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經典散文讀後感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滄州,1934年10月15日生於北京。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兩篇,希望大家喜歡。
1
我雖然也喜歡寫些文字,但因為不是語文老師的緣故,我的時間已被本職專業佔用太多。事實上這些年來我讀專業以外的書籍甚少,我從前所用的文字完全是靠小學初中和高中一部分時間在語文課中得來的。儘管如此,我對於有限的文字仍然是個挑剔的人。即便是在不多的行車旅途中攜帶一本名著或散文詩集,我也不是都很認真地閱讀。但近日來,我讀了王蒙的散文竟是愛不釋手。我利用了一切可能利用的時間讀它,甚至在給學生上視唱練耳課時,我也把<<王蒙散文>>擺在鋼琴架上,趁學生讀譜的那一會和讓學生聽單音、音程、和絃的那會偷偷地看上一頁,這感覺是多麼奇妙又是多麼美妙。它似乎讓我又回到了綻放著青春活力的學生時代,讓我又一次地回憶起在師大學習音樂專業期間,在學校後山的教師琴房的窗外,因家境不好交不足上小課的學費我在夏天冒著酷暑冬天忍著嚴寒偷聽老師給其他學生上課時的畫面。那畫面不也曾帶給了我無比奇妙而美妙的感覺麼?
王蒙散文裡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他的三篇題與音樂有關的文章<<音樂與我>><<行板如歌>><<在聲音的世界裡>>,如果不是他自己說連五線譜也不會認識,我真是會斷定這樣的文章絕對出自專業的資深的聲樂或器樂工作者。他在文中幾乎提到了世界音樂寶庫裡所有的最華美精緻的樂曲,尤其讓我驚歎的是他對於柴可夫斯基音樂的理解完全要比我深刻的多,而得到我共鳴的則是他能準確地區分和感受莫扎特貝多芬肖邦等大師音樂的不同風格並能享樂其中。我特別喜歡他在提到敬仰貝多芬的音樂時用了"我五體投地地喘不過氣來”這十一個字,我覺得再恰當不過了。他對於音樂不僅是有著廣博深沉地理解和感受,通過文字他還將音樂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他作品的一部分有情有愛地表達出了。在這裡我要說的是並不是所有不認識五線譜的人都能有他這樣對於音樂的感悟。有幾人又能如他那樣在孩提時代聽到算命瞎子吹奏的孤獨悽清的笛聲便也難過地落淚?
給我感觸頗深的是王蒙散文裡用極其樸實又充滿真誠的文字真實描寫他所接觸的不同思想性格的作家形象。文字蘊含了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在文字裡作者又將自己真摯細膩的友誼無私地獻給了他筆裡的人物。在讀他的<<我心目中的丁玲>>之前,我說來慚愧是真的一點也不知道在中國上個世紀還有這樣一位聲名赫赫又因其恩怨是非紛繁複雜性格思想敏感尖銳才華橫溢張揚而倍受爭議的女作家。在他近萬字的對於丁玲的描述裡我聞到了那人生的百味和夾在百味裡作者對於生命的客觀分析。王蒙在該文結束處這樣說到:"在全國掀起張愛玲熱的時候,我深深地為人們沒有紀念和談論丁玲而悲傷而不平。我願意愚蠢地和冒昧地以一個後輩作家和曾經是丁玲忠實讀者的身份,懷著對天人相隔的一個大作家的難以釋懷的懷念和敬意,為丁玲長歌當哭。”短短的幾句話沉沉地揹負著歲月裡太多的變遷與遺憾,我每次讀到這兒都忍不住鼻子發酸,有時竟也哭了。我想再忙我也應該去讀讀丁玲的文字去認識她去感受她曾有過的絢爛。而王蒙的<<難忘馮牧>><<別荒煤>><<光年千古>>不僅是表達了革命文藝道路上純潔摯誠的同志情誼,更是呼籲人們要做象馮牧象荒煤象光年那樣的革命老黃牛。這文中樸實的字是對人性美好的追求和自覺的要求。那人性的軟弱悲哀醜陋罪惡呢?你可以在<<永遠的雷雨>>中找到。
王蒙的散文之所以那樣能扣動我的心絃是因為他用文字告訴了我他對於生活時刻都能產生情思。中天的月亮那樣遙遠會讓他傷感,嬰兒的哭聲那樣無助會讓他傷感,初秋第一次發現躺在床上沒有那麼暑熱也會讓他傷感,甚至還有春天時燃放的鞭炮、轟轟叭叭、然後煙消聲散遍地紙屑還會讓他傷感。對於他所說的生活的感受如:細膩和柔軟會令他飽經銼礪的靈魂覺得疏離。我也是深有同感的。心若老了,給身體穿上再漂亮的衣服,那也是表裡不一。當然這並不影響文字寫他又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哪怕是大自然中的一滴雨一棵樹一片落葉都是他嚮往的美的情懷美的天使和美的象徵。他寫那棵無花果不堪小花盆的桎梏是留給自己的思考,他寫他養的貓完全是率性而為是在謳歌自由,他寫每天清晨為家人磨豆漿的樂趣,他還寫在大海里壯遊的刺激快樂。讓我最流連忘返的是瀰漫在他文字上的濃濃的懷舊情結。他熱情地讚美曾生活和工作過的新疆,他用文字豁達地解釋艱難和苦難其實就是人生無法估價的財富。他在文字裡唱著伊犁民歌,他在文字的歌聲裡追憶著盲人歌手,他對於那片土地的懷念細膩得哪怕是曾經過他窗前的一個醉漢的夜半歌聲。
......
