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失敗走向成功的人物

  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以下是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1:蒲松齡

  蒲松齡是清代的文學家,他自幼聰明好學,但長大後屢次應試皆落第.蒲松齡並沒有因此而氣餒,而是繼續追求成功。他曾含羞自薦,給當時德高望重的大宗師黃昆圃寫信,希望能得到幫助,然終沒能如願。

  從此,他不得不在鄉間一邊教書,一邊繼續準備應試。

  正在這時,他的愛妻陳淑卿離開了人世,這使他悲慟欲絕,生活更加清苦。但生活的艱辛與愛妻的去世並沒有動搖他追求成功意志。他化悲痛為力量,自作了一副對聯來激勵自己,上聯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下聯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為了實現自己的夙願,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讀書中去,向時間索取知識和財富。他說:“耗精神與號呼,擲光陰與醉夢,殊可惜也!”

  他還堅持不懈地從群眾中獲取知識;他在家鄉靠近大路旁的一棵大樹下面,鋪一張蘆蓆,設茶備煙,凡是路過此地的人,他都免費供茶供煙,請他們講一兩個民間故事。就這樣,年夏一年,日復一日,他廣泛蒐集素材,勤奮寫作。

  歷經20年,他終於寫了聞名中外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這部著作通過說狐談鬼的表現方式,對社會的黑暗面進行批判,並“寓賞罰於嬉笑”,具有百誦不厭的藝術魅力。同時,他還完成了《聊齋文集》四卷、《聊齋詩集》六卷、《聊齋俚曲》十四種及其他雜著。

  篇2:凡爾納

  凡爾納是一位世界聞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爾納為了發表他的第一部作品,曾經遭受過多麼大的挫折!這裡記錄的,就是凡爾納的一段令人難忘的經歷:

  1863年冬天的一個上午,凡爾納剛吃過早飯,正準備到郵局去,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他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郵遞員。

  郵遞員把一包鼓囊囊的郵件遞到了凡爾納的手裡。一看到這樣的郵件,凡爾納就預感到不妙,自從他幾個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乘氣球五週記》寄到各出版社後,收到這樣的郵件已經是第十四次了。

  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拆開一看,上面寫道:“凡爾納先生:書稿經我們審讀後,不擬出版,特此奉還。”

  每看到這樣一封封退稿信,凡爾納心裡都是一陳絞痛。這次是第十五次了,還是未被採用。凡爾納此時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爺”們是如何看不起無名作者。他憤怒地發誓,從此再也不寫了。

  他拿起手稿向壁爐走去,準備把這些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趕過來,一把搶過書稿緊緊抱在懷裡。 此時的凡爾納餘怒未息,說什麼也要把稿子燒掉。

  他妻子急中生智,以滿懷關切的語言安慰丈夫,“親愛的,不要灰心,再試一次吧,也許這次能交上好運的。”聽了這句話以後,凡爾納奪書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會兒,然後接受了妻子的勸告,又抱起這一大包書稿到第十六家出版社去碰運氣。

  這次沒有落空,讀完書稿後,這家出版社立即決定出版此書,並與凡爾納簽訂了20年的出書合同。 沒有他妻子的疏導,沒有“再努力一次”的勇氣,我們也許根本無法讀到凡爾納筆下那些膾炙人口的科幻故事,人類就會失去一份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

  篇3:史泰龍

  1946年7月,他出生在紐約曼哈頓一所慈善醫院裡。不幸的是他被藥用鑷子傷到了面部神經,導致左臉頰部分肌肉癱瘓,左眼瞼與左邊嘴脣下垂,語言能力也受到極大的影響。

  幼年時期,他一直和保姆生活在一起,只有週末才能見父母一面。因為長相的原因,大家都不喜歡他,也不願意和他玩。他十分渴望得到友誼和別人的關愛,得到別人的讚賞和尊重,可人們總是將他拒之門外。

  11歲那年,父母在不斷爭吵中分道揚鑣,唯一讓他感到溫暖的母親也離開了他。和父親在一起的日子,並不如想象中那樣溫馨美好。父親對他十分嚴厲,幾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稍有不慎,就會招來一頓斥責和辱罵。父親經常朝他嘶吼:“你為什麼不能變聰明一點兒?你為什麼不能強壯一些?”那段時間,他覺得自己簡直一無是處。

  15歲那年,他來到費城,與母親和繼父生活在一起。他的學習成績一塌糊塗,被人認為是一個帶壞其他同學的典範。他一共換了12所不同的學校,常常待不了多久就被學校找個理由開除了。走過苦難的童年和少年,他漸漸長大成人,並且在體育方面表現出過人的天賦。他想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或足球明星,可是沒有一所體育院校願意錄取他;他想參加海軍,可是又不夠年齡。無奈之下,他只好來到瑞士,一邊給女學生上體育課,一邊學習戲劇課程。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排演阿瑟•米勒的名劇《推銷員之死》時,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做一名演員。

  不久,他滿懷信心地回到了美國,進入邁阿密大學,正式學習表演藝術。然而他的導師很不喜歡他,認為他不是演戲的料,永遠也不會有前途,還勸他儘快退學。儘管他不相信命運,也不願意服輸,但還是以三個學分之差,被邁阿密大學拒之門外。

  隨後,他來到了紐約。迷戀於星相占卜的母親斷言,他會成為一個明星,但不是演員,而是以作家的身份。於是他聽從了母親的建議,暫時放棄了做演員的夢想,潛心研習劇本的寫作。他想,人們總是在試鏡時拒絕我——因為我的眼瞼下垂,因為我的聲音太過低沉。既然我無法改變自己的外部形象,我總有能力去修改潤色自己創作的劇本吧!

  1974年,他突發靈感,創作了一個叫《洛奇》的劇本。當時不少製片人都很看好這個劇本,但因為他堅持要求出演其中的男主角,而被所有的製片人拒絕。他不甘心,又帶著劇本分別拜訪了美國的500多家電影公司,終於,在被拒絕了1850次後,有一家電影公司被他的誠心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要求。片子以很低的成本在一個月內就拍完了,可誰也沒想到,這部電影會成為好萊塢電影史上的一匹黑馬。

  1976年,這部電影的票房突破了2。25億美元,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並獲得最佳男主角與最佳編劇的提名。著名導演兼製片人弗蘭克•科波拉由衷地讚歎道:“我真希望這部電影是我拍的。”

  一夜之間,他成了全球炙手可熱的人物。他就是觀眾心目中的超級偶像、單片酬金超過2000萬美元、好萊塢武打動作巨星史泰龍。回眸往事,史泰龍感慨萬千。如果不是經歷了那麼多的挫折,也許他根本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是別人的拒絕激發了他的鬥志,磨礪了他的意志,洗禮了他的靈魂,從而改變了他的人生。用史泰龍自己的話來說:“我必須幹出點兒什麼名堂,來為自己贏得一點兒自尊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