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經營思想
中國的物流術語標準將物流定義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資訊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使用者要求的過程。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
對物流的認識、管理最早出現在美國,運用去2戰美軍後勤系統。所以物流最基礎的思想就是將物資的生產、採購、運輸、配給等活動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一的佈置,追求物資補給費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務更好。到了現代,人們也加進去了流通加工,資訊處理等一些方面。***追求第3利潤源最大化***
物流的核心觀念就是服務。
主要的模式有: 1***自營物流***2***第二方物流***使用者運輸***3***第三方物流 4***第四方物流。
物流的經營發展
物流管理的發展經歷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3個層次。物流管理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隊輸送物資裝備所發展出來的儲運模式和技術。在戰#後這些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界,並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運作效率,為企業贏得更多客戶。當時的物流管理主要針對企業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產出來後,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經過配送中心把產品送達客戶,並儘可能維持最低的庫存量。美國物流管理協會那時叫做實物配送管理協會,而加拿大供應鏈與物流管理協會則叫做加拿大實物配送管理協會。在這個初級階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數量的成品生產出來後,被動地去迎合客戶需求,將產品運到客戶指定的地點,並在運輸的領域內去實現資源最優化使用,合理設定各配送中心的庫存量。準確地說,這個階段物流管理並未真正出現,有的只是運輸管理、倉儲管理和庫存管理。物流經理的職位當時也不存在,有的只是運輸經理或倉庫經理。
現代意義上的物流管理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人們發現利用跨職能的流程管理的方式去觀察、分析和解決企業經營中的問題非常有效。通過分析物料從原材料運到工廠,流經生產線上每個工作站,產出成品,再運送到配送中心,最後交付給客戶的整個流通過程,企業可以消除很多看似高效率卻實際上降低了整體效率的區域性優化行為。因為每個職能部門都想盡可能地利用其產能,沒有留下任何富餘,一旦需求增加,則處處成為瓶頸,導致整個流程的中斷。又比如運輸部作為一個獨立的職能部門,總是想方設法降低其運輸成本,但若其因此而將一筆必須加快的訂單交付海運而不是空運,這雖然省下了運費,卻失去了客戶,導致整體的失利。所以傳統的垂直職能管理已不適應現代大規模工業化生產,而橫向的物流管理卻可以綜合管理每一個流程上的不同職能,以取得整體最優化的協同作用。
根據《2015-2020年中國物流行業發展現狀與區域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前瞻》統計分析,在這個階段,物流管理的範圍擴充套件到除運輸外的需求預測、採購、生產計劃、存貨管理、配送與客戶服務等,以系統化管理企業的運作,達到整體效益的最大化。高德拉特所著的《目標》一書風靡全球製造業界,其精髓就是從生產流程的角度來管理生產。相應地,美國實物配送管理協會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改名為美國物流管理協會,而加拿大實物配送管理協會則在1992年改名為加拿大物流管理協會。
物流的經營管理層次
第一層是基礎技術層。包括基礎網路架構,OA辦公自動化,財務管理,資訊的採集條形碼、RFID,GPS技術等等。
第二層是運作執行層。包括倉儲管理***WMS***、運輸管理***TMS***、流程管理***PM***與事件管理***EM***等應用系統。
第三層是計劃協同層。包括供應鏈計劃***Supply Chain Management***和網路設計***Network Design***、需求計劃***Demand Planning***和高階計劃/高階排程***AP/AS***、以及B2B業務整合***協同***應用等。
第四層是戰略決策層。在這一層並沒有太多的軟體系統可以幫助領導者決定企業的戰略方向,尋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決定企業採取何種競爭、發展策略。領導者的思路大概是最好的系統。供應鏈資訊化的四個層次和供應鏈管理的戰略、計劃、執行是相對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