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政治複習計劃及策略有哪些

  高三政治複習的同學們要注意方法,制定複習計劃,用最佳的策略實施複習。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三文科政治複習計劃及策略指導,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文科政治複習計劃及策略指導

  1、政治複習夯實基礎是關鍵

  緊緊圍繞《考試大綱》,不僅要做到知識線索清晰,關鍵知識點也必須掌握到位,並能圍繞核心知識點適度延伸發散。

  2、政治複習重視高考真題演練

  高考真題是考生最可信的備考資料,通過演練、研究高考試題,特別是研究高考試題參考答案,可以把握命題思路,掌握表述方法、提煉關鍵資訊點。

  3、政治複習能夠持之以恆

  有一個法國謎語,也是一道的數學推理題,叫“荷花塘之謎”是這樣說的:如果池塘中有一朵荷花,每天的面積擴大兩倍,30天后就會佔滿整個荷塘,那麼第28天的時候荷塘裡會有多少面積的荷花?我們可以算出來:從四分之一面積擴大到整個面積需要兩天,也即第28天,荷塘裡會有四分之一面積的荷花。

  題目很簡單,但它背後蘊含的道理卻不簡單。對每一朵荷花而言,它們的變化速度是一樣的,在第29天到來之前,它們費心盡力,也只完成目標的四分之一;而最後的兩天卻如有神助,拓展了絕大多數。

  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才會發生質變的飛躍的。而這個量變的積累過程是艱苦的緩慢的,是一定要學會持之以恆、循序漸進的,要遠離淺嘗輒止,千萬別奢望一步登天!

  越是到了高三,學習就越不容易。也許是最困難的時候,但也正是離成功最近的時候。我們在緊張的備考中,要胸懷自己的目標,憑每日細小的進步和成功去創造高考政治的輝煌。

  4、政治複習做事學習都要講求方法

  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並把它做好。多錯一道會做的題就等於浪費了你雙倍的時間。學習本身也是一門學問,有方法可找,有規律可循。經過摸爬滾打,探索思考,總結經驗,不斷探求正確的方法。掌握了政治學習方法,具備了能力,摸清了規律,就會提效率高,就能駕御知識,就一定會大有收穫。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5、政治複習勞逸結合

  每天中午要睡一個午覺,雖然很奢侈,但是很有必要,高三生不是超人,應該及時調整狀態,應該及時的休息,並且還要學會隨時隨地休息。英國的前首相丘吉爾,參加過戰爭,當過戰地記者,學過油畫,指導英國人獲得了二戰的勝利,一年中寫了許多的著作,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問他是什麼能夠讓他的精力始終這麼充沛,他回答:“能夠坐的時候我絕不站著,能夠躺著的時候,我絕不坐著。”說的就是要時刻的注意休息,以便自己在真正需要工作和學習的時候,全部的投入。勞逸結合是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精神狀態的良藥,學會勞逸結合也是一種學問。

  6、注重整合

  複習中要把各知識點按一定的內在聯絡串聯起來,弄清各知識點的前因後果及知識點之間的邏輯結構,達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否則,即使知識點背得再熟,在解答具體問題的時候,由於資訊庫的知識點仍處於零亂狀態,沒有連成線,還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遺憾。例如,對於哲學常識部分的複習,必須根據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絡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從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價值觀四個方面來把握。對於每個知識點,學生必須弄清楚“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做***”,做到全面、準確地掌握。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原理的基礎上,根據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絡,打破章節界限,形成完整的知識網路,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

  7、突出能力

  一直以來,很多學生認為政治只要背會教材上的黑體字就行。從近些年的高考題可以看出,現在考試更加註重能力的考查,而學生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在第一輪複習時就應該突出對基本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兩種能力都建立在對知識全面、透徹掌握的基礎上。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審題的訓練,包括審材料和審設問。因此在複習課和評講課時,一定要引導學生審題,結合學生的答案有針對性評講。

  8、關注時政

  政治是一門與現實聯絡比較緊密的學科,在第一輪複習中,以當年時政為導航,知識性、時政性融會貫通,是貫徹高考命題的宗旨和要求,是提高第一輪複習課堂教學質量的內在要求。如果在高一、高二的教學中,還難免有拘泥教材、灌輸知識的傾向,高三的複習必須站在更高的基點上,理解高考的意圖,體現並貫徹高考命題的宗旨和原則,有的放矢。

  同時,在第一輪複習之前,無論是試題涉及的背景還是高考要求的能力,學生都不瞭解也不具備,必須在高三短短几個月裡突擊強化訓練,這就要求在複習中的每一節課都要做到理論聯絡實際,關注最新的時政熱點,並有意識地逐步培養和訓練相關能力,通過三輪複習一步步接近高考要求,最終取得理想成績。

  9、以考促教。

  認真對待每次考試的命題、制卷、閱卷和講評,尤其是要抓好月考和每次模考。每次考試命題要做到科學有效,思路清晰,意圖明確,亮點紛呈;閱卷做到公平公正,標準統一; 講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特別是注重細節的研究。如學生最大問題是什麼?

