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創業的內容

  我國的諸多教育政策鼓勵研究生積極投身創業實踐,併為他們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然而研究生從事創業的現狀不盡如人意。下面讓小編來告訴你,希望能幫到你。

  跨境電商創業:一夜暴富的創業夢

  現象:工薪階層想通過跨境電商暴富何小姐原來在東莞一家上市企業工作,休完產假後,她準備不再去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而準備自學跨境電商知識,自主創業。“我一個朋友在深圳做跨境電商的,去年一年賺了幾百萬。”何小姐說,一方面她生完小孩需要更多時間帶小孩,另一方面,她原來的工作很辛苦,但是薪水一般。同時,她的好幾個朋友都因為做跨境電商賺了一大筆錢。所以,她也決定投身跨境電商領域。

  “我老公是在海關工作的,他也看好跨境電商發展。我認識很多朋友是開廠的,只要做好了選品,解決貨源問題,其他的就好辦很多。”何小姐在過去的兩週內,自己學習瞭解了阿里巴巴速賣通、亞馬遜跨境電商平臺的操作技能。經過分析後,她決定做泳裝和電子類產品。“我決定先在速賣通平臺做,同時國內電商也做一下,開個淘寶店,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何小姐滿懷信心地說。

  同時,她還召集另外兩個朋友,一個熟悉速賣通等平臺的後臺操作和營銷,另一個英文有優勢,善於宣傳推廣。“我們先建立初步團隊,分工協作,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何小姐說。

  阿芳是阿里巴巴速賣通一家店鋪的店主,她們有個5人團隊,昨天正在做著“825無線大促”最後的準備工作。“今年一年的銷量如何,這樣的大促起著關鍵作用。”阿芳說。

  記者發現,今年以來,隨著諸多跨境電商培訓學院在東莞的發展,再加上社會鼓勵創業的整體氛圍,很多工薪階層都想踏上跨境電商這條船,自己創業,達到“馬上多金”的目的。

  分析:創業氛圍濃、門檻低

  跨境電商的出口也從傳統的B2B類大宗商品交易逐漸向B2C和C2C類零售商品擴充套件,甚至出現了“一個亞馬遜網店可以養活一個工廠”的傳說。漢可跨境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總監李良群說,就單單跨境電商的B2B領域,東莞目前就有7000多家企業,跨境電商人才的缺口在60000人左右。以阿里巴巴國際站為例,目前通過該平臺的東莞跨境電商企業有4000多家,每家相關人才在3~5名。

  正是因為看到如此大的吸引力和誘惑力,很多人像何小姐一樣,認為跨境電商發展是一片藍海,躍躍欲試。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東莞整體創業氛圍的濃厚,以及創業門檻的降低,也使得很多人覺得自己可以通過做跨境電商來實現創業的夢想。日前,松山湖***生態園***管委會主辦的一個跨境電商創業培訓公益活動中就有70多名學員參加。當中有企業高管、普通員工、大學生等。而他們都是抱著一個創業的心態,希望通過培訓,掌握跨境電商知識,通過這個途徑“掘金”。

  記者採訪中發現,很多學習做跨境電商的職場人士認為,當年淘寶發展的時候就讓很多店主掘金不少。而現在電商國際化,是另外一個掘金的機會。

  成功案例:轉型臺商 年營收兩百萬美元

  記者瞭解到,東莞現在的確有很多企業和企業主通過做跨境電商實現了企業的轉型和個人價值的提升。

  臺商李先生2009年畢業後來到東莞和父親一起經營自家的家族企業,他們主要從事五金、塑膠類產品。他爸爸是典型的第一代到東莞投資的臺商,現在還是主要做加工貿易,而李先生雖然也是從事五金、塑膠類產品,但主要通過跨境電商來塑造自己的品牌,銷售自有品牌的產品。

  “現在我們公司通過跨境電商出去的產品的年營業額大概100萬到200萬美元。”李先生說,現在他們的公司仍然是傳統貿易和跨境電商齊頭並進。

  李先生說,就從數量上來看,他家的企業雖然還是傳統貿易量稍微大一點,但利潤不見得高。繼續通過跨境電商來發展企業,是李先生堅定的信念。“很多臺商不願意做跨境電商,主要是他們做傳統貿易已經二十、三十年了,觀念、習慣轉變不過來,或者有心無力。”李先生認為,臺商集體轉型做跨境電商是早晚的事,而且早一天做比晚一天做好。

