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的食物推薦

  脾氣虛的朋友肯定都想補脾氣,那麼生活中有哪些水果是可以調理脾氣虛的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吃什麼水果補脾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吃什麼水果補脾

  橙子

  味酸,性涼。有健脾和胃,止嘔寬胸之功。用於食慾不振,食後腹脹,嘔吐,便祕等。

  無花果

  味甘,性平。有健脾開胃,清熱潤腸之功。用於食慾不振,便祕,瀉痢等症。

  荔枝

  味甘微酸,性溫。有補脾益肝,養血安神之效。用於脾虛久瀉,胃疼腹痛,呃逆等。

  蘋果

  味甘酸,性平。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之功。用於中氣不足,腹瀉,便祕等。

  脾氣虛不能吃什麼食物

  蚌肉

  性寒,味甘鹹,能滋陰、清熱,但脾虛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傷脾胃陽氣。所以,清代食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告誡:“蚌,甘鹹寒。多食寒中,脾虛便滑者皆忌。”

  牡蠣肉

  性質微寒,味甘鹹,雖有滋陰養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則導致脾胃虛寒,加重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虛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瀉者均忌多食。清·黃宮繡還說:“脾虛精滑者忌。”

  梨子

  生梨性涼,脾虛切忌。正如《飲食須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損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經疏》亦云:“脾虛洩瀉,法鹹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虛寒瀉者忌之。”因此,凡脾虛之人,尤其是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切勿食用。

  山楂

  又叫棠株、山裡紅。能開胃消食,但有損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綱目》中曾說:“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脹悶者,於每食後嚼二三枚絕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經疏》中也指出:“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藥同施,亦不宜過用。”元·朱丹溪還認為:“山楂,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髮之氣也。”因此,脾虛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甜菜

  又叫君達菜。其性涼,有損脾氣。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滑腸人服之,則有洩瀉之虞。”由此可見,對脾氣虛弱,尤其是脾虛便溏之人,不宜多食常食之。

  脾虛吃什麼蔬菜

  番茄:又名西紅柿。味甘酸,性微寒。有健脾開胃,生津止渴之功。用於食慾不振,熱病,口渴等。

  紅蘿蔔:味甘,性平微涼。有健脾化溼,潤腸通便之效。用於便祕,久痢,腸胃不適,消化不良等病。

  白蘿蔔:又名萊菔。味辛甘,性涼。有寬中下氣,消食化痰之功。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等。

  蓮藕:味甘,熟用性微溫。有補益脾胃,止瀉之功。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嘔吐反胃,腹瀉等。

  甘藍:又名藍菜、包心菜。味甘,性平。能益脾和胃,緩急止痛。用於脾胃不和,脘腹拘急疼痛,可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南瓜:又名窩瓜。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驅蛔蟲之功。用於脾虛氣弱,或營養不良;生南瓜子可驅蛔蟲。

  生薑:味辛,性溫。有溫中止嘔之功。用於胃疼腹痛、嘔吐等。

  大蒜:味辛,性溫。有醒脾、健胃、消積、殺蟲之功。用於洩瀉,痢疾,食積,蟲積等病。

  韭菜:味辛,性溫。有溫中行氣之功。用於反胃嘔吐,誤食鐵釘、鐵針等。

  山藥:味甘,性平。有健脾益氣,養陰之功。用於脾虛氣弱,食少便溏或洩瀉。

  馬鈴薯***洋芋、土豆、山藥蛋***味甘、性平。作用:補氣、健脾。宜於脾虛體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發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

  紅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於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洩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氣,託痘疹。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屬於發物,麻疹和面板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作用:補氣健脾,養陰益肺,補腎固精。宜於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洩瀉。溼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

  脾虛吃什麼雜糧

  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宜於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嘔吐、洩瀉。

  秈米味甘、性溫,歸肺、脾、心經。作用:補脾胃,養五臟。宜於脾虛溼盛腹瀉。熱證、溼熱證、陰虛證忌食。

  粳米: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壯氣力,強肌肉之功。用於脾虛煩悶,洩瀉,消瘦,下痢。

  玉米:又名包穀。味甘,性平。有補中健脾,除溼利尿之功。可用於洩瀉,痢疾等病。

  粟米:又名小米。味甘鹹,性微寒。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腎之功。用於脾腎不足所致的納食少,煩渴,反胃嘔吐及病後體弱等。

  高粱:味甘,性平。有健脾益中,滲溼止痢之功。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溼熱吐瀉下痢等。

  糯米:又名江米。味甘,性溫。有暖脾胃、補中益氣之功。用於胃寒痛,消渴,自汗,便溏,腹瀉。

  小麥:味甘,性涼。有健脾養心益腎,除熱止渴之功。用於口乾咽燥,煩躁不安,食慾不振等。

  大麥:味甘鹹,性微寒。有益氣健脾,止渴除煩之功。用於脾胃虛弱之消化不良,嘔吐洩瀉等。

  甘薯:又名紅薯。味甘,性平。有健脾胃,潤便之功。用於形體消瘦,便祕等。

  黃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寬中,潤燥之功。用於疳積瘦弱,腹脹瀉痢等症。

  蠶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利溼之功效。用於脾虛食少,便溏等症。

  豆漿:味甘,性平。有潤燥補虛之功。用於體弱不健,腸燥便祕等。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止瀉,利水滲溼之功。用於洩瀉,食慾不振之症。

  蓮子:味甘澀,性平。有健脾止瀉之功。用於脾虛久瀉,食慾不振。

  蕎麥:味甘,性涼。有消積下氣,健脾除溼之功。用於胃腸積滯,腹脹滿,及脾虛而有溼熱的腹瀉、痢疾。

  芝麻油:味甘,性涼。有潤腸通便,解毒,生肌之功。用於腸燥便祕,蛔蟲,食積腹痛,潰瘍等。

  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作用,健脾化溼,清暑和中。宜於脾虛溼盛,食少便稀,暑溼吐瀉。氣滯腹脹者忌食。

  豇豆味甘、性平,歸脾、腎經。作用:健脾,補腎。宜於脾胃虛弱,腹瀉,嘔吐。氣滯證和便祕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