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的隊會反思

  所謂瞻前顧後,我們只有對過去20年的企業內部審計的發展歷程進行全面、系統地總結與反思,才能對所提出的問題給予切合實際的回答。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閱。

  篇一

  20XX年11月15日,我校開展學習少先隊隊章活動,討論會有大隊輔導員甄志軍主持,全體中隊輔導員參加討論活動,學習少先隊《隊章》、《中共河南省委關於加強少年兒童和少先隊工作的意見》。我們深入交換了意見,充分了解少先隊的組織定位、根本任務、討論學校少先隊工作與德育工作的區別與聯絡,充分認識到少先隊工作的重要意義和緊迫性,對少先隊工作充滿信心。

  我校少先隊認真貫徹全國第五次少代會精神在市、區少工委的領導下,努力實踐“建設、服務、創新、發展”的工作理念,加強基礎建設,強化創新意識,增強服務本領,把建立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組織,作為少先隊建設的龍頭工程和重要抓手。樹立服務意識,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切實加強對少先隊工作的服務與指導,提高為少先隊組織服務的能力。構建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服務平臺,推動少先隊工作的穩步發展。

  一、新的歷史條件下少先隊工作根本任務

  在基本層面,要引導少年兒童有愛心,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增強國家意識、科學意識、勞動意識,有條件的還要培養審美意識。在思想層面,要注重黨、團、隊組織意識的銜接,非常重要的是要灌輸培養少年兒童對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樸素感情。這就要求我們做好少先隊的工作。

  1、從小事著眼,從細處入手,把德育教育的重點放到少先隊活動過程中,放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幫助每一個孩子“尋找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種感覺,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

  2、開展豐富多彩的、紮實有效的主題活動讓少先隊員在體驗中快樂成長,如:入隊教育、感恩教育、環保教育、自護教育等,以及結合時令節日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二、做學習型、全能型、創新型、反思型輔導員

  少先隊隊章定位為:輔導員是少年兒童的親密朋友和指導者。21世紀將是科技高度發展,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的時期,競爭的焦點,歸根結底是國民素質的競爭。因此,面向21世紀,輔導員只有加強科學修養,才能更好地認識和把握少先隊教育的規律和特點,糾正少先隊工作中違背教育規律和教育方針的作法,探索少先隊教育的活動模式和途徑,從而增強少先隊教育的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避免被動性、盲目性、隨意性。這就要求:

  1、輔導員要樹立“道德為先”的工作理念就是要始終把少年兒童的道德習慣與品格的培養放在優先的位置。素質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少先隊自下而上的參與及作用的發揮。但其中首要的是:關注兒童的道德生成,關懷兒童的心靈世界,提升兒童的精神生命。

  2、輔導員要以愛為源,愛與責任是少先隊工作的靈魂。 愛是教育的靈魂,愛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線,愛是輔導員職業生存的至高境界。凡是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發展。這項工作,常常不被理解,往往遭人誤解,似乎做膩了而又難分難解。這項工作,讓人委屈得要掉淚、愁煩得想罷手,而一覺醒來卻又精神百倍。這項工作,叫人喊破嗓、跑斷腿、操碎心,又讓人話愈誠、情愈真、心愈淨。

  三、加強服務,搭建平臺,為少先隊員健康成長服務

  以“陽光心語行動”為依託,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服務。我們聘請專家開展了“陽光心語大課堂”活動,在學生、家長和青年教師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識、心理保健知識、自我調適和心理訓練的方法,增進了學生、家長、教師之間相互瞭解和溝通,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推出了素質拓展專案進校園活動,通過素質拓展遊戲、活動等形式提高少年兒童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創新思維意識、健全的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並通過簡易的遊戲活動,讓更多的少先隊員參與,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

  按照“四個一”活動的要求,廣泛開展推薦優秀影片、優秀話劇、優秀圖書進校園活動,為激發少年兒童學習興趣,為兒童接觸高雅藝術服務。組織少先隊員觀看兒童話劇《紅領巾》。在少先隊員中廣泛開展紅領巾讀書讀報活動,推薦優秀書目進校園,開展讀書競賽,交流讀書心得、暢談讀書體會等活動,擴大少先隊員課外閱讀範圍。通過優秀影視、話劇、圖書的影響,使學生開眼界、長見識,逐步提升道德素養、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陶冶情操、淨化心靈。

  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為少年兒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服務。利用本地區的德育資源優勢,廣泛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樹立遠大理想、堅定的信念。深入開展了“告別生活陋習,爭做文明學生”、“文明生活、健康成長”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展示少先隊員文明風采。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禮儀進社群”活動,教育引導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完善道德修養,做新時代的文明少年,傳播社會文明新風尚,提升社會責任感,不斷提高文明素養,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也積極的促進了地區精神文明建設。

  在構建學校、家庭、社群三結合教育網路發揮少先隊組織的作用,為少先隊員在社群學習生活服務,為構建和諧社群、和諧家庭,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服務。我校少先隊組織建立健全各項制度、聘請校外輔導員、開展豐富多彩的社群少先隊活動等形式,產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會影響。少先隊員在社群組織活動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增強了組織意識、團隊意識,增強了社會責任感。社群少先隊活動使少年兒童受教育在社群,服務在社群,在社群發展中體現了少年兒童小主人的地位。通過“小手拉大手”,達到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目的,為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社群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篇二

  有人曾這樣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塊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你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你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因此,如何將少先隊活動和德育結合起來,理應成為每一個少先隊工作者應當思考的問題。下面我將就這一主題,結合日常少先隊工作的一點經驗,談一些自己的體會。