  企業轉型:跨境電商是重要方向

  記者發現,無論是東莞的民營企業還是臺資、港資等企業,近年來都試圖通過跨境電商轉型。據阿里巴巴國際站的資料顯示:東莞共有7000家企業從事跨境電商,但是從事跨境電商的臺資企業只有130多家。目前,東莞臺資企業5000家左右。據瞭解,臺資企業通過傳統渠道銷售的增長率只有3%到5%,但通過跨境電商的銷售增長率可以達到30%甚至更多。

  “做跨境電商不一定能夠成功,但是不做跨境電商可能就是自殺。”日前,東莞市臺商協會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各種資訊都表明,未來跨境電商將是東莞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和措施。

  大麥客運營部副總經理林美玲說,目前要從事跨境電商,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懂得電商運營的人才。

  業內人士:暴利期已過 下海要謹慎

  不過,對大量工薪族欲辭職做跨境電商的現象,已經從事跨境電商的前輩們卻非常謹慎。“跨境電商的暴利時代已經結束,如果是兩年前,可能在速賣通上隨便開個店,都能容易出單和賺錢,但是現在就要靠***實幹了。”阿里一位專門給學員做培訓的講師說。

  跨境電商新航線的相關負責人張何文說,他們培訓過的學員有很多通過做跨境電商都做到每個月幾萬元的收入,但是工薪階層想做跨境電商也要謹慎。“如果是在不耽誤現有工作的情況下,先做兼職是可以的。”

  但跨境電商需要好的外語水平,店鋪維護、營銷等都需要一個學習過程,要等到正常出單,可能需要半年的時間。“這個過程中都可能遇到各種問題和瓶頸,也沒有收入。”張何文說,工薪階層最好不要貿然直接辭職做跨境電商。

  跨境電商創業:創業者高呼實在吃不消

  從創投的“颱風口”,到新政策的“暴風口”,跨境電商在一個月內遭遇了過山車。

  兩個星期前,一家主做跨境業務的電商平臺的相關負責人員李響***化名***找到我。他向記者透漏:“我們***自營為主的跨境電商平臺***可能都撐不過一個月,就得裁員轉型了。”

  這聽起來有些危言聳聽,以至於我感覺到並不可信。然而,經過向各個電商平臺、保稅倉和物流公司求證後。得到的回覆為:情況基本屬實,跨境電商即將迎來行業大規模“熔斷”的悲催局面。

  從熱火朝天,到凜冬將至,變化是如此劇烈。而起因,是相關部門聯合釋出的跨境新政。

  新政之下,每一個人都很沮喪。

  就連一位一貫個性張揚的朋友,也變得低調起來。他在拿到上一輪融資的時候曾“炮轟”過多家媒體,就在幾個月前,他還渾身充滿著攻擊性,“投資人都說我有點兒狂”。現在,雖然他所處的海外直郵業務暫時沒受到太大的影響,但他還是有點兒擔心,“這個行業的未來不太確定了。”

  根據李響的說法,按照4月8日出臺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以下簡稱“新政”***的商品發運要求——發運的商品,必須按照一般貿易要求提供通關單,化妝品、保健品等商品還須在食藥總局註冊備案,已導致95%以上的保稅備貨商品無法進口。

  目前的跨境電商,只能依靠現有庫存維持銷售。一般,為了避免庫存積壓,電商平臺會把庫存控制在一個月內。這也意味著,跨境電商將在5月中旬開始出現大規模斷貨。

  一項緊急出臺的政策

  “從來沒見過這麼著急出臺的政策。新稅改革前夜公佈白名單,前臺後端好多資料都要進行修改,此前進行的備貨也可能會產生較大損失。”李響說,由於新政出臺時間太過緊急,沒有給各個電商平臺留出過渡期,對跨境電商現有模式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跨境電商新政,傳言了很久。但從與電商平臺溝通到出臺,前後只有兩個月的時間。

  2016年2月開始,包括蜜芽、小紅書、聚美優品等在內的多家跨境電商國際貿易部門相繼接到了海關方面的初步溝通,確認將從4月開始對跨境電商徵稅。

  3月24日,相關三部委釋出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新稅制。4月7日晚,距離“新政”出臺前幾個小時,財政部在官方網站上掛出了《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正面清單***。這一批正面清單包括了1142個8位稅號商品,涵蓋了部分食品飲料、服裝鞋帽、家用電器以及部分化妝品、紙尿褲、兒童玩具、保溫杯等商品。

  4月8日,財政部發布訊息稱,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按照貨物徵稅的同時,單次交易限值由行郵稅政策中的1000元提高至2000元,同時將設定個人年度交易限值為20000元。

  無效和無奈的應對

  一開始,人們關注的是稅率,討論的重點也是,當跨境電商價格上漲,消費者們還會那麼熱衷與購買海外產品嗎?

