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養生記說什麼
繼中國唐代陸羽所著《茶經》以後,世界第二部《茶經》——《吃茶養生記》於1191年***日本建久二年***由日本高僧榮西和尚編輯出版。《吃茶養生記》全書二卷,日本第一部茶的著作。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吃茶養生記》說什麼,歡迎大家的閱讀!
《吃茶養生記》說什麼
《吃茶養生記》,二卷。榮西在序文的開篇就指出:“茶也養生之仙藥也,延齡之妙術也。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採之,其人長命也。”這種對茶的熱情讚揚,也反映了他對茶的一種基本認識。在他看來,茶不是一般的飲料,而是可以使人延齡長壽的“仙藥”。
《吃茶養生記》全書分上下兩卷,用漢浯和日文兩種文字出版。上卷是寫茶葉的醫療作用和茶葉的產地。下卷是寫日本當時流行的各種疾病都可以用茶葉治療。
上捲開頭就說:“茶也,養生之仙藥也,延齡之妙術也。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採之,其人長命也。天竺唐十同貴重之,我朝日本曾嗜愛矣。古今奇仙藥也,不可不採乎。”這段說茶葉的藥用價值和保健作用。接著用了中國陰陽五行辯證關係闡敘吃茶養生的道理。書中說:“其養生之術可安五臟。五臟中心臟為王乎。建立心臟之方,吃茶是妙術也。廄心臟弱,則五臟皆生病”。是說人生病多半是由於心臟不好而得,心臟要好,吃茶是妙法。又說“五臟喜五味”,“肝臟好酸味”,“腎臟好鹹味”,“肺臟好辛味”,“睥髒好甘味”,“心臟好苦味”。“五臟受味不同,好味多入,則其髒強,克旁髒互生病。其聿、酸、甘、鹹之恆有而食之,心臟恆弱,故生病。若心臟病時,一切味皆違食,則吐之,動不食,今吃茶則心臟強,無病也”。“人若心神不快爾,必吃茶調心臟,除愈萬病矣。心臟快之時,諸髒雖有病,不強痛也”。又說:“心臟是五臟之君子也。茶是五味之上首也,苦味是諸味之上味也,因茲***此***心臟愛苦味,心臟興,則安諸髒也”,“若身弱意消者可知亦心臟之損也,頻吃茶則氣力強盛也,其茶功能”。
世界茶史三大名著--《吃茶養生記》
上卷的後半部分,論述了茶的名字、產地、樹形、採茶季節和製茶技術。引用了不少中國古書對茶的記載和詩歌對茶的描敘。特別是中國的《茶經》,作者榮西撣師有很深的研究。在解釋“酒渴春深一杯茶”時說:“飲酒則喉幹,引飲也,其時唯可吃茶,勿飲他湯水等,飲他湯水,必生?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室?rdquo;。
《吃茶養生記》下卷論述了當時日本流行的各種病,如飲水病,中風手足不從心病,不食病,腳氣病,等等,由於各種病的流行,造成國土荒亂,百姓之喪。於是有鬼魁魍魎亂國土,腦人民,致種種之病”。接著榮西禪師在書中提出於治療各種病的方法。概括起來是“吃茶法”和”桑瀝法”。在“吃茶法”中說:“極熱湯以服之,方寸匙二、三匙。多小***少***雖隨意,但湯少好,其有隨意,殊以濃為美。飲酒之次,必吃茶消食也。引飲之時,唯可吃茶飲桑湯,勿飲他湯。桑湯、茶湯不飲則生種種病,……。”最後,榮西禪師總結說:“貴哉兮,上通諸天境界,下賢人倫矣。諸藥各為一種病之藥,茶為萬藥而已。”