  一、增強學生的主體體驗

  教育專家班華指出:“體驗是內化的必要環節,內化必須經過體驗,偶爾有些認識、體驗、行動,不能算是內化,內化必須是反覆實踐,多次體驗中才能逐漸實現。”學生因為其自身水平的侷限性,在道德體驗中,認識往往比較膚淺。只有通過教師多方面、長期引導,才能逐步形成自身成熟、穩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少先隊工作者應注重構建體驗教育的系統性、長期性,把學生的整個小學階段看作一個整體,有計劃、有步驟、有層次的制定目標,系統性地開展體驗及思想品德教育,取得預定的教學效果。

  二、精心選材,讓德育走得更近

  德育活動如何怎樣才能更受學生歡迎,怎樣才能走近學生身邊?就是組織德育為主的少先隊活動。

  小學生天性好奇,以一些特別的方式來引入德育,進行選材,往往會收到一些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針對孩子們喜歡看戰爭片的興趣,在“愛國主義”教育日裡,我特地選擇了國慶90週年大閱兵的

  視訊,讓孩子們被解放軍的英姿所震撼,之後又展示了一些檢閱部隊訓練時的艱苦場面,讓孩子們深深體會到解放軍用汗水和血肉築成了鋼鐵長城,體會到幸福安寧來之不易。從而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我校場地小,娛樂設施少,學生在課餘只會折一些紙飛機在操場上跑,既不安全,落到地上,又成了垃圾,破壞了環境衛生。於是我設計了“愛動手,愛科學”團隊活動,我鼓勵隊員們自己設計,用廢舊紙張疊飛機,比一比誰設計的最好,飛的最高。在不斷的比較中,在不斷的比較中,孩子們掌握了更多的知識,也養成了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召開全體隊員大會,引導他們思考學好科學文化為什麼?多數同學都認識到從小要努力學習,長大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實踐使我體會到:只要輔導員真正留心生活,善於發現,善於引導,就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動題材。

  三、攜手家長,共築教育大環境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社會化的起點,是其他教育形式無法替代的。少先隊活動、建設離不開家庭的支援,學生的德育離不開家庭的支援。輔導員需要和學生家長保持溝通。有些隊內的活動,我會有意安排家長參加,積極主動與家長交流,安排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務。有些活動,我會用倡議書的形式,告知家長,讓他們也參與進來,和學校一起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品德教育。

  四、走出校園,在社群中開拓視野

  對學生的品德教育,不是“空中樓閣”,不是“空喊口號”,更不僅僅是“思想政治教育”。它應當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它不能只依靠學校的一己之力,而應當與家庭、社群聯手,構建教育大環境;它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上,而應當隨著學生的一言一行,內化成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想,這才是品德教育的實質所在。

  要培育少先隊員美好心靈、養成優良品德,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少先隊輔導員,我們要進一步發揚甘為人梯的精神,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水平,把少年兒童培育好、呵護好,為培養祖國下一代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篇三

  在這個學期,我們的教育教學的一項重點工作是安全教育,全校老師在每一節課中,都會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根據當前的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由我主持上了一節盲教學區的安全教育主題班會。在班會的籌劃階段,我覺得自己的責任很大,應該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傳授更多的安全方面的知識。

  在這次主題班會中,我們教研組的全體老師集思廣益,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從中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體驗,懂得遠離危險,遇到危險如何自救自助和求助,從而健康、安全的成長。

  這次主題班會我們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工作,我們組集體商議確定主持人,選定劇情扮演者並分別進行排練。同時請校領導的同組的老師進行研究指導。

  本次教學實踐,我有以下收穫:

  一、讓學生充分參與活動,在實踐活動中獲得體驗

  在本次主題班會活動中,主持人由優秀的學生代表擔任,同時通過讓學生親自參與演講、相聲、三句半等的表演,讓每一名學生都有一種責任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而也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自己對安全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和掌握,能夠自己認真學習安全知識和自護技能。

  二、靈活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演中解決生活問題

  開課利用主持人的導語匯入,創設情境,使學生了解學習安全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表演相聲、三句半、講演等活動,在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中,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從中學習懂得校園安全、交通安全、校外安全知識的重要性。我在設計這節課中,靈活、機智的聯絡學生學習、生活的環境,挖掘潛在的危險,使學生明白,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險,要學會遠離危險,減少危險的發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所選取的生活情景,貼近學生生活,切入實際,因此學生表演起來大膽、無拘束感,既有師生的互動,又有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課堂氣氛活躍。

  三、課外延伸,把學校、家庭、社會有機結合

  在整節班會課中,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了解到在各種情況下,有突發事件發生時,怎樣自救互救。整節課包含了交通安全知識、火災、自然災害的自救知道、衛生知識、校園安全知識等。並通過安全知識競賽,使學生了解到更多的安全知識和遇到危險時自救、求助的一些常識。使學生學會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課堂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只重視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培養到關注學生的具體生活和直接經驗,並真正深入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使教學活動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得到充分體現。

  通過這節主題班會課,發現學生對安全知識的學習有著很高的熱情。我還應該在安全知識這方面多下些功夫,利用網路資源,多查詢一些安全知識,教給學生更多的安全教育知識,如:交通的、逃生的、求救的訊號等等。

  在這次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不但使我有了新的收穫,而且對新課程理念有進一步認識,教育教學觀念得到進一步轉變。

  這次主題班會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從現在開始,就給他們灌輸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時刻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會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在汶川地震後,相信大家都記得有一位校長,他的學校的學生沒有一例傷亡,原因就是平時的安全意識和良好的訓練,才避免了悲劇的發生。這足以給我們深刻的反思。上好安全教育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當然在這次主題班會中還存在著不足,如:由於時間的關係,有些安全自救的知識講解的還不夠細,有些安全知識還沒有注意到,本人將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補上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