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職責的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並記錄下來的文字。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謝謝閱覽。

  一

  從事小學教育9年多以來,一直擔任著班主任工作,對於班級管理,一直處於摸索狀態,因為每一次所帶的班級,都與以往的班級學生基本情況各不一樣。現在實行素質教育,對於孩子,我們不僅僅只一味的說教,有的時候還需要更多更好的方法,來約束班級裡的孩子,教育好學生,這就需要尋找好的方法來管理班級。

  做為班主任,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有信念,相信自己能管好自己的班級,並且要把本班級的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記得我每次接手一個新班的時候,不論這班級的學生好還是壞,不論以前他們班級風氣有多麼不好,都不要對孩子輕視,應該想:這就是我的孩子們,這是我自己的班級,我要教好他們。在班級裡,要對孩子們說:我不會聽別人說你們怎麼怎麼不好,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我們在坐的每一個孩子都不希望自己比別的班級差,同時也相信大家一定會努力,也希望大家要相信老師,老師是優秀的,你們也是優秀的,相信老師一定會帶好你們的。

  其次,在班級裡,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並且用好班級幹部,班幹部是班主任在班級裡的得力小助手,用的好的話,會減輕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的負擔。孩子是班級裡的主人,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感覺到自己是班級裡一個很重要的成員,不能因為自己而影響整個班級體。發揮每一個孩子的作用,培養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在班級裡,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不論他的成績好壞,家庭如何。班級管理中,班級幹部管理班級,並受全體同學的監督,每一個學生都有維護班級榮譽的權利。

  作為班主任,還有一股凝聚力,要把班級所有科任老師,都凝成一股繩,要讓班級中所有的科任老師都要為班級出力,讓他們重視我們這班級。如何讓班級的科任老師關心自己的班級呢?班主任要搞好科任老師的關係,與科任老師關係好了,科任老師自然就會關注自己的班級體。這樣,讓班級裡所有的科任老師都喜歡我的班級,並讓他們關心班級裡所有的孩子。這樣,班級裡就形成一個大家庭模式,這樣管理班級起來,更加輕鬆,而且效果會更好。

  班級管理中,還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制度,來制約學生。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此,我在班級裡,制訂了一個完整的制度來約束孩子。誰違犯制度了,一定就要按照制度來,該懲罰的就懲罰。作為班主任,不能偏向某一個孩子,要一視同仁。制訂了制度,要實施,並且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很困難的,有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去宣讀。在這個時候,我會利用好每一週的班會課。在每週班會課的時候,只要佔用幾分鐘時間,總結一下上週情況,然後,對下週進行安排,這樣孩子們都知道自己在本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的不好的改正,做的好的,繼續發揚。

  班主任在班級中占主導地位,因此作為班主任,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班級上的所有的孩子。因此班主任要時刻提醒自己,為孩子的楷模,孩子的典範。比方說教育孩子如何學會有禮貌,主動問好,這就要求班主任主動向每一個孩子及時的問好,培養孩子主動向人問好,養成良好習慣,樹立良好班級風貌。

  在班級裡,孩子們時刻都會注意班主任的一頻一笑,班主任在更多的時候應該給予孩子鼓勵。無論做什麼,班主任都必須要有滿腔的熱情,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無論做什麼,告訴學生重在參與,不要計較結果怎樣,這樣孩子壓力自然減輕,同時讓孩子會以平常心贏得更好的結果。記得在一次拔河比賽中,我班的孩子與別的班級學生拔河,當時在第一局的時候,開始我一直都在前面大聲的叫著加油,一身都使滿了勁,可是,拔到後來,一個孩子由於隊伍沒有站好,就被拔出來了,當時,作為班主任的我一下就洩氣了,當時班級中在拔河的孩子一看到我這樣的情景,他們也突然鬆了勁,一眨眼的工夫就被對方給拔過去了,第一局就這樣輸了,當時在場的孩子們因為輸了而垂頭喪氣,認為自己不行。我一看,知道是自己的原因,於是,當時給他們鼓氣,在第二場第三場中,我一直堅持不懈的站在前面使足勁加油,孩子們也卯足了勁,終於給贏回來這場拔河比賽。

  管理班級的方法很多很多,這需要班主任對學生有更多的關心、愛心、耐心。無論什麼樣的班級,只要班主任用心去地管理、經營自己的班級,相信任何班級都能管理好的!

