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存在的問題

  高校一直是培養青年大學生的主要基地,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高校工作的主要內容。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以及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出現問題的原因文章內容。

  

  ***一***誠信的問題。大學校園裡,考試作弊現象普遍存在,已經成了一個公開的祕密。作弊也由過去的抄夾帶、傳答案等形式發展到公開抄襲、集體作弊等等,帶手機,發簡訊,甚至找人***。儘管各高校在考試前會發起“誠信教育”等活動,對作弊者也會採取嚴厲的處罰措施,但是這種現象並沒有被杜絕,學生誠信意識的缺失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們教育制度所導致的。

  ***二***組織紀律性差,自我求知意識不強。經過高中的緊張學習,大學環境相對寬鬆,學生到大學後組織紀律性不強,學習方面不求上進,上課經常遲到,無故曠課,不愛學習,喜歡網遊、沉迷網咖、抽菸喝酒,有的甚至夜不歸宿,不重視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只注重過分強調自我,互相攀比,甚至有的學生跟風戀愛,在公眾場合出現不文明行為,在這其中,有的學生沒能處理好戀愛和友誼的關係,最終採取極端的行為方式。

  ***三***心理承受能力差。大學生由於一直在學校這個環境,沒有經歷過社會的磨練,所以心理承受能力一般都比較低,有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少獨生子女更是像個“瓷娃娃”。70%的大學生在人際關係、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挫折的時候,都會向父母和身邊的朋友求助,僅有30%的學生選擇自己想辦法解決。在對影響大學生心理壓力的因素進行統計時發現,被選率排前三的有“人際關係”、“就業壓力” 以及“學習問題”。

  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出現問題的原因

  ***一***網路的影響。網路文化具有開放性和跨越國界的特性,各類文化交融、傳播,產生碰撞,而且網路文化複雜多變,這在一定程度上衝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網路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因為內容沒有進行及時處理,所以有時候會造成網路汙染,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由於網路的開放性和直接性,不可避免的會存在大量的垃圾資訊,甚至一些下流低階庸俗的資訊也在網上暢通無阻,造成嚴重資訊汙染。而這些庸俗、虛假的資訊對於那些辨別力不高,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中的學生們的影響是很大的。

  ***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很難適應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方式還是以老師灌輸為主,關於學生管理的工作設定也僅是一般性的事後彌補,並沒有超前的預測和預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常常是孤軍作戰,陷入自我迴圈的窘迫狀態,不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之中,也沒有從根本上形成教書育人、全程育人的局面。對於大學校園裡出現的新鮮不良事物,不是以預防、排除為主,而是以“堵”作為靈丹妙藥,從而引起部分青年學生的逆反思維。

  ***三***家庭的因素。家長有這樣一種習慣性的思維,假如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是學校的教育所致,和家長無關。其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家長的言行對孩子思想道德的影響和學校相比較來說,具有先主性,由此看見,家長對孩子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途徑

  ***一***利用網路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在大學生課程中加入有關網路教育的內容,完善課程的結構體系。首先,加強網路安全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路的各種非主流言論,抵制不良訊息的傳播;其次,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加強自我修養。網路的開放性和虛擬性會使學生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只有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免受其害而從中受益。

  ***二***樹立正面典型模範。帶動大學生積極向上。對於正在處於學習階段的大學生來說,身邊的先進典型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激發他們提高自身修養。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對於剛入學的大學生,從高考的壓力下一路來,面對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會感到迷茫,這時為他們樹立恰當的榜樣,來引導他們融入大學生活就顯的十分重要了。

  ***三***利用校園文化加強對大學生的道德修養。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品質有著很大的影響,對大學生有很強的導向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塑造學生的高尚品格和良好性格,所以我們要積極舉辦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系列講座,大力開展社團活動和文化藝術活動,使同學們在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受到陶冶。

  ***四***從家庭方面的途徑。現在的大學生回家要麼看電視、上網,要麼睡覺、上街,沒有幫父母作家的習慣,大學思想政治課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回家做家務的任務,同時要強調幾點:首先,自己的衣物不能讓父母洗,自己的髒東西要自己收拾;其次,完成自己的份內事情的同時,還要幫父母做家務。總之,大學生回到家裡,既不是公主也不是王子,需要通過幫助父母做家務來養成好的習慣。

  學生肩負著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重任,所以我們要從實質上解決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問題,這樣才能將人才資源發揮到極致,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