  為了應對價格的影響,近兩年來開始主做海外化妝品業務的聚美優品,還專門成立了應對小組,討論漲價部分是由電商平臺承擔,還是與消費者按比例分擔。

  然而,伴隨著第一批清單出來,電商平臺發現很多品類不讓賣了。

  第一批清單中,多款熱銷的產品,包括液態奶、生鮮、保健品等都未被包含在內。跨境電商憂心忡忡,一家化妝品電商平臺的副總裁在朋友圈調侃道:2011年做電商,2016年,卒。

  “不讓賣”成為當時人們討論的重點。作為政府公關負責人的李響積極和相關政府部門進行溝通,政府部門也給予了積極的迴應。

  一週之後,4月15日深夜,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13個部門共同釋出了第二批正面清單,此次新增了151個稅號產品,並對此前備註模糊的“醫療器械相關產品”、“保健食品相關產品”以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相關產品”進行了解釋。根據李響的說話,相關部門統計了2015年跨境電商涉及的品類,於是補全了第二份清單。

  第二批正面清單出臺後,那位副總裁刪去了之前的那條朋友圈,對新政開始抱有樂觀的態度,等待著政府進一步調整。

  很快,他們就發現自己過於樂觀了。第二批正面清單出臺後,政策調整似乎暫時停止了。李響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對方的回覆是:輿論反應的問題不都解決了嗎?

  關鍵問題是“一般貿易”

  “徵稅、清單都不是關鍵問題,關鍵問題是,按照一般貿易進口要求,我們的貨根本進不了關。”李響說,公司的倉庫庫存一般控制在一個月內,所以到5月中旬,公司就要面臨大規模斷貨了。

  近兩年來,基於政策和人口紅利,跨境電商進入了井噴式發展,蜜芽、洋碼頭、小紅書等跨境電商在近兩年都完成多輪融資,相繼踏入獨角獸俱樂部。而天貓、京東、聚美優品等電商巨頭也在積極佈局全球購業務。

  據海關統計, 2015 年,7 個試點城市跨境電商合計進口 155 億元人民幣,是 2014 年的 14.5 倍。而2015年中國消費者在***消費1.2萬億元,與2014年相比增長了43%。按照計劃,跨境電商將成為中國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在新政實施前,李響曾於相關部門進行溝通,詢問是否會影響到政策的進口,對方的答覆是“沒有問題”。然而,實際操作卻與計劃發生了重大的偏差。

  李響表示,對於跨境電商而言,真正的危機隱藏在對 4 月 8 日後發運商品的監管要求中。

  按照新政規定,4月8 日以後發運的商品,必須按照一般貿易要求提供通關單,化妝品、保健品等商品還須在食藥總局註冊備案,導致大量的保稅備貨商品無法進口。

  拿不到的“通關單”

  作為關鍵的“通關單”,也就是入境貨物通關單,是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授權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法對列入《檢驗檢疫法檢目錄》,以及雖未列入《檢驗檢疫法檢目錄》但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明確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境貨物及特殊物品等簽發的進口貨物收貨人或其代理人已辦理報驗手續的證明文書。

  涉及法檢的貨物***監管條件下監管程式碼為A的***,需要向國檢部門報檢,填報《入境貨物報檢單》。以化妝品為例需要提供:原產地證、合同、發票、裝箱單、提***運***單、進口化妝品標籤檢驗相關資料***化妝品中文標籤樣張和外文原標籤及翻譯件及化妝品成分配比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口化妝品衛生許可批件***備案證書***、報檢委託書等十多項外貿單證。

  完成報檢後,國檢部門出具通關單***無紙化通關後,出具的是通關單號***,再向海關進行報關。在QP***海關通關係統***錄製報關單的時候,涉及法檢的貨物如果沒有通關單,會退單***申報不通過***。

  2015年版本《檢驗檢疫法檢目錄》中,進境需要法檢的類目有4562個,而跨境進口電商兩批清單1293個類目中,99%以上需要法檢,出具通關單。

  李響指出,跨境電商在實際通關中會遭遇的兩個比較大的困難。

  首先,原來跨境電商入境,也有提交通關單,但是基本提供隨附單據都以裝箱清單,合同,發票,提單等單據為主。而一般貿易中各類目需要提交的隨附單據,由於目前跨境電商一個重要的進貨途徑是“掃貨”模式,也就是直接在海外的商場、店鋪內,以當地消費者的價格進行大量購買,對於掃貨模式獲得的商品,很難提供原產地證明等外賣單證。