  最常見的失誤有哪些?學生錯誤答案從哪裡來?為什麼會這樣答?並根據這些思考注重答題過程和 方法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如何審題,仔細閱讀題乾和題肢,領會命題意圖,使學生答題做到思路清晰,要點醒目,術語準確,書寫規範,充分挖掘和發揮學生非智力因素,全面提 升學生的應試技能。同時,注重考後錯題更正情況的反饋,善於利用每次考試反省、調整和指導複習。

  高考政治的複習攻略

  一、明確政治學科高三一輪複習的四維目標:知識+方法+習慣+能力

  1、具體到知識要做到:夯實基礎,把握內在聯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構建體系,靈活運用。

  夯實基礎,需要認真梳理課本知識,明白知識的來龍去脈,深入透徹理解知識。對於課本重要段落要認真分析,一方面是把握細節,另一方面能培養分析材料提煉有效資訊的能力。比如《生活與哲學》中實踐決定認識的四個方面,每個方面到底是從哪個角度起到的決定作用;發展的前途為什麼是光明的,道路為什麼是曲折的等都要分析到位。

  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絡,連點成線,形成知識鏈條。易錯題和區分度較高的題主要考察的就是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

  突出重點,重點知識在整個知識體系中佔重要地位,一般有承前啟後的作用,因此也是高頻考點。對於重點知識要反覆鞏固,有些經常作為標準答案出現在考題中,要達到熟練默寫的程度,考試時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思考琢磨下一句到底是什麼。

  突破難點,之所以是難點就在於理解難,正確運用難。所以先透徹理解知識清楚它的前因後果,把握運用方法,積累突破此難點的關鍵詞和事例,才能得心應手突破難點。比如:對於哲學中常規難點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把握,可以從適用範圍,決定作用的角度和關鍵詞以及典型事例幾個方面突破就比較簡單了。

  構建體系,以一個核心知識為起點,從不同角度尋找知識間內在聯絡,構建知識體系。構建知識體系既能梳理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又能以體系的形式掌握知識,從而達到靈活運用和角度全面的效果。比如:以政府為核心,從性質、宗旨、職能作用、原則、權力、威信等方面梳理構建政府模型,對於考察主體為政府的題都可以從此體系中找答題點。

  做到了上面的幾點,北京新東方一對一劉蘭湘老師肯定大家的知識的靈活運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當然要想考高分還要有典型試題的訓練和審題解題方法的把握。

  2、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注意方法的總結,方法主要包括:學習方法、審題解題方法和思維方法

  之前主要是介紹了學習方法,解題方法和思維方法的形成是在“先明確主體再從不同角度尋找內在聯絡”的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積累形成的,解題方法更是基於對知識熟練掌握的基礎上才能對關鍵詞敏感度更強,才能更好的把握住“題眼”,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基於對學科術語的精準把握的基礎上才能組織好問答題的答題語言。

  審題解題方法的把握除了對知識的全面掌握還一定要有對典型例題的分析和相應的鞏固訓練。高考專題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並不是簡單的“題海戰術”就可以的,一定是歷屆高考題中的典型例題的解析和訓練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習慣的養成是至關重要的,習慣包括:學習習慣、思維習慣

  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嚴謹的學習和解題習慣是最重要的。平時要按照正確嚴謹的學習方法和嚴謹的解題步驟去學習和解題,經過一段時間必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也就是說,一種好的方法掌握了以後需要不斷強化不斷運用經過長時間的內化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形成習慣才能更好的為我所有,甚至會根據自身情況有所創新形成更符合自己的也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習慣。

  良好的書寫習慣也是很重要的,不要說平時寥寥草草考試時就會注意了,考試時心情和時間都是比較緊張的,就不要再給自己增強不必要的負擔了。因此,要在平時就養成工整清晰的書寫習慣。

  4、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要注意能力的培養,高考能力要求的四個方面:獲取和解讀資訊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其實上面的知識、方法掌握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形成了後,綜合能力的提升是一定的。

  所以,北京新東方一對一劉蘭湘老師建議同學們在複習知識構建體系和鞏固訓練中也要從這四方面入手,不斷的提升綜合能力。

  二、做到三件事:梳理知識,構建體系+典型例題強化訓練,總結提升+學以致用,關注生活和時政

  好多學生和家長對政治學習的認識有重大誤區,認為政治就是背背知識,能背下來就能考高分。事實上有好多學生也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政治背的很多也很熟但是考不了高分呢?原因在於,能背僅僅是學好政治的三分之一。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背誦,再通過強化訓練形成自己的解題方法才能靈活運用知識,考試才能拿到好的成績。

