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的定義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購置***投資***,資本的融通***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營運資金***,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資本結構理論是研究公司籌資方式及結構與公司市場價值關係的理論。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研究結論是:在完善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場上,企業價值與資本結構和股利政策無關——MM理論。米勒因MM理論獲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莫迪利尼亞1985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是關於最佳投資組合的理論。1952年馬科維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了該理論,他的研究結論是:只要不同資產之間的收益變化不完全正相關,就可以通過資產組合方式來降低投資風險,馬科維茨為此獲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研究風險與收益關係的理論財務管理定義財務管理定義。夏普等人的研究結論是:單項資產的風險收益率取決於無風險收益率,市場組合的風險收益率和該風險資產的風險。夏普因此獲得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紀念獎。

  期權定價理論是有關期權***股票期權,外匯期權,股票指數期權,可轉換債券,可轉換優先股,認股權證等***的價值或理論價格確定的理論。1973年斯科爾斯提出了期權定價模型,又稱B—S模型。90年代以來期權交易已成為世界金融領域的主旋律。斯科爾斯和莫頓因此獲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有效市場假說是研究資本市場上證券價格對資訊反映程度的理論。若資本市場在證券價格中充分反映了全部相關資訊,則稱資本市場為有效率的。在這種市場上,證券交易不可能取得經濟利益。理論主要貢獻者是法瑪。

  代理理論是研究不同籌資方式和不同資本結構下代理成本的高低,以及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價值。理論主要貢獻者有詹森和麥科林。資訊不對稱理論***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公司內外部人員對公司實際經營狀況瞭解的程度不同,即在公司有關人員中存在著資訊不對稱,這種資訊不對稱會造成對公司價值的不同判斷。

  財務規劃

  財務規劃幫助公司設立指導方針來制定運營和財務計劃。將公司的關鍵目標合理化併兼顧到資本投資。公司目標轉化成有形的財務指標。投資決策和目標產生整合的財務報表,把財務目標和財務指標聯絡起來。然後整個組織圍繞這些目標和指標運營。

  財務規劃包含3項活動:1.設立目標;2.設立有形指標;3.衡量並調整目標和指標。在財務規劃流程中,關鍵是要建立整合的財務報表及其與運營規劃的連結。關鍵的財務規劃與預測產生一致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並最終形成財務指標。

  財務規劃與預測的典型工作流程通常從建立財務目標開始,財務目標通常與近期和長期目標***3~5年***相關,且常常與有形的硬指標相聯絡。然後使用整合的財務報表對財務目標建立模型。可考慮把收入、盈利能力和現金流作為關鍵的財務和非財務指標。建立好模型後,高層管理者經常會同董事會對其進行審查財務管理定義財務管理定義。審批後,財務報表以一組財務指標的形式釋出到整個組織。

  組織的其餘人員使用財務指標建立來年的戰術運營規劃。規劃通常基於驅動因素,且與銷售量、產品組合等關鍵業務因素相連。審查並通過規劃後,將其重新繫結到整合的財務報表中,確保規劃能達成公司目標。通過一系列的反覆,公司資源和規劃需要經常更新以達成財務目標。整個流程中,要不斷地把運營規劃轉換成一組財務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