《吃茶養生記》的作者,榮西禪師,是日本高僧,是佛教臨濟流派的鼻祖。1141年生,1215年終。榮西一生研究佛經和茶葉。曾兩次到中國學習。1168年***南宋淳熙年間***他第一次到中國,在浙江天台山學習。1187年再次到中國天台山。榮西禪師兩次到中國前後五年之久,除了學習中國的文化,佛經,還用丁大量的時間學習中國的種茶、製茶、飲茶技術。回國後不但帶回了中國的經卷,而且把中國的茶籽也帶了回去。
榮西回國後在佛教上形成了臨濟宗流振,而更重要的把中國的茶葉傳到了日本,他把帶回去的茶籽在肥前山***今佐賀***的春振山和榮西所在的山寺拇尾高山寺周圍種植,後來形成了拇尾名茶。榮西曾應京都府宇治市的要求,派拇尾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將“拇尾茶”移種到宇治。從此,開創了字治茶的歷史。直到今天宇治的五露茶、碾茶等都是舉世聞名的。
中國茶葉經榮西傳到日本後,很快得到了發展,到16世紀幹利體集茶葉之大成,開創了日本的“茶道”。
值得一提的是榮西禪師在日本宣傳中國的茶葉,提倡以茶治病,曾出現很多有趣的故事。例如,當時有一員大將叫源實朝,因過食而患病,到處求醫,治療無效,就請來榮西禪師祈壽禳災。榮四除了虔誠祈壽外親自跑回寺院,採集丁若干茶葉,親自泡製供病人飲用,源實朝大將軍飲後霍然而愈。將軍問及茶之詳情,榮西獻上了《吃茶養生記》一書。自此源實朝人將軍成了飲茶和宣傳茶葉的忠實信徒《吃茶養生記》在全日本廣泛流偉“不論貴殘,均欲—窺茶之究竟”。
《吃茶養生記》的精彩書摘
一看。明名字章
《爾雅》日:摜,苦茶,一名薜,一名茗。早採者雲茶,晚採者雲茗也,西蜀人名日苦茶西蜀,國之名也。又云:成都府,唐都西五千裡有此處,此處一切物美也,茶必美也。
《廣州記》日:皋盧,茶也,一名茗。廣州,宋朝南五千裡有此處,與崑崙國並天竺相近。天竺貴物生於此,依土宜美,茶亦美也。此州無雪霜,溫暖,冬不著綿衣,是故茶味美也。仍美名雲皋盧也。此州瘴熱之地也,北方人到,十之九死。萬物味美,故人多侵。然者食前吃檳榔子,客人強多吃之。食後吃茶,客人來,強多令吃,為不令身心損壞也。仍貴重檳榔子與茶矣。
《南越志》日:過羅,茶也,一名茗。
陸羽〈茶經〉日:茶有五種名,一名茶、二名頓、三名菝、四名茗、五名薜加茆為六。
魏王《華木志〉日:茗云云。
二者,明樹形、花葉形章
《爾雅》注日:樹小似梔子木云云。
《桐君錄》日:茶花狀如梔子花,其色白雲雲。
《茶經》日:葉似梔子葉,華白如薔薇云云。
三者,明功能蘋
《吳興記》日:烏程縣西有溫山,出御茆云云,是雲供御也。君子召物,皆名稱供御,貴哉茶乎!
《宋錄》日:此甘露也,何言茶茗焉?
《廣雅》日:其飲茶醒酒,令人不眠雲雲。眠,萬病之根源也,無病不眠也。
《博物志》日:飲真茶,令小眠睡云云。眠者令人鈍根。
《神農食經》日:茶茗宜久服,令人有悅志云云。
《本草》日:茶味甘苦,微寒,無毒,服即無瘻瘡也。小便利,眠小,去疾渴,消宿食云云。一切不豫發於宿食,宿食消,故無病也。宿食,三日五日食也。
華佗《食論》日:茶久食,則益意思云云。身心無病,故增意志乎。
《壺居士食忌》日:茶久服羽化,與韭同食,令人身重。韭草此方無之,薤之類也。
陶弘景《新錄》日:吃茶輕身,換骨苦云云。腳氣即骨苦也,腳氣妙藥,何物如之哉。
《桐君錄》日:茶煎飲,令人不眠雲雲。不眠則無病也。
杜育《蘚賦》日:茶調神和內,倦懈康除云云。內者,五臟異名也。治五臟不和,在茶而已。又五內雲也。
張孟陽《登成都樓詩》日:“芳茶冠六清,溢味插九區。人生荀安樂,茲土聊可娛”云云。六根清明雲六清也。九區者,漢地九州雲也漢地九分立州,今卅六郡,三百六十八州也。生苟者,生用菜,身安樂無病雲也。苟則萊也,可娛者,娛樂也。
