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稿

  當今世界,科技成果日新月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無論是綜合國力的競爭,還是區域經濟實力的競爭,都日益體現為科技水平的競爭。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同志們:

  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開了全市科技獎勵暨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大會,這次會議規模大、規格高,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科技工作的重視。我們接著召開全市科技工作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全省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大會和全省科技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20xx年科技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的工作。剛才,市科技局肖局長總結了去年全市科技工作,對今年的工作作了安排,講得很好、很全面,我都同意,請大家抓好落實。下面,就進一步做好全市科技工作,我再講幾點意見。

  一、科技對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有了新貢獻

  20xx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和嚴峻挑戰,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迎難而上,科學應對,取得了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可喜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市各條戰線共同努力的結果,也飽含著全市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同樣,我市的科技工作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一是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十一五”以來,我市共實施國家、省、市級科技攻關、星火計劃、863計劃、成果推廣、創新基金、高新技術產業化、軟科學研究等科技專案342項,爭取和投入經費2646萬元。這些專案的實施,催生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成果,羚銳製藥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型熱熔膠貼膏劑研究”、市農科所研發的“兩系法超高產多抗雜交粳稻國審兩優培粳選育與推廣”、信陽農專研發的“蜂產品中抗生素殘留的酶聯免疫檢測”等專案成果均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二是科技創新的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我市圍繞優勢產業領域和大中型骨幹企業的發展,通過政策扶持和資金引導,已初步建立了河南羚銳製藥有限公司、河南維雪啤酒有限公司、信陽木工機械有限公司、光山白鯊針布公司、信陽方浩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代表的企業創新主體。先後建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組建市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5家,認證河南維雪啤酒有限公司等57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同時,與河南農業大學簽署了框架合作協議,開展了產學研合作,維雪啤酒有限公司在全省啤酒行業首家設立博士後工作站。三是農業科技推廣成效進一步凸顯。通過實施全市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工程,全市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三年累計推出120項涵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農產品加工領域的優秀科技成果面向全市推廣。市農科所培育的水稻新品種“特優2035”、“糯稻2072”、小麥新品種“信陽234”等在我市部分縣區農業生產中推廣應用,使農民增收近2億元。商城縣推廣種植了袁隆平院士培育的“Y兩優一號”超級雜交稻新品種,其中百畝示範區畝產達859.4公斤,創百畝核心區單產全國領先水平。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社會各界大力支援的結果,是科技戰線廣大幹部職工勇於進取、紮實工作的結果。藉此機會,我代表市政府向科技戰線的廣大幹部職工,向長期支援科技工作的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要實現新突破

  20xx年,是深入貫徹落實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發展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完成“十一五”、啟動“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尤為重要。我們要以實施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工程為核心,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全力抓好生物製藥、食品加工、非金屬材料深加工、機械加工、特色農業等重點領域,在制約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上取得新突破。

  ***一***力爭在完善創新體系建設上取得新突破。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根本途徑。一是要將支援自主創新的政策真正向企業傾斜,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中,綜合運用財稅金融、資助獎勵、政府採購、成套裝置***儀器***政府首購等手段,促進企業不斷增強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健全技術創新機制,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二是要充分整合利用現有科技資源和科技條件,從解決好利益分配、產權歸屬、風險分擔等核心問題入手,推進企業加強與大學和科研機構的聯絡與合作,建立長期、穩定、互利的合作關係,不斷深化產學研合作。三是要總結、宣傳、推廣國內外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成功經驗,引導企業始終把創新作為生存和發展的頭等大事,建立健全研發機構,充實研發隊伍,大力研發企業急需的先進技術和適用技術。要用足鼓勵自主創新的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堅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進步的發展路子。四是要進一步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援力度,從我市實際出發,認定一批創新型企業,建立一批面向企業自主創新的技術平臺和服務平臺,建立一批產學研結合的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形成推進自主創新的基本體制構架。