  “如果,我們能夠拿到一般貿易通關單,那我們直接就從事一般貿易,而不做跨境電商了啊。”李響說,根據相關的政策,一般貿易進口的商品多是按照重量收稅,但是跨境電商涉及的貨品,則需要按照數量和單價收稅,遠高於一般貿易的稅收。

  其次,一般貿易週期備案週期太長,以保健品為例,目前在食藥監總局備案查詢的不過700多個,而新品申請時間長達1-2年,顯然不利於講究時效競爭的電商模式。而為了降低庫存風險,以往跨境電商採購通常使用多批次少量的採購方式,但現在,保健品每個SKU備案費用在50萬-100萬之間,讓電商平臺感到力不從心。

  保稅區已經在裁員

  各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綜試區***的統計顯示,從 4 月 8 日新政實施到4月15日,進口單量遭受到第一波銳減,鄭州、深圳、寧波、杭州等綜試區進口單量分別比新政前下降70%、61%、62%、65%。4 月 15 日之後,隨著海關總署允許4月8日前發運的商品按原有通關程式進口,各綜試區進口單量有所回升,鄭州、深圳、寧波、杭州等綜試區進口單量分別回到新政前的 55%、 62%、65%、71%。

  “進口單量雖然遠未恢復到新政前水平,但進口稅收開始有大幅提升,使有關部門誤認為新政負面影響正在消除。”李響說,進口單量回升是基於跨境電商銷售庫存商品,一些電商擔心政策變化,甚至出臺促銷措施,抓緊清理庫存。而由於各地海關、質檢嚴格執行新規,4 月 8 日以後發運的商品,除紙尿褲、枕頭、水杯、奶瓶等少數非法檢商品還能進口外,超過 95%以上的商品已經不能進口,大量貨櫃開始積壓在碼頭、空港。

  進口減少,直接影響了各個保稅區,部分綜試區開始裁員。以鄭州綜試區為例,區內電商企業一線員工從新政前的最高 6000 人急劇減少到 700 人左右,大企業包裝線從 4 條減少到 1 條,小企業基本停工待業,配套的快遞、倉儲、運輸工人處於半歇業狀態。

  兒據新華社援引杭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訊息稱,跨境電商新政策實施一個月,整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進口郵包138.12萬件,日均出貨4.6萬件,環比下降57%,受到的衝擊較大。

  希望有一年的緩衝期,好轉型

  電商平臺、保稅區、倉配等跨進電商的各個環節都感受到了生死存亡的壓力。這個壓力也讓這些平時在各個環節互相競爭的對手們聯合起來,4月中旬,以聚美優品、蜜芽寶貝、小紅書等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平臺,以鄭州保稅區為代表的保稅區,菜鳥物流都派出了高層甚至是創始人蔘加在香格里拉召開了一次閉門會議。

  各個從業者的態度不一,一些人主張更激進的與部位溝通,也有一些人的態度相對保守。李響說,“我們都很快發現吃不消了。”

  情勢仍不明朗,各電商平臺也在尋求轉型自救。

  直郵是一條出路。但據稱***倉的租金也開始上漲,香港***保稅***倉的已經漲價30%~50%。而直郵包裹的靠包檢驗率也大幅增加,影響了直郵的速度。還有一部分一些跨境電商平臺開始嘗試轉型走高階旅遊的路線。

  但對於這些已經過了獨角獸級別的巨頭而言,短時間就要完成轉型談何容易。

  “這麼大的公司,不是說轉型就能轉的,我們需要時間。”李響說,如果目前的規定仍沒有改變,他能想到的結局就是現有的保稅區和跨境電商平臺大規模裁員。至於消費者的跨境購物需求,要麼是代購的老路,要麼是像亞馬遜這樣的平臺會形成壟斷。

  “相關部委應該明確跨境電商B2C平臺在行業內到底扮演的角色,我們都希望能至少給我們一年的緩衝期。”一家在新政前剛剛獲得C輪融資的跨境電商平臺的相關負責人林琳***化名***也說。據說,這家電商因為新政的影響,估值在一個月內就已經腰斬,投資人也感到無奈。

  不過,人們仍對政策調整仍抱有一絲希望,希望政策還能繼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