  二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育。這是一項長期的、具有劃時代好處的改革。學校教育是我國主要的教學形式,班級授課制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為"班群眾靈魂"的班主任就應充分認識到自己所承擔的歷史重任。

  在管理班級過程中班主任扮演著多重主角。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學校工作的關鍵,一所好的學校必定有一支強有力的班主任隊伍。而學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學生工作雖不能囊括學校的全部工作,但卻說明了班主任工作在整個學校中的重要性。那麼,如何開展小學班主任工作就至關重要。下方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班主任要用愛去親近學生,研究學生;

  班主任對學生的熱愛是順利開展班級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學生的重要前提。愛學生,既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更是推行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愛學生愈深,教育學生的效果也就愈好。因此在小學裡,班主任要從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的規律出發,從多方面、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對學生真摯的、博大的愛,去培育學生健康成長。如果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時,缺乏愛心,必然是方法簡單粗暴,批評多,耐心說服少;責怪多,關心體貼少。這樣會使學生處在一個缺少愛心的環境中,不會關心和愛護他人,也不容易得到他人的關心和愛護,勢必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捷爾任斯基曾說過:“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好學生。”"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班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研究學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最好的途徑是透過活動觀察。

  班主任要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徵***包括潛質、氣質、性格、愛好等***,瞭解個人的生活環境,掌握哪些是用心分子,哪些是個性需要注意的學生等等。在親近與研究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要發奮展現自身廣博的文化與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對你"既親近又崇拜",既認定你是值得信賴的老師,又把你當作好朋友,樹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麼,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班主任擬定群眾與個人的遠、近期目標。

  有目標才有動力。班主任要根據學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實際狀況,擬定全班與小組在知識、潛質、情感等方面的遠、近期目標,讓每一個學生明確我們全班和小組正在發奮奮鬥的目標是什麼,避免盲目、低效地學習和生活,從而增強群眾的凝聚力和動力。然後,要對每一個學生擬定切實的個人遠、近期目標,將群眾的動力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幫忙和鼓勵每一個人進步,使每個人都在明顯而又易於承受的壓力下自覺要求自己。

  目標的制定不是目的,如何透過發奮去實現目標,提高學生的素質才是目的。因此,鑑於小學生年齡與心理特徵,有兩點需注意:一是近期目標較之遠期目標更有激勵作用;二是目標的制定務必切實,要讓孩子能"跳一跳摘到蘋果",不能好高騖遠,以免喪失孩子信心。

  四、班主任對學生的表揚和批評要適度

  表揚和批評是教育管理中的常用的兩種手段。表揚實際上就是鼓勵,讓人產生一種向上的慾望,還會給人以前進的動力,表揚還會使人產生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感、成就感。批評能夠說是一種幫忙,一種修正。該批評的不批評就會讓被批評者失去了一次改正的機會,批評有時也是一種鞭策,能讓你知道自己的錯誤發奮改正、並不斷地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在發展自我中得到進步。但兩者如果運用不當,也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該表揚的不表揚,會讓人沒有信心,底氣不足,表揚多了,會讓人變得過分驕傲,該批評的不批評,會讓人有毛病不知道改,而以小惡而為之。批評的多了,會讓人產生自卑的心理,從此一蹶不振。在教育管理中要正確運用表揚和批評,掌握好表揚和批評的尺度才是關鍵。記得有一次語文課上,一個學生津津有味的在做他的手工製作。從手工製作老師那兒我知道他的手工製作是班級裡比較出色的。我既不能埋沒他在手工製作的才能,也要讓他知道語文課上不能做手工,就應認真學語文。我對他說:“老師們都知道你手工製作的才能,要是你能在勞技課上這樣表現,那真是太棒了。”從那以後這個學生再也沒有犯過這樣的事。

