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養生習俗吃什麼
每年10月8日或9日迎來寒露節氣,寒露是秋燥正濃的節氣,寒露進補宜溫補,小編現在就告訴你寒露養生的飲食習俗,快來看看這篇文章瞭解詳情吧。
寒露養生的飲食習俗
寒露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列十七,於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時節的習俗與飲食有關係,到底寒露習俗吃什麼,小編為你介紹。
1、芝麻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於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在北京,與芝麻有關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後的熱門貨,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
黑芝麻熬成的芝麻糊,再加上一些冰糖,每天早晚喝一次,可以有效減少肺部的刺激感,同時還可以滋潤呼吸道,消除呼吸道壁上附著的痰液,這樣很快就可以潤肺止咳,連呼吸都覺得非常順暢,秋季咳嗽的人不妨試試這個妙方吧。
2、螃蟹
老南京關於寒露的習俗有吃螃蟹、收拾夏裝等。也有俗話說“寒露髮腳,霜降捉著,西風響,蟹腳癢”,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團臍,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等農曆十月以後,最好吃的則要輪到公蟹了。
蒸食螃蟹最營養!用手捏住螃蟹兩排腿根處的大蓋兩側,然後用牙刷刷所有能刷到的地方。儘量刷乾淨再放在盛器裡;再將薑末放在小酒碗內,加熬熟的醬油、白糖、味精、黃酒、麻油攪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最後,將螃蟹上籠,用火蒸15至20分鐘,至蟹殼呈鮮紅色時取出。
3、花糕
由於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花糕因“糕”與“高”諧音,以“食糕”代替“登高”,希望自己或親友能平安吉祥、百事俱高。
制花糕的原料分為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餡料***棗泥、花生仁、葡萄乾、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經和麵、制酥、包餡後,將生坯拍成兩個片中間夾上各種果仁,然後上爐燒烤,即成外形美觀,色澤素雅的重陽花糕。
4、柿子
民諺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軟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澀、性寒,入肺、脾、胃,清熱潤肺。其所含的維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兩倍。可以養肺護胃,清除燥火,經常食用能夠補虛、止咳、利腸、除熱。
空腹食柿子易患胃柿石症,所以最好飯後食用,儘量少食柿皮。同時也要控制食量,不宜同食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等食物,患有慢性胃炎者、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和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5、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如今的菊花酒做法一般是用甘菊花2000克、枸杞500克、當歸500克、生地黃1000克,加水適量煎汁,用紗布過濾後待用。用糯米3000克,洗淨後加清水適量煎至半熟瀝乾,與菊花汁混勻蒸熟,拌入適量酒麴,裝入瓦壇中,包好發酵,直到有甜味時即成。
一般來說,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這時已可見初霜。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適當多食甘、淡滋潤養生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乾口燥等症。
寒露時節的習俗
登高
寒露時節,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是秋意漸濃,蟬噤荷殘。這個節氣往往與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相遇。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有這個重要習俗——邀約親朋,登高望遠。
賞菊
寒露到來的農曆九月又稱菊月,是菊的月份。菊花為寒露時節最具代表性的花卉,處處可見它的蹤跡。古書記載:“九月九日,採菊花與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賞菊花,成了這個節令的雅事。
秋釣邊
在我國南方,寒露時節告別炎熱,陽光和煦,正是出遊、賞花、吃螃蟹、釣魚的好時節。由於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晒不透,魚兒遊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說。
鬥蛐蛐兒
秋風起,鬥蛐蛐兒。白露、秋分和寒露,是北京、杭州等地市民鬥蛐蛐兒的高潮期。蛐蛐兒也叫促織,一般聽見蛐蛐兒叫就意味著入秋了,天氣漸涼,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
吃花糕
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