  習題一定要有代表性 ,需要一定的習題量,但是都是有目標有步驟的系統訓練,切忌漫無目的的題海戰術。高三寶貴的時間是要用來做一些更有效更有意義的事,一定要打效率戰而不能打時間戰。

  學以致用,對於現在的政治學科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真正理解知識才能運用的生活中,才能對生活有指導意義,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和把握當前的時政問題。比如:我們不管學好哪一科或者做好什麼事情都需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用聯絡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去看問題”等等;比如經濟生活中的“調結構,轉方式”和“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一帶一路”等時政話題的結合。這樣,高中政治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豐富多彩,能夠開發思維開拓視野,實用性非常強的一門學科了。

  三、準備三個本:筆記本+錯題本+標答本

  筆記本——整理知識體系,明確重點難點,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並且總結完善形成自己的知識模型體系;

  錯題本——記錄錯題,查漏補缺,總結方法,不斷提升。

  整理標答本——分知識模型和解題模型兩種體系去分類整理標答,積累答題術語和解題模型

  準備這三個本是很容易的事情,更關鍵的是要堅持去用,堅持總結就一定能不斷提高。當你堅持了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的時候,收穫是出人意料的!

  高三政治學科高效複習全攻略

  一、注重基礎――及時複習法

  及時複習法是指學生在學完一定教學內容後,有目的地及時複習和鞏固政治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方法。其優點在於可加深和鞏固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防止在學習後發生急速遺忘。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複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再者,政治課教學是以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覺悟為教學任務的學科,不能搞突擊複習,應日積月累,循序漸進,使學生逐步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學會實際運用,通過不同練習題型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使所學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留下痕跡,形成記憶,達到理解、掌握教材的目的。

  二、注重能力――迴圈複習法

  近年來高考政治等文綜學科命題努力使難度保持在一個理想的範圍,同時又有一個好的區分度指標,做到了一種較理想的平衡。高考政治及文綜學科提出的“以文綜綜合能力命題”,也就是圍繞馬列主義和當今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方法相結合的命題,促進考生政治思維能力的發展。為了培養這種綜合能力,宜採用迴圈複習法。迴圈往復、不斷重複是加深理解與記憶的一種重要複習方法。每次複習均具有螺旋式上升特點,不斷獲得新收穫。學完第一專題部分,及時複習;學過下一專題部分,再將第一專題及第二專題部分的內容全部複習一遍,依此類推。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絡,提高對知識運用的熟練程度。例如:在學習到經濟常識下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內容時,要聯絡經濟常識上冊國家的巨集觀調控,讓學生明白這都是國家巨集觀調控所運用的經濟手段,從而提高其分析能力。

  三、注重綜合應用――概括提煉法

  綜合應用,是在認識上把事物的各個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結合起來的過程。通過比較、分析,找出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根據這些異同點,對事物加以分類、綜合,最後得出事物普遍特徵的方法就是綜合應用與概括提煉法。要在複習中加強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意識,它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能力的培養,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挖掘教材中的素材,適時地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分析、研究、交流和實踐,並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性學習課題。背景材料一般包括經濟生活、工農業生產、環境保護、人口資源等,在材料綜合分析的過程中考核出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例如:農民的收入、勞動者的權利問題,要聯絡以人為本,貫徹科學發展觀。從眾多的感性材料中,抽象、概括出理性結論,鍛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利於理性結論的掌握。這種學習方法要求高、難度大,不僅侷限於某一節課的內容,而且要根據知識體系,進行跨度較大的綜合訓練,是一種側重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複習方法,運用得法,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在總結複習時注重規範表達

  在單元或學科複習結束後,對學習內容進行總體分析,確定知識要點及其相互聯絡。要求使用政治學科專業術語進行答題,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語言去答題。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專業術語,如經濟常識中的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價值規律等;哲學常識中的物質、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量變、質變、認識、實踐、人生價值等;政治常識中的國家職能、國家政體、共和制、民主權利、依法治國、國家利益、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在總結複習時要做到規範書寫表達,力爭既對又全。在總結課上,學生要學會用線條式板書,配合系統複習,展示教材整體結構。為了加強對知識總體的系統複習,教師可藉助圖表,如單元知識總表、全書知識體系表,還可以提出啟發性問題,由學生歸納整理。這就是系統地複習、鞏固知識,應用理論並使其系統化、深刻化的複習過程。尤其是要注意準確使用政治特有的語言,要做到表述準確、邏輯嚴密、言簡意賅、規範、標準、工整,排列有序,一看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複習的過程中要求不應簡單地再現過去的內容。而是深入揭示事物和現象間的新聯絡。使知識互相銜接,形成一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