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中的公共關係有什麼特徵

  公共關係是社會關係的一種表現形態,科學形態的公共關係與其他任何關係都不同,有其獨特的性質,瞭解這些特徵有助於我們加深對公共關係概念的理解。那麼?

  公共關係特徵:情感性

  公共關係是一種創造美好形象的藝術,它強調的是成功的人和環境、和諧的人事氣氛、最佳的社會輿論,以贏得社會各界的瞭解、信任、好感與合作。我國古人辦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把“人和”作為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公共關係就是要追求“人和”的境界,為組織的生存、發展或個人的活動創造最佳的軟環境。

  公共關係特徵:雙向性

  公共關係是以真實為基礎的雙向溝通,而不是單向的公眾傳達或對公眾輿論進行調查、監控,它是主體與公眾之間的雙向資訊系統。組織一方面要吸取人情民意以調整決策,改善自身;另一方面又要對外傳播,使公眾認識和了解自己,達成有效的雙向意見溝通。

  公共關係特徵:廣泛性

  公共關係的廣泛性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公共關係存在於主體的任何行為和過程中,即公共關係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貫穿於主體的整個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另一層意思指的是其公眾的廣泛性。因為公共關係的物件可以是任何個人、群體和組織,既可以是已經與主體發生關係的任何公眾,也可以是將要或有可能發生關係的任何暫時無關的人們。

  公共關係特徵:整體性

  公共關係的宗旨是使公眾全面地瞭解自己,從而建立起自己的聲譽和知名度。它側重於一個組織機構或個人在社會中的競爭地位和整體形象,以使人們對自己產生整體性的認識。它並不是要單純地傳遞資訊,宣傳自己的地位和社會威望,而是要使人們對自己各方面都要有所瞭解。

  公共關係特徵:長期性

  公共關係的實踐告訴我們,不能把公共關係人員當作“救火隊”,而應把他們當作“常備軍”。公共關係的管理職能應該是經常性與計劃性的,這就是說公共關係不是水龍頭,想開就開,想關就關,它是一種長期性的工作。

  公關結構

  公共關係的結構是由組織、公眾、傳播三要素構成的。公共關係的主體是社會組織,客體是社會公眾,聯結主體與客體的中介環節是資訊傳播。這三個要素構成了公共關係的基本範疇,公共關係的理論研究、實際操作都是圍繞著這三者的關係層層展開的。

  公關主體

  公共關係的主體是社會組織,儘管有些個人,如在競選中的候選人、國家公務員、社會名流等等,為了某種特殊利益也舉辦公關活動,但他們在從事公共關係活動時,不是以自然人的身份,而是以法人的面目出現的。全面研究組織是社會學的課題,而公共關係學主要是從公共關係活動的角度,對組織相關的性質進行一些必要的分析。

  社會組織的特點有:群體性、導向性、系統性、協作性、變動性、穩定性。人們組合成為組織必定是為了完成某種共同目標,但目標的存在方式又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社會組織必然具有多種型別:盈利性組織、非盈利性組織、互利性組織、公益性組織等等

  公關客體

  公共關係也稱作公眾關係,因為公共關係的工作物件就是公眾。要做好公共關係工作,就必須瞭解和研究公眾。在公共關係學裡,公眾與“大眾”、“群眾”是有區別的。它不是泛指社會生活中的所有人或大多數人,也不是泛指社會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領域的部分人,而應具體地稱為“組織的公眾”。公眾與組織之間必須存在著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公眾的特點有:群體性、同質性、變化性、相關性。常見的公眾分類方法有:

  ***1***根據公眾與組織的所屬關係分類,可將公眾分為內部公眾與外部公眾。員工是組織直接面對而最接近的公眾,是組織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細胞,是組織內部公眾的主體。一般來說,在組織的外部公眾中,消費者公眾、傳播媒介公眾、社群公眾、政府公眾等對組織的發展尤為重要。

  ***2***根據公眾與組織發生關係的時序特徵分類,可把公眾分為非公眾、潛在公眾、知曉公眾、行動公眾。

  ***3***根據公眾對組織的重要性程度分類,可以把公眾劃分為首要公眾、邊緣公眾和次要公眾。

  ***4***根據公眾對組織的態度分類,可將其分為順意公眾、逆意公眾和獨立公眾。對於公共關係工作人員來說,順意公眾是組織的基本依靠物件,逆意公眾是組織急需轉化物件,獨立公眾是組織值得爭取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