  ***二***力爭在製造業和節能降耗關鍵技術攻關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實現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轉變,走低投入、低消耗、高產出、高效益、可持續的集約型發展路子。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就是要努力攻克一批先進製造和節能降耗關鍵技術。要進一步推進傳統制造技術與資訊科技、自動化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的有機融合,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整合全市有效科技資源,圍繞清潔生產和發展迴圈經濟,下大力氣研發一批先進製造技術和節能降耗關鍵技術,促進產業科學發展。市科技資金要加大對研發先進製造和節能降耗關鍵技術的支援力度,重點支援、培育如河南華英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鼎化工有限公司、亞洲新能源有限公司、世紀金源化工有限公司這樣榮獲“河南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範企業”稱號的企業在科技創新過程中的帶動、輻射作用,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科技研發能力。

  ***三***力爭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上取得新突破。科技創新,重在自主,貴在轉化。我們在鼓勵自主創新的同時,要下更大的力氣,推進具有重大帶動作用和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產業化。當前,科技工作的突出問題是科技成果轉化率太低、轉化速度太慢,分散了科技資源,弱化了科技實力,20xx年全市技術合同交易額不足4000萬元。今年,要積極搭建產學研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要特別注重發揮中央、省駐信科研院所的作用,他們實力強、水平高,在長期科研實踐中積累了一大批可供轉化的科技成果,要充分運用市場機制,本著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向企業轉讓科技成果,實行專業化分工,實現產業化發展。

  ***四***力爭在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上取得新突破。要全力創造一個有利於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環境,千方百計為廣大科技人員發揮聰明才智創造條件,落實引進博士的政治生活待遇。要抓緊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才,並以此為核心打造一批創新團隊,培養造就規模較大的拔尖創新人才和青年後備人才隊伍。特別要注意培養一批創新意識強、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複合型企業家隊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為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大批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實施傑出人才創新基金計劃,吸引和集聚產業科技創新急需的人才。

  ***五***力爭在建立全社會研發投入機制上取得新突破。推進科技創新,歸根結底要靠加大投入,市縣兩級政府要加大投入和專案支援力度,建立一個增長性、有效性、多元性的科技投入保障機制。一是建立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市縣***區***兩級政府編制預算和預算執行中超收分配,都要體現科技投入法定增長的要求,發揮好政府資金的引導和帶動作用。二是調整和優化科技投入結構。加大對重大科技專項、科研基地、科技隊伍建設和科技基礎條件的投入力度,加強對應用基礎研究與前沿技術、社會公益研究的支援,形成更加符合公共財政的投入結構。三是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積極引導企業和全社會增加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投融資體系,採取貸款貼息、擔保、信用體系等有效手段,鼓勵民間資本、金融資本、國際資本對創新活動的支援,大幅度提高全社會科技投入水平。四是加強對政府科技投入的管理。建立科技專案管理責任制,進一步強化科技專案的資訊管理、推薦、引進和監督等工作,對科技專案進行科學公正的評價,提高科技資金的使用效率。

  ***六***要在落實科技為民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強民生領域的科技創新,推動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一是要加強涉及民生的關鍵技術攻關。要堅持以人為本,圍繞人口與健康、公共安全、城鎮發展、新農村建設等重大領域,重點研究突破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食品安全技術、建築節能等關鍵技術,攻克一批重大公益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提升民生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二是要實施節能減排科技工程。推廣一批節能減排先進適用技術,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把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千家萬戶,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三是要加大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力度。實施科技特派員行動計劃,選派一批優秀科技人員深入中小企業和農村,開展科技創新和成果推廣服務。實施科普及適用技術傳播工程,組織開展經常性地送科技下鄉活動,增強農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三、激勵科技進步與創新要有新舉措

  一要加強對科技創新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把科技創新工作作為本地的重要工作任務來抓,不斷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堅持黨政“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加強科技進步目標考核。機構改革後的科技部門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積極發揮科技綜合管理職能作用。企業主管部門要研究制訂企業經營者科技進步責任制,並實行嚴格考核。各部門、各單位都要從工作實際出發,研究制訂推進科技進步工作的政策、辦法和舉措,努力形成推進科技進步的強大合力。

