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創業的艱辛事蹟
只有實踐過,才能深切的感受到創業的不易。如何在絕境中突圍,是創業者每天都思考的問題。看看那些創業艱辛的事蹟,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創業的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一個農村創業者自述農家人的創業夢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雖然沒種過地,但卻是一個農民。
早在2000年,我大專畢業後就萌生了建立農村購銷資訊社的想法,那年全球大豆播種面積減少,又遇上比較嚴重的乾旱,國內大豆需求增加,市場供應不足,當年大豆從1.20元漲到1.40元多,由於資訊閉塞,很多農民賣早了沒掙到錢。
第二年,周圍的鄉親們種了近百晌大豆,結果大豆上市時1.38元地頭價沒有賣,存放3個月以1.18元賣出,少賣10多萬元。鄉親們兩年的經歷讓我深深感到掌握市場資訊,對農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否則很可能白白的忙碌,甚至是損失慘重。
2007年,在縣農業局的支援下,我開始走上了資訊服務的創業之路,在家辦起了資訊服務社。2008年創辦了農民購銷網,通過網路為更多的農民提供生產、購銷資訊服務。
2013年,聯合十多家合作社建立了農家人購銷資訊服務社,並開發了移動手機客戶端服務系統,為農民提供資訊服務更加便捷。目前已有115家合作社加入,覆蓋省內二十多個縣市和山東、遼寧、吉林等8個省份。
開通網上社員學院,服務農民種好增產。2012年,我參加省農委組織的創業培訓。同年,我們開始組織對農民進行培訓,依託手機終端服務系統,開通了線上社員學院。利用社員學院,累計為1200戶農戶提供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指導服務,開展實用技術培訓50期,培訓農民2500人。
2014年,寶清社員曹文靜通過社員學院宣傳,引進水稻高產新技術,經東北農大專家指導,當年畝產達到了1600斤,成為當地的高產冠軍。社員全軍通過社員學院推廣的玉米高產新技術,600畝地平均單產達到2000斤,每畝增加370斤。
開展網上購銷資訊服務,引導農民賣好增收。近幾年來,通過農民購銷網和手機終端服務系統,為農民提供種植、市場價格、購銷等資訊服務,幫助農民增收5000多萬元。2013年,852農場種植大戶董淑芹租750畝土地,通過手機終端服務系統釋出的擴大玉米種植資訊和在國儲收購高峰期出售玉米的建議,種植玉米增收5萬餘元。
2014年底,手機終端服務系統釋出了國際玉米價格開始下行,國內玉米倉滿為患的資訊,今年她改種350畝水稻田,至少增收10萬元。有了農民購銷網這個增收的好幫手,明年她打算擴大租地規模,全部種植綠色水稻。農民增收後的喜悅,讓我堅定了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嘗試農業電子商務,為創業插上騰飛翅膀。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我們找到了銷售農產品更加有效的渠道。2013年,我們投入資金開通了農民購銷網電子商務平臺。農民通過平臺不僅可以購買到優質的農資產品,銷售出地產特色農產品,而且可以獲得服務社盈餘部分的分紅。
2014年,雞東社員孫飛通過平臺採購農藥獲得盈餘分紅3450元。社員鮑雲巨集將自家生產的打瓜機放到平臺上,產品銷售到了吉林、內蒙、天津、雲南等地,銷量翻了兩番。寧安社員李近秋將自家50畝的鴨稻米放到手機終端服務系統上銷售,聯絡的人絡繹不絕,網上銷售量超過1萬斤,每畝地純效益超過4000元。我們還建立了農家人資訊服務社培訓學校,三年來,培訓創業經理人460人。建立了農資和農產品購銷盈餘“60%按購銷量分配、40%按股份分配”分紅機制,幾年來,累計為入社社員分紅200多萬元,自己創辦的購銷資訊服務社,每年按股分紅也穩定在50萬元以上。
下一步,我們要依託網際網路這一新興模式,繼續在創業這條道路上堅持下去,經營好自己的資訊服務社,讓更多農民得到有價值的資訊服務,在網際網路熱潮中實現創業夢想。
二:
小本創業故事:小生意人如何成為百萬富翁
