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營銷經典案例解析

  對於市場,沒有仔細的分析就沒有發言權,企業作為市場的一部分,案例分析理所應當的被企業越來越看重。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看印美圖怎樣在微信小店6天賺百萬

  微信公眾平臺不久前推出“微信小店”功能,眾多微信小店中,一家名叫印美圖的創業團隊,在上線新一代印美圖產品的6天內就突破了100萬銷售額,成為了微信小店首個收入破萬的產品,這是連印美圖 CEO黃昱釗自己都沒想到的。

  開發者到底如何藉助微信小店更好地推廣?硬體與微信怎麼更好地結合?我們不妨從印美圖身上找找答案。

  2003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的黃昱釗,在還沒畢業時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受微軟“維納斯計劃”的家電資訊化概念影響,當時黃昱釗製作出可以通過手機和網路來控制的洗衣機,不過當時的各項基礎設施都不完善,概念也過於超前,公司差點做倒閉。。

  黃昱釗畢業後,他把公司轉型,推出了一款名為飛印的票據印表機,這款印表機無需藉助網路,只要接收到手機訊號就可以自動列印單據,當時多用於訂餐網站的訂單確認:消費者線下就能用飛印打印出訂單,包括產品資訊、消費地點和時間、消費次數等等。但網上訂餐行業利潤比較薄,門檻也足夠低,飛印這個專案本身也不怎麼賺錢。於是黃昱釗開始重新思考產品,在繼續飛印創業專案的同時,黃昱釗和他的團隊在2012年啟動了印美圖專案。

  談到為什麼要做印美圖這樣一款產品時,黃昱釗說他和其他聯合創始人都認為智慧手機的普及導致曾經風靡的大頭貼拍照消失了,但人們對數字化影像紙質儲存的需求卻從未消失過,因此他們認為一款公共照片列印裝置在將來會是個趨勢。

  印美圖緊密結合微信功能,通過印美圖,消費者可以非常便捷地打印出照片。印美圖提供即時的相片和聲音卡列印服務,使用者在關注印美圖公眾賬號後,傳送照片,就能從印美圖硬體中取得照片,照片等同於立拍得。更富有新意的是,消費者可在傳送照片同時附上語音留言,列印的照片上會附有二維碼,通過掃描即可聽到語音留言。“這樣就給平面的照片帶來獨有的記憶,更鮮活,也很容易感受到歲月的痕跡。”

  儘管留音效卡娛樂性質很強 ,但消費者通常會很嚴肅的去對待,把情感加入到其中,黃昱釗認為,隨著時間推移,留音效卡的附加價值會越來越高。再者,以前二維碼剛出現的時候就有人想通過 App的方式來做語音留言,但使用者體驗並不好,而基於微信的語音留言無需安裝App,使用者也不需要接觸新事物,接受成本更低,且易於傳播。

  除了面向個人消費者,印美圖團隊也在線上和線下同時出售印美圖硬體產品,一款產品售價7800元,頗受商家青睞。 印美圖產品的銷售初期主要依靠外部代理商,但微信小店和朋友圈的推動為印美圖的銷售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渠道。

  印美圖也總結了使用微信小店的經驗:

  1、申請微信小店要 1—3 天稽核時間;

  2、在微信小店後臺新增商品連結,商家複製連結後,可填入到自定義選單中,也可選擇作為訊息直接傳送給使用者;

  3、微信小店會自動讀取使用者之前儲存的送貨地址,使用者也可重新設定收貨地址;

  4、建議對微信小店的頁面進行更好的設計及定製;

  5、 微信小店可以充分利用到粉絲效應和社交平臺傳播。

  此外,和知名品牌合作推廣也是印美圖的策略之一。目前,印美圖已於海底撈、萬科、銀泰百貨,還有寶馬、寶潔等高階消費品牌達成了合作,比如Elle25週年慶典的時候,印美圖參與會場活動,吸引了很多粉絲關注和試用,而Elle本身的時尚基因也幫助印美圖做了更好的推廣。

  二

  前一天晚上開啟微信公共平臺“土撥鼠送菜”下單,第二天“土撥鼠”就會把菜送上門,自己在家就可以享受烹飪的樂趣,如今這樣的生活方式在安徽蕪湖已成為越來越多白領的選擇。

  帶來這樣生活方式的“土撥鼠”是來自安徽工程大學創業的大學生,他們與通常的“賣菜”不同,接到微信訂單後,要經過清洗、切削,最後按要烹製的菜品裝盤,上班族們買回家就可以直接下鍋。

  “土撥鼠送菜”的創辦者楊同舟說:“電子商務正在滲透我們生活,免費的微信無論是作為推廣平臺還是銷售平臺都非常適合,使用者群體又主要是年輕的上班族,他們幾乎沒有走進菜場的時間,"微信送菜"就是我們發現的商機。”

