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網路創業者成功故事

  目前,網路創業因得到政府政策支援,成本低廉、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且便於年輕人發揮自身優勢,學以致用等多方面的優勢受到年輕人的關注。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的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

  在移動網際網路創業大潮中,諸如“臉萌”、“足記”等APP浮浮沉沉,有8年飛信運維經驗的韓迎二次創業時沒有繼續做直接面對使用者的APP,轉而另闢蹊徑,為APP開發者提供IM***即時通訊***雲服務。23歲的韓迎在即將“不惑”的年齡覺得應該再搞點什麼,“飛信業務下滑使我有二次創業的想法,在綜合考慮各種各樣因素後,選擇了IM***Instant Messaging***雲服務這個方向。”

  核心:積攢8年來“家底”開放

  在做融雲之前,韓迎在神州泰嶽擔任高管,主管飛信業務。“,我們開始對飛信做技術支援和運營維護的工作,關於IM雲服務的技術積累也在那個時候開始。”看著飛信從零起步到繁榮再到下滑,韓迎二次創業的心也一點點被點燃,而擁有“半網際網路半運營商”屬性,使他在創業初期就定位在或網際網路或運營商領域。

  初,韓迎開始尋找創業方向,面對競爭強勁地IM APP領域,他謹慎評估“行業中已經存在騰訊、陌陌等巨頭,再做一個即時通訊社交工具要想成功的概率不高。”但想到飛信8年的技術積累,韓迎又有了底氣,繞過SaaS端***Software-as-a-Service軟體即服務***,專做PaaS端***Plartform-as-a-Service平臺即服務***,利用8年對飛信運營和維護經驗,提供IM打包服務,將微信單聊、群聊等社交功能做成一個個SDK包,內建到App後臺,免除了開發者在App社交應用的開發,既解決了眾多開發者對App社交屬性的需求,也為他自己的創業標明瞭明確的方向。

  “我們是把積攢8年的‘家底’開放出去”韓迎笑言。正式上線半年年來,融雲日活使用者超過1000萬,市場份額穩居行業內首位,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在韓迎意料之中的。究其原因,韓迎說,“第一,我們採用的私有二進位制協議能夠承載海量使用者,這在行業內是很少的;第二,效能絕對穩定,我們公開承諾不丟訊息、不當機;後臺的穩定性是我們運營飛信8年‘血和淚’的教訓換來的。”

  經驗:創業不可著急

  “從上線至今,我們沒有收入,更別說盈利。”融雲上線1年有餘,仍然屬於“燒錢”的狀態,這是所有初創網際網路服務端都要面對的狀態。不過有“靠山”神州泰嶽的支援,韓迎對資金並無憂慮。對於,網際網路創業企業因多種原因出現“朝生暮死”的現象,韓迎道出自己的看法“創業這件事,1000人在想,1000人在做了,100人已經做出來,10人做得很好,所以創業還是要謹慎的。”

  大學生創業,是不是應該鼓勵呢?作為年齡和資歷當屬資深“老前輩”的韓迎,想法十分冷靜。他認為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概率比較小,主要原因是他們閱歷、資源、人脈等創業必備的條件都不十分完善。“創業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困難,很多時候是考驗人性的,必須有一批信得過的夥伴一起扛才行,這些都是在行業內積累才能慢慢找到”。

  對“3W咖啡”、“JD+智慧咖啡館”等創業孵化器的出現,韓迎也十分肯定其出現的積極性,“很多創業者想到的只是一個點,這個點能不能實施,在孵化器中可以通過投資人們、創業專家們的建議,得到新的昇華,減少走彎道的成本。”

  夢想:做好眼前的事

  70年代的生人,可能會對韓迎的夢想觀深有同感。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的韓迎,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從未多想“現在的大學畢業生不同,當時的我們畢業後只有三條路可走:一是是進入國外廠商,例如愛立信、西門子、摩托羅拉等;二是是國內的“巨大中華”***巨人、大唐、中興、華為***;再而進入家鄉當地運營商。”

