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黃瓜種植技術

  黃瓜我國重要蔬菜之一,在黃瓜大棚生產的過程中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注意的地方,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大棚秋延後黃瓜栽培技術

  秋延後大棚黃瓜是在秋季冷涼季節,利用大棚保溫作用繼續生產的的黃瓜生產方式。該茬前期處於高溫季節,而後期溫度急劇降低,環境條件差異較大,在栽培管理上主要有如下技術要點:

  1. 播種育苗 秋大棚黃瓜可育苗移栽,也可以直播,品種可選用中農12號和中農16號等。播種期要選擇適當,過早苗期高溫多雨,病害嚴重;過晚生長後期溫度難以保證,造成產量降低。一般北方地區可在7月末至8月出播種,南方地區可延後30-40天播種。該茬黃瓜苗期處於高溫長日照條件下,不利於雌花分化,可在幼苗2-3葉一心時,噴施100ppm的乙烯利溶液。

  2. 種植密度 大棚秋延後黃瓜應適當稀植。種植密度應根據品種和地力而定,一般每畝定植400株為宜。

  3. 水分管理 澆水要控兩頭促中間,即結瓜期以前,以中耕保墒提高地溫為主,做到見溼見幹;結瓜期每隔7-10天交一次水,每次澆水應在摘瓜前進行,以控制瘋長;頂瓜收完後控制澆水,促新根發生。回頭瓜膨大時及時澆水。後期溫度降低,黃瓜生長減慢,對肥水要求降低,為降低棚內溫度,應嚴格控制澆水,一般10-15天澆水一次。

  4. 養分管理 在保證土壤氮素供應的前提下,適當多施磷鉀肥。基肥一般結合整地做畦,每畝施用5000公斤農家肥和30-50公斤複合肥。追肥用液態形式,以水帶肥。一般根瓜膨大前畝追施尿素15-20公斤,硫酸鉀10公斤,磷酸二銨15公斤,以後每收兩次追施一次肥。中後期還可隨水追施腐熟糞稀2-3次。大量結瓜時,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和0.3%尿素混合液,有保瓜增產效果。

  5. 溫度管理 黃瓜生產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5度-30度,超過30度植株生長加快,容易瘋長。因此,前期溫度較高,要注意控溫,棚室溫度白天應控制在25-30度,不宜超過30度,夜間溫度保持18度左右,以降低呼吸作用,增加幹物質積累。後期溫度急劇下降,管理上以防寒保溫為主,同時注意通風換氣,防止溫度過高,病害蔓延,夜溫低於13度,注意封閉大棚保溫。

  6. 適度管理 黃瓜生長髮育適宜的空氣適度為60%-80%。當棚內溼度超過85%時,應立即通風排溼;傍晚氣溫在13-15度時,通風1-2小時,以降低夜間溫溼度,防止瘋長,控制病害,促進夜間開花結果。

  . 看秧綁蔓 瓜蔓漲到30釐米左右時,開始綁蔓。第一次直立***上,瓜蔓生長旺盛時,可左右彎曲***,彎曲度與鬆緊度視瓜秧的長勢而定。如秧旺瓜少時,彎曲度要大,且要綁緊。

  8. 保瓜 黃瓜結瓜後,植株的營養生長受到控制。因此,要設法使第一批花多坐瓜。如果第一批花坐瓜少,易導致瘋長。據報道,使用保果素沾花,噴花,可使黃瓜多坐瓜,且能保住瓜,促進小花迅速膨大。既可提早上市,增加早期的產量,又能有效的防止瓜秧瘋長。另外採用蜜蜂授粉效果也不錯。

  9. 採收 首先是要看秧採瓜,根瓜對瓜秧有明顯影響,根瓜採收較晚時,會使瓜秧生長受到限制。瘋長瓜秧應適當晚摘根瓜,以起到墜秧作用,緩解瘋長,瓜秧生長弱時,要早收根瓜,以防墜秧,儘快採取措施促秧生長。秋黃瓜的採收期處在溫光條件對黃瓜生育有利的時期,但最佳環境條件時間短,應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加強管理,以提高採收頻率,獲得高產。

  黃瓜生長盛期常見病害的預防與防治

  1、採用生態防治措施,控制柄室溫、溼度,防止棚膜結露而形成水滴,阻斷侵染途徑。

  2、選用抗、耐病品種:提高栽培技術,植株間保持適宜密度,以利通風換氣:及時中耕除草摘除病果、病葉、病花,開花期至結瓜期控制澆水。

  3、發病初,霜黴病用安克錳鋅500倍或霜克500-600倍或寶麗安600-800倍,用噴壺向葉背面噴藥,連防2-3次:黑星病糸地區性檢疫物件,在加強植物檢疫的前提下,可用剋星丹800倍液噴霧,連防範3—4次:灰黴病發病初用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800倍液,7-10天噴一次,連續防治3-4次,噴藥時要注意保護果實,若與菌核病混合發生,可考慮選用煙霧劑,以防增加溼度,加重病情。

  黃瓜苗期要控旺

  黃瓜苗期控旺可以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黃瓜秧長到半架時,因考慮使用調節劑會影響花芽分化和後期結果,所以建議通過調控環境和肥水來控制其生長勢。

  首先應拉大晝夜溫差。黃瓜出現徒長時,首先應調控好棚內的溫度。一般情況下,白天應將棚內溫度控制在25℃~30℃,夜間12℃~15℃,溫差保持在15℃左右較為適宜。

  其次應注意控水控肥。黃瓜定植前,施用的底肥中包括大量的氮肥,定植後到結果前一般無需再追肥。

  還可以將生長過旺的黃瓜秧頭彎下來,使其生長點向下,降低其頂端優勢,促進黃瓜秧營養向黃瓜中運輸,減慢頂端的生長,達到控旺增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