑片,加入大豆芽菜炒透,加入清水及上述個項配料,煮滾,改用文火熬成濃湯,隔去“湯渣”,即成一品素上湯。

        小貼士:

  一、什麼是上漿?

  上漿,就是將調味品***鹽、料酒、蔥、薑汁等***和澱粉、雞蛋清等直接加入肉類原料中拌和均勻成漿流狀物質,加熱後使原料表面形成漿膜的一種烹調輔助手段。上漿是炒、滑溜、軟溜等烹調方法常用的技法,適合於質嫩、型小、易成熟的原料。

  二、上漿的種類

  水澱粉漿

  這是最普通、簡單的上漿,又稱粉漿或乾粉漿。主要用料是澱粉、清水,製作方法是先將原料用調料拌醃入味,再用水與澱粉調勻上漿。用於普通的炒菜,比如“炒肉絲”、“肉片”等等。

  蛋清澱粉漿

  蛋清漿主要用料有蛋清、澱粉、鹽等調味品,製作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先將主料用調味品拌醃入味,然後加人蛋清、澱粉拌勻即可。另一種方法是用蛋清加溼澱粉調成漿,再把用調味品醃漬後的原料放入蛋清粉漿內拌勻,也可加入適量的油,便於原料劃散。以上兩種方法,用料標準一般是原料500克,蛋清50克,澱粉 25克。其作用可使菜餚柔滑鬆嫩,色澤潔白,多用於滑油菜餚,如”炒蝦仁“、”溜魚片”等。

  全蛋澱粉漿

  全蛋漿主要用料有全蛋***蛋清、蛋黃均用***、澱粉、鹽等調味品,製作方法與用料標準基本上同蛋清漿。其作用可使菜餚滑嫩,微帶黃色。多用於炒菜類及烹調後帶色的菜餚,如”辣子肉丁”、”醬爆雞丁”等。

  蘇打漿

  蘇打漿主要用料有蛋清、澱粉、小蘇打、鹽、水等調味品,製作方法是:先將小蘇打、鹽、水等調味品醃漬一下原料,然後加入蛋清、澱粉拌勻。漿好後,最好靜置一段時間使用。用料標準一般是:原料500克,蛋清30克,澱粉30克,小蘇打5克,鹽10克,水適量。其作用可使菜餚鬆、嫩。適用於質地較老、纖維較粗的牛、羊肉等原料,如“炒牛柳”、”蠔油牛肉“等。

  三、上漿的注意的問題

  上漿時間

  為原料補充水分是利用滲透原理進行的。滲透是一種物理現象,其過程一般都很緩慢。因此,在烹調菜餚時為原料上漿都要提前進行。通常作法是在加熱前15分鐘左右為原料上漿,這時只用水或蛋液,在正式加熱前再用水或蛋液補漿一次,然後再拌入澱粉。

  上漿動作

  菜餚中凡是需要上漿的原料均為細小質嫩的原料,而上漿的手法是用手來抓捏,因此,上漿時的動作一定要輕,要防止抓碎原料,尤其魚絲、雞絲更要注意。上漿時一開始要慢,當漿已均勻分佈於原料各部分時,動作再稍快一些,利用機械摩擦促進漿水的滲透。但快不等於手重。

  澱粉的用量

  上漿為原料補水固然很重要,但澱粉的用量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果澱粉的用量少於合適的標準,就很難在原料周圍形成完整的防止水分等物質排出的漿膜;如果澱粉量多於合適的標準,又容易引起原料的粘連。合適的用量標準是,原料加熱後在漿的表面看不到肉紋。

  調味程度

  上漿的同時要為原料進行基本調味,這時的調味一定要掌握好分寸,要給正式調味留餘地,尤其是鹽和味精,千萬不可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