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怎樣形成的

  珍珠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角殼蛋白和微量元素等,硬度較低、性質不太穩定、含有一定水分。?小編在此整理了珍珠形成原因,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珍珠形成原因

  外因

  蚌的外套膜受到異物***砂粒、寄生蟲***侵入的刺激,受刺激處的表皮細胞以異物為核,陷入外套膜的結締組織中,陷入的部分外套膜表皮細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細胞分泌珍珠質,層復一層把核包被起來即成珍珠。以異物為核稱為“有核珍珠”。

  內因

  外套膜外表皮受到病理刺激後,一部分進行細胞分裂而後發生分離,隨即包被了自己分泌的有機物質,同時逐漸陷入外套膜結締組織中,形成珍珠囊而後形成珍珠。由於沒有異物為核,稱為“無核珍珠”。

  現在人工養殖的珍珠,就是根據上述原理,用人工的方法,從育珠蚌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細胞小片***簡稱細胞小片***,與蚌殼製備的人工核、一起植入蚌的外套膜結締組織中,植入的細胞小片,依靠結締組織提供的營養,圍繞人工核迅速增殖,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質,從而生成人工有核珍珠。人工無核珍珠,是對外套膜施術時,僅植入細胞小片,經細胞增殖形成珍珠囊,並向囊內分泌珍珠質,生成的珍珠。

  黑珍珠簡介

  黑珍珠又稱為黑色南洋珠,是由一種會分泌黑色珍珠質的黑蝶貝生產的硬的、圓滑的產物。波利尼西亞群島的大溪地島、庫克群島的彭林島和馬居希基島是黑珍珠的兩個主要天然產地。優質黑色珍珠的年產量估計不超過15萬顆,其中40%通過一年一度的國際拍賣會出售。大多數黑珍珠粒徑集中於9mm至10mm之間,大約有6成以上黑珍珠粒徑不超過11mm。因此一般把11mm作為黑珍珠的珍品的界限,而15mm以上精圓形黑珍珠因非常稀有,連現成的可參考市場價格都沒有,足見其昂貴稀有。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法屬波利尼西亞群島的珍珠養殖開發成功,1976年美國寶石學院認定塔希堤產的養殖黑珍珠是“一種具天然顏色的養殖珍珠”。

  生產黑珍珠的珍珠貝母是一種會分泌黑色珍珠質的黑蝶貝。黑珍珠的美在於它渾然天成的黑色基調上具有各種繽紛色彩,最被欣賞的是孔雀綠、濃紫、海藍等彩虹色,它強烈的金屬光澤會隨著珍珠的轉動而變換,不是其它改色珍珠可以比擬。

  優質黑色珍珠的年產量估計不超過15萬顆,其中40%通過一年一度的國際拍賣會出售。大多數黑珍珠粒徑集中於9mm至10mm之間,大約有6成以上黑珍珠粒徑不超過11mm。因此一般把11mm作為黑珍珠的珍品的界限,而15mm以上精圓形黑珍珠因非常稀有,連現成的可參考市場價格都沒有,足見其昂貴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