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青年的創業奮鬥史

  創業就是為了找到成功的機遇,但成功並非易事。看看那些大學生創業的故事,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高燎燃:不甘平凡90後做“財富管家”掘金網際網路金融

  90後,愛好動漫,與人說話時甚至還有些靦腆……就是這樣一個外表看起來有點“愣頭青”的大小夥兒,多年來一直做著直接與錢打交道的“生意”。

  在證券公司上過班,做期貨交易挖到人生第一桶金,如今,高燎燃自己做起了網際網路金融。

  大學畢業後進證券公司

  做業務死磕成“金牌”

  1983年出生的高燎燃是黃梅人,武漢工程大學畢業。

  2008年前後,他應聘進入武漢一家證券公司的營業廳工作。“拉人開戶。只要來開戶,戶頭有多少金額,是否發生交易都沒關係。當時為了拉客戶,各券商大打促銷戰。佣金從萬八降到萬三,開戶還送各種禮品……”從校園裡出來不久的小夥子,像打了雞血一樣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為了拉一位戶頭有500萬元的客戶,佣金降到最低不說,人家說要送手機,我立刻自己掏錢買了一部市面上最高檔的手機,花了3000多元。衝減了業務提成後,最終這一單的收入才幾百元。”就是憑著這死磕不計利益多寡的勁頭,高燎燃工作第一個月就以開戶數第一的業績,成了公司的“金牌”營銷員。

  由於證券公司與銀行打交道比較多,一年後,已經升為主管的他,跳槽遠赴廣西柳州銀行,做起了大堂經理。然而,在銀行拿著高薪的高燎燃,漸漸對朝九晚五的生活心生厭倦。“我要開公司自己做。”不甘於平淡的他,萌生出這樣的想法。

  掘金期貨積累第一桶金

  家門口開投資管理公司

  機會終於來了。2012年,一個朋友拉他合夥開公司,承接期貨交易業務。

  他將全部積蓄50萬元投入到公司,由於當地屬於廣西二三線城市,做這一行“趕了個早”。再加上有銀行工作積累下來的客戶資源,兩年下來業務“至少翻了10倍”,他也挖到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

  到了2014年,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對傳統金融的衝擊日甚一日。恰恰也是此時,高燎燃接觸到一些做投資的老闆,手握閒錢努力找專案。另一方面,身邊的一些中小微企業主經常會出現資金週轉緊張,辦理銀行貸款不僅手續相對複雜,而且稽核嚴格。那時,各地財富公司正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再觀望下去黃花菜都涼了”,高燎燃在朋友的幫助下,於去年10月在武漢註冊成立了自己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雖然註冊地在武漢,但他卻首選“農村”市場,將第一家實體門店開在了老家黃梅,“三四級市場需求也很大,我對本地的企業及市場情況也比較瞭解”。

  事實證明這一步走對了。短短几個月,僅公司旗下的兩家小貸公司便吸納了4億元社會閒散資金幫助中小企業發展。如今,除了傳統的小額貸款業務,高燎燃還開發了P2P網貸平臺。

  二

  嚴磊:90後小夥製作福州油紙傘創業

  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第二天,在福建展位上,一位年輕帥小夥製作的古香古色的福州油紙傘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小夥子1986年出生,學的是電子工程專業,卻做著如此“古典”的事。

  簡單的夢想需要不斷的努力

  小夥叫嚴磊,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接觸到了福州油紙傘。“民宿剛流行的時候,有朋友託我在福州買油紙傘來裝飾他們的民宿,他們說在網上看到福州油紙傘有名、質量又好,但我在市場上卻買不到,好不容易才從父輩那裡打聽到製作油紙傘的師傅。”嚴磊說,朋友提出定做傘,並提出相應的想法。於是嚴磊和制傘師傅打成了一片,師傅說你要求那麼多,你自己學好了。

  之後,嚴磊真的開始學習制傘,他說,“常有年輕人到師傅那裡學,但最終剩下的就我一個人。”

  學了三年的嚴磊出師了,相比於制傘,嚴磊更加頭痛的是銷路。

  他在2010年開了一個“坊巷書生”油紙傘工作室,在南后街有了一個攤點。製作的方法是遵循100多年的老工藝,棉線得一圈一圈的上,桐油得一遍一遍地刷,一批200個油紙傘要花上20多天,天氣不好還得更長一些,“這活急不得,你得慢慢來。”

  發朋友圈推廣油紙傘

  嚴磊說,90後這代福州人都聽說過“福州三寶”,牛角梳、脫胎漆器這兩件不會錯,但第三件通常會說成壽山石油紙傘史料記載是王審知入閩時帶過來的,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我想讓福州人遺忘的油紙傘重新迴歸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來,不僅是一件伴手禮,試想一下,到了每年三四月,雨季來了,路人打著油紙傘,那是何等風景!”

  其實父輩並不贊同嚴磊做油紙傘的生意,他們會問嚴磊,“你確定賺得了錢?你確定每個人都需要嗎?”嚴磊說,“我的合夥人如今都退出了,第一年一直在虧本,他們頂不住來自家庭的壓力,只有我堅持下來,接下來的日子開始慢慢賺錢了,比起我的那些在電子廠流水線上上班的同學,我覺得我做的事有趣和有意義多了。”

  如果你在南后街那排銅像附件,看到一個油紙傘展示的攤位,那就是嚴磊的,遊人可以免費與油紙傘合影。嚴磊說,“我沒做任何廣告推廣,他們會將最美的笑容和福州最有特色的油紙傘一起發到他們的朋友圈,這便是最好的推廣。”

  相關:

  做一把油紙傘 需要70多道工序

  來源:溫州晚報

  不知道溫州的油紙傘歷史有多久,但我15歲開始就在家裡幫父親做油紙傘,然後賣給個體商戶。

  當時做油紙傘的,家庭都比較困難,因為做這個,很耗時很累人,要從早幹到晚,除了吃飯,就沒休息的。到晚上,家裡點上一盞菜油燈,燈光就像螢火一樣,家裡三四個人就圍著這樣昏暗的燈,一起做油紙傘。

  油紙傘的有70多道工序,而且不可能在一天內全部完成。要先把傘骨和傘鬥穿起來,形成一個大致的傘架,你肯定想不到,那時候都是用頭髮做的細線把兩者穿起來的,因為頭髮不會爛也牢固。這些頭髮細線,也有專門的人在賣,他們從全國各地收購頭髮製作的。

  傘架做好後,要把皮紙用柿漆刷溼,貼到傘架上去,然後要掛在那裡晒乾或晾乾,只有乾透了才能繼續下一道工序。所以天氣不好的時候,要晾乾就需要一兩天的時間。最吃力的是在傘面上刷桐油,這樣皮紙才能防水,不會爛也不會碎,但不能直接用刷子刷,因為刷不實會漏,要兩手一起來,一手在下面託著皮紙,一手用滾軸用力地在傘面滾刷桐油。這可是件技術活,手重了油多,輕了油少,會不均勻,對油紙傘的質量影響很大。

  就這樣,每天做幾道工序,整個工序完成下來,一般需要一週時間左右才能出成品,跟現在的機器可沒法比,一天內你要多少就有多少。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