  關於“做融雲是否在實現夢想”這樣的提問,韓迎坦言,多年來的工作及近兩年的創業,都不是為了純粹的職業夢想,不過是抓住眼前的機遇而已。而說到想到達到的目標時,他略微地頓了一下,笑了,“現在每天忙得轉不開身,根本沒有時間想這個。”而後,他稍顯嚴肅地說:“我現在最遠想到的是帶領團隊有敲鐘的那一天,現在只是想做好剛剛推出的融雲IM2.0產品,以及為開發者提供的公眾服務平臺。”

  二

  出生於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三江鎮的90後小夥劉偉偉自幼便伴著馬蹄長大,因為缺乏客源,自家種的400畝馬蹄銷路並不好。為謀出路,有著電商工作經驗的劉偉偉便想到通過網路營銷將自家的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從第一筆網路訂單到今年年初,我們藉助網路銷售出去的馬蹄有60多萬斤,銷售額達120多萬元,佔馬蹄總產量的40%,網路銷售已成為重要的銷售渠道。”劉偉偉說。

  90後小夥回鄉網上賣馬蹄

  劉偉偉出生於,大學畢業後在沿海一家大型企業做電商工作。7月,父親在家裡註冊開辦了公司,主要從事馬蹄種植和深加工,年輕的劉偉偉想跟父親一起幹出一番事業,毅然放棄外面薪水不錯的工作,回到三江鎮和父親一起創業。

  由於自家種植馬蹄的時間不長,沒有客戶,只能依賴別人介紹,種植的400畝馬蹄銷路並不好。剛回到家鄉,如何開啟銷路成為劉偉偉最“頭疼”的問題。“我平時喜歡玩電腦,就到一些網站、貼吧上去發我們公司產品的資訊,半個月不到,果真有一個廣州客戶主動聯絡我,一下子就要了30萬元的馬蹄。”嚐到第一筆網路銷售單的甜頭,劉偉偉便將更多的心思花在了網路營銷上,不僅建立了公司的官網網頁,還時常在貼吧釋出公司簡介以及***。

  “如今,客戶遍及全國各地,藉助網路銷售,公司的利潤也有了很大提高,去年全年的銷售額達200萬元,利潤率近20%,達到40萬元。”劉偉偉說。

  電商為三江鎮傳統產業插上騰飛翅膀

  在利用電商開闢了產品銷路、提高了產品知名度的同時,電商也在倒逼著鄉村企業不斷改進生產技術、提升產品質量。劉偉偉介紹,今年9月,企業的深加工廠房將建成投入使用,主要生產馬蹄糕、清水馬蹄罐頭、罐頭馬蹄片、速凍馬蹄丁、速凍馬蹄片等產品,同時,也將重點開拓企業的電商渠道,通過淘寶、微信等渠道銷售深加工產品,打響三江馬蹄的品牌。

  而在三江鎮,除了劉偉偉,還有很多的村民利用電商為傳統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三江醬菜製品廠是鎮上的老牌企業,但產品的銷路一直不溫不火,直到,企業的銷售額也只有80萬元。近幾年,醬菜廠開始利用電子商務銷售產品,當地長期在廠裡進貨的淘寶網店主也有十多家,江西最大的綠滋餚特產超市也是廠裡的大客戶,企業的銷售額增加到200多萬元。“,我們廠還從山東購置了先進的烘炒和高溫殺菌裝置,產品口味好了,回頭客也越來越多。”南昌縣三江鎮醬菜廠老廠長餘真輝告訴記者,電子商務也正在倒逼企業不斷改進生產技術。

  南昌縣去年電商交易總額達60億元

  作為南昌縣首屈一指的國家級龍頭企業煌上煌,是一家以畜禽肉製品加工為主的食品加工企業,9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後,也加快了在電子商務方面的佈局,先後與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合作,在網上建立了煌上煌包裝產品銷售旗艦店,助推公司包裝產品銷售,推動市場銷售渠道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在企業以及個人都認識到電商多帶來的發展契機的同時,南昌縣也加大服務對接力度,重點培育電子商務新興戰略性產業,引導企業通過自建網站、加入第三方銷售平臺等方式,做活“吆喝”經濟,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升市場競爭力。

  據統計,南昌縣全縣電子商務總交易額達60億元,是上一年的7.5倍。而在南昌縣政府工作報告中,南昌縣也強調將創新發展新興業態,大力引進電子商務龍頭示範企業。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