  二是努力構建良好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要用足用好國家、省有關政策,促進我市關於企業研發投入的稅收抵扣、加速研發儀器裝置折舊、政府採購自主創新產品等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確保各項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落實到位。要積極探索建立更加有利於科技進步,有利於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積極性,有利於產學研結合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機制和新體制。通過深化改革,有效整合全市科技資源,逐步消除制約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創造一個更加開放的、促進交流與合作的科研環境。

  三是切實發揮好科技對魅力信陽建設的關鍵作用。要進一步加強社會領域的科技創新工作。加大醫學醫療、公共衛生、城市建設、生態環境建設、減災防災、交通等公共領域先進技術和關鍵技術開發應用,為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態城市建設、城市安全等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撐和保障,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要進一步加強科普工作。實施百萬市民科學素養提高工程、農民星火培訓計劃,建設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和設施,不斷提高全市人民科學文化素質。要進一步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大對現代農業、生態農業、都市農業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力度,加快種養殖技術和新品種、農業深加工技術和產品的技術開發與成果轉化,發揮科技專家隊伍優勢,通過網路等多種渠道,通過專家諮詢和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將農業新技術、新知識和新產品送到廣大農村,進入千家萬戶,讓廣大農民依靠科技實現共同富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同志們,新的形勢和任務,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華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實施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推動創新型信陽建設,任務光榮而艱鉅。我們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全面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清形勢,堅定信心,銳意進取,求真務實,為繁榮發展全市科技事業,為魅力信陽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篇2

  同志們:

  今天召開全市科技工作會議,主要是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全國和全省科技獎勵大會等有關會議精神,總結部署科技創新創業工作,落實科教優先、創新驅動方針,深化科技體制綜合改革,促進科技與經濟、與產業的結合,更好地發揮科技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和促進作用,加快建設中國人才與創業創新名城。會議結束時,楊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請大家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過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科技工作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圍繞充分發揮南京科技人才優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制定出臺了科技創新“1+8”政策,最近又出臺了科技創業“9條政策”,全市科技創新的氛圍、科技創業的態勢正在形成;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6%,較上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全社會研發投入完成近200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3.1%;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 4800 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4%;申請專利28043件,同比增長45.5%;其中發明專利11597件,同比增長 55.4%;全市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率達44%;去年南京地區新當選“兩院”院士6名,在寧的兩院院士已達79名;新增入選國家“千人計劃”人才7名***累計55名***;首批“321”人才計劃共有379名人才入選;市人大會制定了《南京市促進技術轉移條例》和《南京市智慧財產權促進和保護條例》,市法院、市檢察院專門成立智慧財產權保護機構。去年南京還榮獲了“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在前不久召開的20xx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南京共有28個通用專案獲獎,佔全省***55個***一半以上,其中由東南大學尤肖虎教授領銜的通訊寬頻行動通訊容量逼近傳輸技術及產業化應用專案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對全市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績,市委、市政府給予充分肯定。

  今年,是黨的召開的喜慶之年,是落實省市黨代會精神、加速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第一年。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全力保持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科技工作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新的一年中,全市科技工作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建設長三角區域創新中心為目標,以深化科技體制綜合改革為動力,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堅持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綠色發展,堅持開放創新、協同創新、整合創新,把科技創新更好地與產業轉型升級結合起來,與深化產學研合作結合起來,與推動科技創新創業結合起來,全力提升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提升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佔比,提升城市科技服務功能,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中國人才和創業創新名城,努力在推進科技創新創業中,加速實現經濟的轉型、發展的跨越。