  另外兩位“合夥人”是楊同舟的室友嚴景生和焦亮。每天早上6點,他們就要把農戶送來的蔬菜放到加工間暫放,午休時間把菜肉清洗配好包裝,下午下課後再配送到蕪湖市區各地。由於運營大部分利用的是課餘時間,他們的創業行動也得到了學校的支援,學校為他們在高教園區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找了辦公室,前9個月免費使用。

  經過一個多月的運營,微信送菜平臺每日的營業額可以達到2000元左右,然而目前面臨的資金短缺讓幾位大學生創業者十分為難。負責管理財務的焦亮告訴記者,雖然每天的流水聽上去不少,但利潤微薄,前期投入的資金尚未回收,創業貸款審批手續煩瑣,週期長,願意投資合作的人提出的條件又十分苛刻。

  談到未來,楊同舟覺得現在與當初預期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蕪湖的上班族和務工群體畢竟有限,暑期我們準備去合肥拓展業務,希望能把微信送菜發展成區域性的品牌,最終能實現"土撥鼠聯產承包地"的夢想,實現完全的私人訂製。”***作者:楊丁淼***

  後續報道:日前,晚報報道了安徽工程大學3位大學生自主創業,利用微信營銷創辦微信賣菜平臺的經過,引起不少關注。如今,他們的平臺已經正式上線半個月了,目前發展情況如何?消費者是否接受這種新鮮的消費方式呢?記者再次走進了幾位大學生之中。

  推出半月受年輕白領歡迎

  記者在安徽工程大學校門口見到了嚴景生和楊同舟兩位同學,未及打招呼,楊同舟就一直在打手機。嚴景生說,最近找他們談合作、加盟的人不少,楊同學正在與人接洽,另一位焦亮同學因為要送菜的緣故就不能來與記者見面了。看得出來,半月未見,他們已然成了忙碌的大學生“商人”。

  兩位同學告訴記者,他們的“土撥鼠送菜”4月15日正式在微信平臺上線,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宣傳,目前每天平均能接到80單左右的訂單,週末時能達到100多單,一天的營業額有一千六、七百元左右。每天早上6點,他們聯絡的蔬菜種植基地的農戶就會把前一天預定的蔬菜送到學校來,接到後他們便把蔬菜送到租賃的加工間暫時存放,然後再去上課學習。中午休息時把菜肉清洗配好包裝,下午4點以後騎車送到各處的客戶手裡。“現在我們的菜品有70多種,客人只要在微信上新增我們,就可以選擇訂購自己喜歡的菜品。”嚴景生說。

  他們表示,現在的客戶群體與當初的設想基本一致,主要是一些二三十歲工作比較忙的白領,這些人對這種新穎的購物方式接受度比較高,而且在價格、便捷性上也較為滿意。“一位在市二院附近工作的客戶現在已經成了我們的忠實顧客,一週至少要訂購3次,還經常在微信上與我們互動。還有一位住在綠地小區的張先生,有回朋友聚會一次就下了180元的訂單。”嚴景生表示。

  未來之路還很漫長

  如今,3位同學也成了“名人”,不僅市裡的報紙、電視臺採訪他們,安徽電視臺公共頻道也在新聞中播出了他們的事情。一些本地以及合肥、馬鞍山的人士也不斷聯絡他們談合作加盟。楊同舟說,他們正在註冊自己的公司和商標,並會在“五一”後製定詳細的加盟細則,努力擴大影響和規模。他們還表示,他們創業的事情也得到了很多人的關心和幫助,學校幾次找他們談話給予鼓勵和支援,很快,他們就將在高教園區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擁有自己的辦公室了。

  創業之路才剛起步,困難也是不可避免的。楊同舟說,當前制約他們發展的最大瓶頸還是資金問題,要做大做強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援顯然很難。同時,蕪湖本地的電子商務發展還不很成熟,很多市民對微信購物還很陌生,有些人聽說過“土撥鼠送菜”卻不會購買。“根據我們的調查,蕪湖本地一天能有200到500份訂單算是比較合適的,距離這個水平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談到未來,楊同舟表示,將來發展壯大後,他們想推出一項名為“土撥鼠聯產承包地”的服務,顧客想吃什麼菜他們會聯絡農戶劃出一塊地出租給客人,農戶代顧客種植,通過田地裡的實時攝像頭,顧客可以隨時觀察自己菜地的情況。蔬菜成熟後,就可以收割包裝送給顧客,並且在包裝上會列印有包含蔬菜整個種植過程資訊的二維碼,實現完全的“私人定製”。“現在的消費方式可以稱為‘所見即所得’,就是看到什麼買什麼。將來我們要推廣‘所想即所得’的消費新模式。”楊同舟說。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