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母子的情感的方法

  俗話,母親與孩子接觸最親密,培養母子之間感情也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那麼,如何培養母子的情感?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

  培養母子的情感的技巧

  1、看寶寶的眼睛

  嬰兒出生後,母親應儘快開始和嬰兒的身體接觸。還有,眼睛接觸應在嬰兒出生後儘快進行。嬰兒的眼睛在聚焦之前是看不清東西的,但他卻能判斷形狀和輪廓。嬰兒在 36小時之內就可以認識母親臉部的形狀和外貌了。一旦嬰兒發現母親的眼睛,他就會搜尋並注視著母親的雙眼。嬰兒出生後幾小時內就可以做出上述這些動作。

  和嬰兒早期進行眼睛接觸的母親,並且堅持繼續做下去,特別是在哺乳時,面對著嬰兒和深情地注視著嬰兒眼睛的母親,極可能是富有同情心和聰明的,他們大多能冷靜地通過邏輯討論來解決各種問題,而極少對她們的嬰兒採取體罰手段,這樣的母親都善良,都屬賢妻良母型。

  2、多進行早期身體接觸

  新生兒從頭幾天開始,母親就應該儘可能和嬰兒多接觸。所謂接觸,是指身體的接觸。譬如說用揹帶揹著嬰兒。新生嬰兒覺得與他母親身體的緊密接觸是十分安全的,她的身體柔軟而溫暖,氣味熟悉。當嬰兒把頭靠在媽媽的身體時,他會聽到他過去9個月在母腹裡曾經聽到的熟悉的心跳聲***心搏 ***。在這種環境裡,嬰兒覺得安全又舒服。對嬰兒來說,他在媽媽的身體上輕輕搖動比完全靜止地躺在床墊上要自然得多,特別是它好像能喚起嬰兒在母腹內柔軟而舒服的環境的回憶,會形成一些條件反射。

  3、母親氣味的重要影響

  母親身體的氣味是嬰兒和母親最初的一種聯絡。嬰兒對母親身體發出的氣味十分敏感,並會作出天然的生物反應。每當母親走入嬰兒的睡房時他就會醒來,而當其他人甚至是父親進入他的睡房時他可以照睡不醒。這是因為嬰兒十分敏銳的嗅覺可聞到母親身上獨特的化學物質“外激素”,他醒過來是因為他立刻認出母親是他舒適、喜悅和食物的源泉,這是一種潛意識的反應。

  4、必須注意聲音的傳導

  新生兒非常喜歡柔和、輕鬆的聲音,不喜歡高聲的噪音。儘管嬰兒習慣母親的聲音,仍應以輕柔、溫和的聲音講話和唱歌。嬰兒對高音調的女聲反應比低聲調的男聲反應好些。對於嬰兒來說,母親的聲音活像一種治療。每當母親和嬰兒相處在一起時,應該跟他小聲談話、唱歌或低聲哼唱。幼小的嬰兒都十分喜愛童謠和簡單的歌,特別是有聲音的旋律和節奏的歌。較早會唱歌的兒童能夠很快地學會使用單詞。他們趨向於比其他兒童較早地會講話和閱讀,他們對聲音和語言表現得非常敏感。他們在這方面也有天賦,是兒童成長成材的基礎。因此,母親必須注意嬰兒的聲音傳導。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如何加深母子之間感情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因此,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