  五、班主任與任科老師和家長的關聯。

  班主任只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務必力爭本班任科老師和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並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針對班級中有問題的孩子,班主任、任課老師、家長、三方一齊發奮來解決孩子的問題。

  家長會是學校與家長聯絡的重要途徑,班主任應高度重視,確保會議質量,儘量與家長取得共識。會上能夠請個別優秀家長說成功教育孩子的經驗,能夠談教改的方向,談本期教學資料及要求,談本期整體狀況,進行作業展覽或者談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推薦。教師也能夠開一些家長觀摩課,讓家長在觀摩課中瞭解教師上課的意境,瞭解自己孩子的表現。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用心性,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順利簡單。

  六、班主任對學生個性特長和創造潛質的培養。

  素質教育應時代需要所培養的人才應是高素質的,是有創造性的人才。班主任在使素質不一樣的全體學生在各自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儘可能大的提高和發展的同時,更要發奮發掘學生的潛能,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創造潛質,培養他們成為班上各方面的頂樑柱和帶頭人,也為培養21世紀的專業人才奠定基礎。每個學生都有他們自己的特長。有些同學語數成績不是很理想,但是他們在美術、體育、手工製作等方面比別人強,這個就是他們的特長。作為班主任針對班級中存在有特長的學生,要大力鼓勵他們把自己的特長和創造潛質都很好的發揮出來。班主任要長期堅持的鼓勵這些孩子,將來能學有所用。

  誠然,在我國的班級授課制度下,在教育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做事,學會生活"的過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資料是複雜的,任務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們真誠地捧著一顆"愛心",加深理論修養,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構成系統科學的工作方法。

  

  多年來,我始終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一門充滿智慧的藝術,我用一種高度的職責心在這塊園地裡辛勤耕耘,我渴望著我的學生在我的教育下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學會做人,學會學習,渴望著他們將來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為此,我不斷摸索著這門藝術的方法,下方我談談自己在班級工作中的幾點體會:

  一、為人師表,成為學生心中楷模。

  班主任怎樣才能使自己成為學生心中的楷模呢?古人云“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也就是說教師如果要“傳道、授業、解惑”就務必要有豐富的知識和高尚的品德,因此作為班主任首先要不斷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要深鑽教材,精心備課,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個大舞臺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試想當學生在班主任的課堂上聽得如醉如痴,充分領略班主任的課堂教學藝術時,他們難道不會在心中深深地喜愛和佩服自己的班主任嗎?其次,班主任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也要嚴格要求自己,為人處事給學生以示範,做學生的榜樣。前蘇聯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說:“沒有教師對學生直接的人格影響。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馬卡連柯也說:“教師的個人榜樣,乃是使青年心靈開花結果的陽光。”當班主任彎腰撿起丟落在地上的紙屑時;當班主任輕輕地把丟落在課桌上的飯粒掃起送進食堂時;當班主任細心地把教室玻璃裝好時;當班主任時刻注意禮貌用語、尊重他人時;當班主任言出必行、恪守誠信時……這一切都會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而這種作用遠遠大於那種課堂上的蒼白說教。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因此班主任就應要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強自身修養。

  二、強化班級管理,構成良好班風。

  班風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風,因此班主任在新理解一個班時就就應致力於良好班風的構成。我的做法具體有以下幾點:

  1、開學之初,樹立榜樣。經常採用各種方式號召學生向榜樣學習。抵制歪風邪氣的構成,對違紀違規次數較多的同學採用談心、批評等多種方式進行教育。

  2、制定班規,對學生進行量化管理,一般來說是從學習紀律、清潔衛生、體育鍛煉、值日生、班幹部、大課間、獎勵等幾個方面,制定獎罰措施。個性指出的是班規的制定宜採用民主方式,並且在班規的實施過程中,班主任必須要講原則、講民主,要一視同仁。