專櫃銷售,曾經化妝品行業中無數經銷商眼中的“黃金”渠道,如今已被戲稱為“專櫃”――化妝品到了專櫃就變成了積壓貨,像食物放到冰箱裡“儲存”一樣。然而,一個湖南小夥子,只用了一萬多元,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破冰前行,成為一位成功的化妝品專櫃經銷商,實現了百萬財富的夢想。
2003年後的日化市場中,生意越來越難做。小廠商希望傍“大款”,找個實力強的經銷商;而有實力的經銷商則想找個大品牌,輕鬆賺錢。小經銷商生存的空間很小。這種情況下,作為小經銷商的李偉從三個環節入手,取得了成功。
用高低產品結合策略打破“產品難選”之冰
2004年李偉辭掉了化妝品銷售培訓員的工作,開始了創業之旅。兩年的工作經驗讓他體會到小經銷商選擇產品的艱難,大公司嫌他們沒有實力,不願意合作;小公司嫌他們銷量不大,也不願意合作。創業之初,他沒有急於尋找廠家,而是對市場中的化妝品公司進行了分類。目的是尋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
李偉很快在廣州美博會上找到了兩個品牌。一個是法國品牌“O”,價格定位與日本的資生堂差不多,代理價為1.8折;一個是國產中草藥品牌“L”,與玉蘭油差不多,借價為1.5折。除了這兩個品牌可能為李偉帶來豐厚的利潤,他更多的考慮是,W牌用於搶佔市場份額,起著先鋒的作用;O牌為形象產品,由於產品包裝精美,可以提升自己的檔次;L牌則可成為主要利潤來源,因為他在美博會上發現中草藥化妝品成為了消費主流。而自己所負責的市場中幾乎沒有,這是一個市場空白。
一年的時間,李偉成功地選擇了不同層次的產品,三種適銷對路的產品為他拓展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偉回到老家Y市後,開始摸市場。Y市的人口約300萬人,人均月收入800元左右。有200多家化妝品專賣店,但多數賣的是雜牌,店面裝修很差,促銷員大多不懂肌膚護理知識。顧客似乎更習慣於自己看說明書。而全市最大的幾個超市專櫃早被一些知名廠商搶佔了。
市場摸清楚了,李偉心裡盤算著,什麼樣的渠道適合自己呢?如果把貨全放到專賣店,根本不夠放;如果自己新建專櫃,資金不夠***只有1萬元***。
經過深思熟慮,李偉選擇了專賣店。為了保證鋪貨的有效性,他將Y市銷售化妝品的專賣店按照銷售量、知名度的大小進行ABC三檔分類。A類為知名度高,銷售量大的專賣店;B類為知名度較高,銷售量較大的專賣店;C類為知名度一般,銷售量小的專賣店。
他認為最好的渠道是B類專賣店。因為B類專賣店有相對穩定的顧客群體,能保證回款,而且它們缺少與A類專賣店競爭的新品。同時數量在Y市相對於A、C類專賣店又是最少的,適合鋪貨。如果成功開啟B類專賣店,自己就可以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同時還能具備發展的潛力。
很快李偉便把產品鋪到多家B類專賣店,並設立專櫃。同時承諾每個店員給予高提成,提成超過同類產品5%以上。
一年後W產品在B類專賣店銷售情況極佳,李偉賺取了大約20萬元。
此時B類專賣店無法滿足他的發展速度。他果斷放棄了B類渠道,將鋪貨的目標轉移到了A、C兩類渠道,他將新近代理的O和L品牌主推到A類渠道,而將W品牌放到C類渠道進行銷售。
針對性促銷策略敲碎“銷售難”之冰
2004年夏季時,李偉代理的W品牌產品是防晒套裝系列,他認為如果在各個專賣店進行促銷,由於目標顧客不明基,效果很難說。再說自己的資金也難以支撐,不如集中全部精力到目標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去促銷。他決定把促銷場所由專賣店轉移到游泳場。在說服了游泳場的管理者後,李偉把促銷品的宣傳品放到了泳池旁邊。並專門請了兩個面板較為白皙的女孩子,穿泳衣現場促銷,為增加促銷力度,製造氣氛,李偉又從冰廠訂製了大型冰磚。推出“凡購買套餐者,免費送冰磚一塊”的活動。
由於Y市的夏天十分炎熱,加之這種促銷形式十分新穎,W品牌在當地一下子火起來,李偉在不到30天的時間,純賺3萬元。B類的專賣店不斷地找他進行補貨。他不僅輕鬆完成了W公司交給他“試銷期3個月回款2萬元”的任務,還超額返款5萬元。
李偉小試牛刀成功後,他馬上將O、L品牌推向市場,開始著手提升利潤點。前期組合促銷讓W品牌火爆了一陣,他決定繼續利用促銷組合,讓這兩個品牌也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