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是什麼原因

  孕婦孕育孩子的期間,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腦癱患兒的發生,那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腦性癱瘓的病因複雜,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後者又分為出生前,圍生期及出生後病因等,許多患兒找不到明確的病因,據Ellenberg統計,分娩過程損傷致病佔60%~65%,產前原因佔30%~40%,產後原因約佔12%。

  1.出生前病因 包括胚胎期腦發育畸形,先天性腦積水,母親妊娠早期重症感染***特別是病毒感染***,嚴重營養缺乏,外傷,中毒***如妊娠毒血症***及放射線照射等,遺傳因素在發病中的作用不明顯。推薦閱讀<<<腦癱的飲食保健

  2.圍生期病因 病例分析表明,早產是腦性癱瘓的確定病因,美國每年約出生5萬個體重不足1500g的早產兒,在85%的存活者中,5%~15%患大腦性癱 瘓,25%~30%出現學齡期精神障礙***Volpe,1989***,分娩時間過長,臍帶繞頸,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羊水堵塞及胎糞吸入等所致胎兒腦缺氧,難產或過期嬰兒產程過長,產鉗損傷及顱內出血等均是常見的圍生期病因,母子血型不合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如血清未結合膽紅 素>340??mol/L可能發展為膽紅素腦病而引起大腦性癱瘓。

  腦癱的臨床症狀型別

  1.痙攣型最常見,佔全部病例的60%~70%。主要以錐體系受損為主,肌張力增高,肢體活動受限。腦癱患者的上肢常表現為屈肌張力增高,肩關節內收,肘關節、腕關節屈曲,手指屈曲呈緊握拳狀,拇指內收,緊握於掌心中。下肢大腿內收肌張力增高,大腿外展困難,踝關節趾屈。坐位時雙下肢向前伸直困難,站立時足尖著地,行走時呈剪刀腿。腱反射亢進或活躍,踝陣攣常呈陽性,2歲以後巴氏徵仍陽性。

  2.不隨意運動型以錐體外系受損為主,腦癱患者的不隨意運動增多,表現為手足徐動、舞蹈樣動作、肌張力不全、震顫等;緊張時不自主運動增加,安靜時減少,入睡後消失。

  3.共濟失調型主要以小腦受損為主,表現為步態不穩、搖晃,走路時兩足間距加寬,四肢動作不協調,上肢有意向性震顫,肌張力低下,腱反射不亢進。

  4.肌張力低下型往往是其他型別的過渡形式,腦癱患者表現為肌張力低下,自主運動很少,關節活動範圍增大,肢體癱瘓鬆軟。

  腦癱的手術治療方法

  一、神經系統的手術

  ①對於手足徐動症型的腦癱病人,可考慮作脊神經前根切斷術。動斷頸3~胸1的脊神經前根,可使上肢所有的動作完全喪失。

  ②對伴有嚴重癲癇的痙攣性的腦癱患者作大腦半球切除術,可以減少其發作的次數以及嚴重程度,便於病人接受訓練。

  ③對嚴重的手足徐動症型腦癱,可做蒼白球破壞術,有一定的療效。以上三種手術均為毀壞性的,必須嚴格掌握指徵,不得輕易進行。

  ④周圍神經切斷手術。常用截一部分或整枝支配某一過度痙攣的肌肉的神經,使該肌肉鬆弛。這種手術更多的應用在下肢。

  二、肌肉和肌腱的手術

  ①肌腱切斷技術市場或肌腱延長術:對痙攣的肌肉施行肌腱切斷技術市場或延長術,可減輕腦癱患者的機械性強力收縮,並改善其肌力平衡。

  ②肌腱移位術:在某些部位,把加重畸形的肌肉止點轉移到新的止點,可以改變其功能,即把加重畸形的作用力改變為糾正畸形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