《本草拾遺》曰:皋盧苦平,作飲止渴,除疫,不睡,利水道,明目。生南海諸山中,南人極重之云云。南人者,廣州之洋有孤絕之島,稱曰海南,又云廣南也。又近近有多洲渚,此等皆稱曰南也,今南人即是等也。廣州即瘴熱地也,瘴,此方赤蟲病雲也。唐都人知州到此
地,十之九不歸北方。食物美味,食而難消,故多食檳榔子,吃茶。不吃,多食,則侵身髒,不存百之一也,無寒之地故也。日本國大寒之地,故無此難。尚南方熊野山,夏不參詣,為瘴熱之地故也。瘴又溫病異名也。 《天台山記》曰:茶久服,生羽翼。是身輕而可飛故云爾也。
《白氏六帖·茶部》曰:供御云云。非百姓下人所宜,故貴重而如此雲也。
《白氏文集》詩曰:“午茶能散睡”云云。午者,食時也。茶食後吃,故云午茶也。
白氏《首夏》詩曰:“或飲一甌茗”云云。甌者,茶盞之美名也,口廣底狹也。為不令茶湯久寒,器之底狹深也,小器名也。淺盞飲茶,非也。
又曰:“破眠見茶功”云云。吃茶終夜不眠,而不苦身矣。
又曰:“酒渴春深一杯茶”云云。飲酒則喉幹引飲,其時唯可吃茶,勿飲他湯水等。飲他湯水,生種種病故-也。
四者,明採茶時節章
《茶經》曰:凡採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云云。
《宋錄》曰:大和七年正月,吳蜀貢新茶,皆冬中作法為之。詔曰:所貢新茶,宜於立春後造云云。意者,冬中造則有百姓煩故也。自此以後,皆立春後造之、進之。
《唐史》曰:貞元九歲春,初稅茶云云。茶美名雲早春,又云牙茗,此儀也。宋朝此比採茶作法,內裡後園有茶園,元三之內,集下人入茶園中,言語高聲,徘徊往來終日。則次之曰,茶芽一分二分萌,以銀之毛拔採之,而後作茶,一匙之直及千貫矣。
五者.明採茶樣章
《茶經》曰:雨下不釆茶,雖不雨而有云,亦不採,不焙,不蒸。用力弱故也。
六者,明調樣章見宋朝焙茶樣,朝釆即蒸,即焙之。懈倦怠慢之者,不可為事也。焙棚敷紙,紙不焦許誘火入。工夫而焙之,不緩不急,終夜不眠,夜內焙上。盛好瓶,以竹葉堅閉,則經年歲而不損矣。欲採時,人夫並食物炭薪,巨多割置,而後採之而巳。
右末世養生之法,記錄如斯。抑我國醫道之人不知釆茶法,故不用之,還譏曰非藥云云。是則不知茶之德之所致也。榮西在唐之昔,見貴重茶如眼,有種種語,不能具注。帝王有忠臣,必給茶,僧說妙法,則施茶。今昔同儀。或只在茶之法。若不吃茶者,諸藥無效,心臟弱故也。庶幾末代上、中、下諸人悉之。今依仰撰之,後不可添削矣。吃茶養生記暴上。
吃茶養生記 卷下
入唐律師 榮西錄
第二遣除鬼魅門者,《大元帥大將儀軌祕抄》曰:末世人壽百歲時,四眾多犯威儀,不順佛教之時,國土荒亂,百姓亡喪之時,有鬼魅魍魎亂國土,惱人民,致種種之病,無治術。醫明無知藥方,無濟長病,疲極無能救者。爾時持此大元帥大將心咒唸誦者,鬼魅退散,眾病忽然除愈,行者深住此觀門,修此法者,少加功力,必除病。復依此病,三寶祈請,無其驗,則人輕佛法不信。臨爾之時,大將還念本誓,致佛法之效驗,除此病,還興佛法,特加神驗,乃至得果證略抄。以之案之,近年以來之病相即是也,即彼儀軌有印術而巳。榮西恆得此意治之,多有驗矣。其相非寒非熱、非地水、非火風。是故近比醫道人多謬矣。
一者,飲水病
此病起於吃濃味,則以鹽味為危。若服桑粥,則三五日必有驗,永忌薤蒜蔥勿食矣。鬼病必惡葷腥耳。
二者,中風手足不從心病 此病起於冷氣溼氣。以鍼灸湯治為危。若不近火,不浴湯。只如平體時,不厭風。不忌食物,漫浸治則漸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