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吃什麼湯養生

  秋天氣溫逐漸下降,溼度也隨之下降,此時人體因缺少水份而感到乾燥不適,從而導致上火。那麼秋天吃什麼東西養生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秋季養生湯

  推薦一:霸王花海底椰豬骨湯

  材料:豬小排350克,霸王花5克,海底椰15克,幹百合20克,玉竹20克,黑木耳3克,紅棗幹20克,蔥、姜適量,食鹽、水適量。

  做法:

  1、將準備好的霸王花、海底椰、百合、玉竹、紅棗洗淨後浸泡,木耳提前1-2小時泡發並去蒂,蔥切蔥段,姜切薑片,豬小排切塊備用;鍋中放水,加入蔥段與生薑,水沸後下入豬小排飛水,將血水煮出後撈出豬小排瀝乾水分備用。

  2、將除百合紅棗外的食材放入燉鍋中,加適量水直至淹沒所有的食材,水可適量多放些,開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燉煮一個半小時;燉一個半小時後,加入百合與紅棗,繼續加蓋燉煮半小時後關火,按照口味加速少許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霸王花可清熱潤肺,止咳化痰。中醫認為霸王花具有清熱痰、除積熱、止氣痛、理痰火的功效,因此,劍花煲湯具有清心潤肺、清暑解熱、除痰止咳的作用。

  推薦二:白菜乾茶樹菇湯

  材料:白菜乾、茶樹菇各30克,扁豆、薏米各20克,雞骨架200克,蜜棗2個,姜3片。

  做法:

  1、白菜乾洗淨後浸泡20分鐘,茶樹菇洗淨稍浸泡,雞骨架用開水焯兩分鐘,扁豆和薏米洗淨。

  2、之後將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燉盅或者瓦煲內煲,加入2000毫升清水,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白菜乾是白菜晒乾而成,具有消燥除熱、通利腸胃、下氣消食的作用;茶樹菇具有補腎滋陰、健脾胃、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人體防病能力的功效;扁豆和薏米都具有健脾祛溼的功效。此湯能清肝潤肺,健脾祛溼,湯味清香鮮美。

  推薦三:無花果瘦肉湯

  材料:瘦肉70g、南杏仁8g、北杏仁8g、蜜棗1顆、無花果25g。枸杞少許、姜4片。鹽少許。

  做法:

  1、瘦肉洗淨、切丁;鍋中燒水,水沸騰後放入瘦肉丁焯燙;肉丁變色後即可撈出,洗去浮沫;將出去枸杞的所有材料放入湯煲中。

  2、加入足量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煲2小時左右;加入洗淨的枸杞,繼續煮5分鐘後關火;根據個人口味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味道甘美的無花果,加上蜜棗、南北杏一起煲煮,可以將每一種食材的功效都發揮到極致。這款經過兩個小時熬製的靚湯,具有促進食慾和鎮咳止痰的作用,此外,此湯還具有清甜潤肺、清熱消腫的功效,特別適宜咽喉腫痛的朋友飲用。

  推薦四:白茅根雪梨豬肺湯

  材料:鮮白茅根200克,雪梨2個,豬肺1副,陳皮5克。

  做法:

  1、豬肺洗淨切塊,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撈起沖洗乾淨;雪梨切塊,去心和核;白茅根切短。

  2、陳皮用水浸軟,與豬肺、雪梨、白茅根一齊煲,用文火煲2小時即可。

  功效: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涼血、助消化。用於冬季身體燥熱、流鼻血、咳嗽,或乾咳無痰,或痰中帶血、痰稠黃濃、喉痛、聲音嘶啞、脣舌乾燥、便祕。又適宜肝炎、肝硬化、氣管炎及肺炎患者飲用。

  推薦五:太子參無花果瘦肉湯

  材料:太子參20克***中藥店有售***、無花果50克、蜜棗2個、豬瘦肉400克、生薑3片。

  做法:

  1、太子參、無花果洗淨,稍浸泡,豬瘦肉洗淨,整塊不用刀切。然後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

  2、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豬瘦肉可撈起拌入醬油佐餐用。

  功效:太子參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功效。由於其性味平和,不燥不熱,廣泛用於方劑和飲食療法上,常用於脾虛體倦,食慾不振,肺燥乾咳,病後體虛。再配以潤肺、健脾、補益的無花果煲豬瘦肉,還可用於脾胃虛弱,食難消化,或消化不良。

  秋季養生小常識

  1、主動飲水防乾燥

  乾燥的秋季使人的面板日蒸發水分在600毫升以上,肺呼吸的日蒸發水分在300毫升以上,因此,主動飲水是秋季養肺的重要環節。當然,主動飲水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即一次不宜大量地快速飲水,要多次少飲。

  2、秋季飲食要滋潤

  秋燥易消耗津液,因此秋季飲食上,滋潤為先。無論是食療還是中藥滋補,都應潤燥。多喝水,少吃辛辣、油炸、大熱的食物,多食棗、木耳、百合、藕、馬蹄、甘蔗等應季食物。這些食材有潤肺、滋潤脾胃、清涼潤燥的效用。

  3、朝喝鹽水晚喝蜜

  入秋後會經常覺得口渴,若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喝點蜜水,這既可補充人體水分,又是秋季養生、抗衰的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

  4、吃白色食物潤肺

  按照中醫理論,白色食物與肺部對應,秋季乾燥應多吃白色食物潤肺。包括梨、百合、蓮子、銀耳、淮山***山藥***、蓮藕、白鯽魚、雞肉、鴨肉、白蘿蔔、白菜等,也可以自制一些白色菜品,比如雪梨銀耳湯、淮山粥、鯽魚湯、蓮藕湯、白蘿蔔湯等等。

  5、室內通風調溼度

  秋季氣溫下降,不少人家關門閉窗,以保室內溫度。這樣做可能使室內汙染嚴重。所以天涼也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當室內外溫度相差10℃時,15分鐘即可將室內空氣交換一遍。不要在居室內吸菸,以減少汙染,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廚房最好安裝排風扇,使油煙及時排出室外。庭院、室內可養些花草,勤灑水,以調節室內溼度。

  6、早晚添衣需保暖

  俗語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此時早晚溫差加大更為明顯,體質虛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人,更要做到早晚添衣,注意防寒保暖,睡覺莫貪涼。女生不要穿涼鞋和裙子了,也不要光腳穿鞋。雖說春捂秋凍是一條經典的養生保健要訣,然而秋凍不凍腳,“秋凍”也並非人人皆宜,還是要適度。

  7、早睡早起忌熬夜

  秋季一到,隨著日照時間改變,作息時間也需做出相應調整。秋季中,日常起居生活應該提倡順應自然節氣早睡早起。早睡順應陰精收藏,以養“收”氣,早起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具體睡眠時間,建議每晚9點-11點休息。因為此時睡覺,最能養陰,睡眠質量也最佳,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8、多吃粥暖胃去燥

  秋季清爽而淡遠,是一年中最佳的養生時期。秋季飲食調養以平補為主,主張滋陰潤燥、養肺補肝。如栗子粥不僅能暖胃,更是秋季養生的去燥佳品。另外秋天常食的粥還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蔔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