所以讀了王蒙的這些散文,我真的不再奇怪他雖然不認識五線譜但卻能聽懂和享受任何門類的音樂了。人生難覓是知音,而他的文字恰如我心靈裡渴求的朋友。我再不必擔心自己不好打牌不會搓麻將不懂與繁雜人世交往的形單影隻了。我再不必擔心有一天真的失去了歌唱離開了鋼琴或者失聰了再也聽不到聲音會不會絕望失落沒有靈魂的依靠了。
王蒙散文讀後感2
今晨讀王蒙散文:“不爭論的智慧”感觸很深。他舉例說他迄今為止讀到過的最佳最佳笑話。說一個人與一個認為四七等於二十七的人在爭論,被縣令責打屁股,而判定主張四七等於二十七的人無罪。王蒙認為這個爭論是毫無意義的,是枉費脣舌的是自身不夠清醒所致。他認為即使您是正確的,您是堅持四七等於二十八的,你壓根不必去與不值得認真對待的人去認真討論那本來不討論也可以明白的問題。這其中就含有智慧。王蒙認為:正確的主張也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宣講的,在宣講沒有意義的時候,更正確的做法其實是保持沉默和靜觀,也就是保持無為。“無為”是老子的思想。老子還說過“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與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這些理念很深刻。使我聯想到一些事來。以前的事不再說。就說家庭吧。好多事如果也能運用些老子的思想。不爭論、不辯解、不說透、互相的點到為止。許多關係也好處了。也就不引來不必要的誤解和生氣。也使家裡更多些親情和友情。我從今要認真地去做。為了家,為了孩子們的幸福、為了使後一代的健康成長,也為了使老人安度晚年,也為了自己更好的修身養性。做好老人與孩子們間的承接人。
有人說家庭無大事,這話說的不確切。但家庭成員爭論的事情大都不是大事,甚至於是雞毛小事。雖然這其中也有四七等於二十七的人。你去爭論同樣也沒意義,同樣改變不了什麼。改變不了親情關係,反而影響了親情的濃度。
王蒙散文讀後感3
在我的印象中王蒙是寫小說的,他的成名作《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發表得很早。他是我最崇敬的“天才式”作家之一。在他發表《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這篇作品的時候他才二十有二,我們不能不說這是一位了不得的才子──儘管別人不承認,可我總是要頑固地這樣認為。王蒙是一位“小說”上的天才。他是優秀的、傑出的、了不起的小說家,也是一位現實主義的,有著巨大藝術良心的、誠實而可靠的,正派的作家。讀王蒙的小說使你充實,使你搏大,使你激動,使你崇高……我一直認為他是那“專門的”小說寫家,然而我錯了。近年來,我讀一些經典散文選集的時候,總是能看到他的一兩篇散文在裡面,並且寫得又是那樣的出人意料的經典、精華、精粹、驚人。待我在書店發現了他的散文專輯──《世界華文散文精品-王蒙卷》的時候便立即就買下了他的這本書。
王蒙的散文,“檔次”絕不在他的小說之下,他是能夠稱“家”的,而且是一位大家,了不起的大家。
王蒙的散文,氣勢磅礴,大氣凜然,他的文章總是一氣喝成,一洩千里。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激情的結晶,同時也是思想的結晶。他的文章沒有廢話,沒有空話,沒有假話,沒有害人傷人的話,也沒有似是而非的話。他的文章是富於哲理的,也是富於人生思考的。他尋找是規律性的東西,探求的是儘量沒有錯誤的真理性的東西。
王蒙的散文,注重真情;王蒙散文,注重語言;王蒙的散文,注重從始至終的旋律。他的散文具有強烈的節奏,具有感動人心的節律和令人興奮的音樂的美感。王蒙的散文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語言風格。
當然,我們可以講,王蒙的視野是廣闊的,同時他的的思想也是積極而進取的。王蒙是非常正統的。王蒙很少偏激,王蒙也很少幻想,王蒙不以官壓人,王蒙也不以文欺人。王蒙從不不以其才高而咄咄逼人。
王蒙的文章我看不出幽默,王蒙的文章我看不出感傷。王蒙是大度的,王蒙是堅強的,王蒙的文章我看不出油腔滑調,王蒙的文章我也看不出憤世嫉俗。他不嘲笑,他不嘻戲,他不吶喊,他也不哭泣。王蒙是站得高看得遠的,他是正統的、公正的,正派、正直、正氣、正義的,也是中正的。他熱情而不冷漠,他坦坦蕩蕩對待人生,他又坦坦蕩蕩面對世界。他是那樣的準確,卻又是那樣的極善總結與思考問題的一個人。
我喜愛王蒙的散文,但我沒有勇氣背下他的文章。王蒙是靠激情,靠技巧,靠天才進行寫作的。他將當代散文,將他那一類的文字風格的式樣基本上推上了一個頂峰的高度。他是繼韓愈,蘇軾之後的又現當代時期又一個散文大家。他是豪放的,而不是婉約的,他是現實的,而不是浪漫的,他是誠懇的而不是虛妄的。我喜歡這樣的作家,也喜歡這樣的散文。
是啊,王蒙是我們的一位可堪稱為導師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