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管理外債

  外債指的是什麼?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這裡講的外債管理,指一國在外國發行債券的管理,範圍大些,因為外債包括的範圍,除在國外發行的債券外,還包括各種貸款以及各種商業信貸和間接投資,在研究外債時,這些無法完全分開,而總是聯絡在一起的。所以這裡就把所有外債一起研究。外債的管理主要從下列幾方面加強:

  外債的管理1. 外債的幣種、利率、長短期結構,借外債***包括貸款和發行債券***,要重視國際幣種匯率的變化。預測貨幣匯率變動,從而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幣種。確定債券的幣種要考慮:強勢貨幣與弱勢貨幣***堅挺貨幣與疲軟貨幣***的比重或主要幣種。強弱貨幣近遠匯率,債券面值貨幣與使用貨幣的一致性;借債幣種與出口貿易結算幣種相適應等。選好幣種,可以避免因債券幣種升值而受損失。如果債券幣種升值要承擔貨幣匯率風險增加債券籌資的成本,切忌借債以強勢貨幣計值。出口創匯則以弱勢貨幣計值,要承擔雙重匯率風險損失。

  外債的管理2. 外債的配置和使用要合理,借外債一般難度大、成本高、數最有限,要重視外債的配置和使用的合理性,用於急需發展關鍵部門和帶頭產業,考慮長遠目標,切忌“近視效益”。浪費亂用外匯。如果把高價借來的外債,用於修建高階賓館,購買高階轎車,大量進口彩電、冰箱、錄影機、吸塵器、化妝品、飲料等,就是外債的配置和使用不合埋,其害處有:一會削弱整體債務的償還能力;二會浪費外債資金,刺激高消費;三會影響甚至損害民族工業;四還會在急功近利思想指導下造成重複建設,加劇產業結構不合理。

  外債的管理3. 借外債用外資受吸收能力制約,一個國家在外國發行債券借債、引進利用外資,不能只從需要出發,要有一個限度,這個限度是由它的吸收外資的能力決定的,所謂外資的吸收能力,就是利用外資進行投資的邊際收益要超過利用外資投資的邊際成本。投資的邊際收益是每增加一個單位的投資所增加的收益,投資的邊際成本是引進一個單位的外資社會所付出的代價,只有在外資的邊際成本小於外資投資產生的邊際收益時,借外債利用外資擴大投資才有意義。

  外債的管理4.控制外債適度規模,一個國家外債的規模主要取決於該國的積累增長速度、出口和勞務的外匯收入和利用外資的效益,在正常情況下,積累增長快、出口和勞務的外匯收入多,外債的承受能力就強,利用外資的能力強,投資效益好,即使外債的規模大些,也不會影響還債能力。外債承受能力與管理水平密切相關。

  在國際上考核一個國家外債規模適度的標準,通常使用償債率、借債率、負債率、外資比例四個比例指標。

  外債的管理5.借債的主體、結構要明確合理。借外債要承擔使用和償還責任,要承擔利率風險、貨幣匯率風險,外債不僅是經濟問題,還是一個政治問題,債務危機會伴隨經濟危機和國家政局動盪,對外債國家要建立巨集觀調控體制,制定系統的巨集觀政策和中長期規劃,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進行有效的管理。對外債搞分散主義、政出多門、借還脫節、吃大鍋飯、借還無責任是危險的。成功的經驗是借債主體明確,借、用、還,責、權、利統一中央、地方、企業的債務結構要統籌安排。

  在我國要根據地區、行業不同,投資主體不同,資金來源不同的情況,能源、交通、原材料的建設以中央投資為主,農業、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地方投資為主,加工工業的投資以企業為主,按這個投資結構框架,規劃外債的主體和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