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市場上的經濟學原理

  最近的一場金融危機讓整個金融市場大變樣,你曾經在教科書上學到的一些經典經濟學原理已經失效。下面由小編為你分享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外匯市場上失效的經濟學原理

  拋補利率平價理論***Covered Interest Parity, CIP***的崩潰,而隨後形成的惡性迴圈也是教科書上從來沒有寫過的。

  CIP簡單說就是各國遠期匯率價差由利率差決定,因為各國利率不同,資本會由低利率國家流向高利率國家套利,同時為規避匯率風險會通過遠期市場比如swap來鎖定遠期匯率,這就導致低利率國貨幣的現匯匯率下浮,期匯匯率上浮;高利率國貨幣的現匯匯率上浮,期匯匯率下浮。

  隨著拋補套利的不斷進行,遠期和即期差價就會不斷加大,直到遠期匯率的升水、貼水率約等於兩國間的利率差異,此時兩種資產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這時拋補套利活動就會停止,利率平價***Interest Parity***成立,此時的外匯市場便進入arbitrage-free狀態。

  當然,完美出現均衡狀態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但市場大體上圍繞這一邏輯在執行的情況在金融危機前的十年間,得到了資料的有效支援。

  外匯市場衍生品價格顯示CIP的崩潰

  我們可以用基差互換***cross-currency basis swap***這一衍生品工具來觀察上述拋補利率平價***CIP***實現的“完美”程度。該工具價格絕對值的高低可以簡單理解為一貨幣遠期利率升貼水的程度高低,也可以當成對衝貨幣風險的成本的高低。***比如說圖中的EUR-USD的basis swap指USD Libor和Euribor之間的利差,當前的數值顯示,若要將一筆1年期歐元貸款換成美元,需要付出33.4個基點的額外成本;若是澳元換美元則可獲得8.3個基點的收益。***

  在CIP成立的情況下,遠期利率swap反映出遠期匯價差,因為套利存在,拋遠期高息貨幣買遠期低息貨幣的情況存在,所以遠期不管是高息還是低息貨幣的遠期利率swap也應該差別不大。圖中可以看到,除了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出現了一些波動,在2008年以前歐、日、鎊等主要貨幣對美元的basis swap波動都非常之小,說明遠期利率在那段時間基本呈現均衡狀態。

  但隨後的波動已經徹底打破了教科書上的規律,不同貨幣對美元遠期利率升貼水持續位於高位,並大幅震盪。尤其是在2008金融危機高峰和2011年底歐債危機高峰期間。顯示CIP狀態不復存在。

  用國際清算銀行***BIS***經濟顧問兼研究主管申鉉鬆週三在華盛頓的話來形容:

  我原來教給我的學生說,拋補利率平價理論是國際金融裡唯一可以依賴的邏輯。儘管現在教科書上仍然在教這個理論,但我想說這已經不對了。

  申鉉鬆還稱,如今的金融市場對全球事件之間聯絡要比任何時候都要密切,而實體經濟的“舞步”也越來越跟著金融市場的節奏走。

  為什麼外匯市場的經濟學原理會失效?

  至於CIP為什麼會失效,首當其衝的便是上次金融危機後全球監管層對銀行施加了更強力的限制措施,限制了銀行自己的套利行為的同時也減少了對全球投資者的資本輸出。

  “在金融危機以前,全球銀行積極在貨幣之間套利,這加強了CIP現象的形成,”美聯儲經濟學家Wenxin Du和Alexander Tepper,以及麻省理工大學經濟學家Adrien Verdelhan在上月一份報告中表示,“但危機以後,一系列的監管改革,導致銀行們套利和做市相關擴大資產負債表行為的成本激增。”

  比如巴塞爾III協議強化了資本充足率要求,銀行每增持一塊錢衍生品資產,都要拿出對應的高質量流動性資產***比如現金***做資本緩衝。以至於扣除成本後的套利收益顯得沒有任何吸引力。

  其他的市場參與者,比如對衝基金也越來越難以參與市場,因為他們做槓桿交易主要資金來源就是銀行,而銀行們並不願意把錢借給這些機構做交易,因為這會擴大銀行們的資產負債表。

  套利是金融市場中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的的分析認為,隨著這股力量的減弱,外匯市場呈現出更多脆弱性,隨之而來的是資產價格也隨著匯率變動出現更多波動,意味著美聯儲在加息時,要更加謹慎,特別是在如今別的央行都背道而行的時候。***恰逢上週俄羅斯央行和韓國央行雙雙降息***

  在如今的加息預期中,全球對安全的美元資產需求將進一步增長,結果就是美元升值更多,CIP邏輯崩潰的狀態下,遠期對即期價差過大導致對衝匯率風險的成本進一步上升,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也越來越差,形成惡性迴圈。

  “在美元貶值通道里,全球銀行有能力為機構投資者提供價格合理的對衝工具,”申鉉鬆表示,“但是美元走強的時候,銀行們發現要展期原來放出去的美元信貸變得越來越難。”
 

可能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