  今後一段時期,全市科技工作要更加聚焦關鍵、抓牢重點。

  一是要鼓勵推動科技創新創業。南京擁有豐富的科教人才優勢,這是南京最為寶貴的資源,是最具活力的創新創業主體。科技工作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整合創新資源、啟用創新要素、集聚創新人才,把科教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產業優勢。要以認真落實科技創業“9 條政策”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對高校院所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濃厚“三創”氛圍,倡導善於創新、崇尚競爭、開放包容、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讓每一個有創新能力、創新意願、創新成果的科技人員,都瞭解全市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更多地投身全市創新創業大潮。要更好的集聚整合各類創新資源,重點建設好一批國家級的實驗室、一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一批產權交易等公共服務機構,全面增強城市科技服務功能。要全面加快科技創新特別社群、中國***南京***軟體谷、麒麟生態科技城等創新載體建設,發揮“創新在校區、創業在園區”的“雙創”模式示範效應,更好地集聚高階專案、高階客戶、高階人才。要切實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公共科技投入機制,加快建立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新機制。要大力推動開放創新、協同創新,促進科技創新資源、需求、成果和人才、裝置有條件開放和共享共用,真正使全市科技創新資源能得到最大限度利用,科技創新要素能實現最自由的流動。

  二是要鼓勵推動科技成果應用。去年,南京地區科技研發成果就地轉化率只有44%,大量的成果“牆內開花牆外香”。

  當前,我們要圍繞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積極採取措施,務求取得實效。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政產學研金介“六位一體”的產學研合作機制,不斷拓展高校院所與地方、與企業合作的廣度深度,繼續面向南京本地高校院所、面向全國科研院所、面向國際創新機構,更多地集聚創新人才、創新成果,促進研發成果、實用技術與企業、與產業實現更緊密地對接。要鼓勵科技領軍型人才創辦企業,鼓勵科技成果以入股等多種形式在南京就地轉化,提高產業科技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要鼓勵企業積極應用科技研發新成果,落實好企業科技研發、開發新產品、建立品牌等鼓勵性政策措施,引導企業更加自覺地與科研院所開展科技攻關,抓好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產品的開發運用,提高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要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為自主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援。要切實保護好智慧財產權,嚴厲打擊和查處各類違法侵權行為,保護好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合法權益。

  三是要鼓勵推動科技人才集聚。南京人才濟濟,但人才佈局結構不盡合理,特別是創新型科技人才、領軍人才、創業團隊還遠遠不夠。可以說,各路精英集聚南京之際,便是南京科技創新大發展、大跨越之時。要突出“人才引領、科技創業”,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人才規劃與科技創新、產業規劃相對接,堅持優化人才結構與優化產業結構相統一,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要以產業和載體平臺建設集聚人才,特別是要圍繞促進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八大現代服務業等的發展,圍繞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引進和培育一批領軍人才和領軍團隊。要繼續實施好“紫金人才”計劃和“321”人才計劃,重點集聚“千人計劃”人才,不惜重金引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擁有發明成果的拔尖人才,引進一批能夠統領科技資源與生產要素配置的經營人才,引進一批善於組織科技研發和創新創業的人才團隊,打造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高地。要落實好人才引進配套政策,建設好人才公寓,幫助各類人才解決好生活休閒、子女入學、家屬安置等後顧之憂,做到人才創新創業有平臺、生活居住有條件,用良好的環境留住人才。

  四是要鼓勵推動企業自主創新。要強化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真正使企業成為科技研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要著力推進企業創新中心建設。上個月,羅書記在省人代會南京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要求,企業都要建立技術中心、工程中心,要全覆蓋。去年,南京的本土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目標建有率是 73.6%,今年的目標建有率是95%。我們要創新思路、創新政策、加大力度,切實將創新中心建設成為引領企業技術革新的龍頭,努力把企業研發中心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要大力實施“千企升級”計劃,鼓勵企業與高校共建科技園區、共建研發機構、共建企業技術中心,共同開發新品,培育一批有較強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要引導企業進一步加大技術創新投入,落實好稅收抵項、裝置折舊、政府採購等政策,調動好企業增加科技研發投入的積極性。要進一步暢通高校與企業的資訊溝通機制,定期組織釋出本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專案資訊,定期釋出企業科技研發、產品開發資訊需求,組織好校企對接活動,更好地推動和服務企業自主創新。

  同志們,科技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一定要開拓創新,搶抓機遇,紮實工作,堅定不移走有南京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