  3、培養幹部隊伍,在學習、紀律、衛生、體育鍛煉、大課間等方應對全班同學進行監督。

  三、用愛心關心學生成長,用細心發現存在問題。

  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門務必凝聚著愛心的藝術。正因“沒有尊重和認識就沒有愛”,“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愛心如春雨,它能洗滌學生正因父母離異而帶來的心靈塵埃;愛心如微風,它能撫慰學生正因疾病而帶來的肉體上的疼痛;愛心如陽光,它能溫暖學生正因失敗而覺得寒冷的心靈。因此班主任在教書育人的同時,務必用愛心關心學生的成長,即關心學生成長的家庭環境,關心學生的學習,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關心學生的情緒感受等。愛心的表現方式能夠是多種多樣的,能夠是一次窗前的促膝談心,能夠是一次又一次的家訪,能夠是作業上滿懷鼓勵與祝福的評語,也能夠是學生生日時一個大大的紅蘋果或熱情的擁抱,更能夠是一次次嚴格的要求。當然班主任在滿懷愛心地投入工作時,還必須要十分細心。只有細心,班主任才能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問題並且妥當地加以解決。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學生的臉紅紅的,而且不是一般的那種紅色,詢問之下才發現他正因不滿爸媽的批評而偷偷從家裡拿了一瓶酒給喝了。還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學生的褲腳邊連續兩天都是溼的,並且帶有泥巴和草葉,調查之後我發現這個學生竟然翻圍牆出去上網,褲腳邊是回校時在草地上絆溼的。能夠說細心能使班主任具有一雙慧眼,就是

  這雙慧眼能防患於未然,能有效的堵塞住學生心靈上的極小的蟻穴。

  四、注重績優生的培養和後進生的轉化。

  績優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成績好,深得老師的喜愛與同學的羨慕。但成績好並不能代表一切,他們也許會正因驕傲而迷失理想,也許會正因一次失敗而跌入自卑的深淵,他們也許會正因一味注重成績而忽略了其他潛質的培養,因此作為班主任,對待績優生就就應要:

  1、進行理想前途教育,教育學生把理想當成奮鬥的目標,用目標激勵行動,用自信鼓舞鬥志,用勤奮爭取進步,用堅持不懈追求成功。

  2、教育學生做一個堅強的人,首先要教會學生不好驕傲,不好產生自負心理,即“勝不驕”,其次要教會學生坦然應對一次的失敗,並且能夠結合班會課開展“應對失敗”的活動,教育學生在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

  3、注意績優生的全面發展。“績優生”中有一些同學是單向發展的,即只是發奮學習,成績優異,而其它方面則存在缺陷和不足,如:有的打掃衛生靠邊站;有的在同學之中惟我獨尊;有的對班群眾比較冷漠;有的對待批評百般抵賴;有的勞動觀點差;有的身體素質不好;有的不願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等。因此作為班主任必須要注意績優生的全面發展。

  後進生轉化,一向是一個需要班主任高度重視的問題,正因這一部分後進生,有時上課不認真,或者不完成作業,或者喜好打架,或者喜愛上網打電遊等等,他們的這些表現無疑會影響整個班,同時也對他們的成長不利,那麼,班主任就應怎樣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呢?我的做法通常是這樣的:

  1、對後進生進行多方位的瞭解,如走訪他們的家庭,聯絡他原來的老師或同學,與後進生本人談心等,透過這些方式,深入瞭解後進生種種不良表現的原因。

  2、在對後進生的個性特點進行認真分析的基礎上對症下藥,如對那些個性重視感情的則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他們慈母般的關心,用一顆真心來爭取他們的轉變;對於那些個性沒有自制力的同學則和他們約法三章,並且時時刻刻加以監督;對於那些個性較強又容易衝動的同學則採用談心和嚴厲批評相結合的方式等。

  3、後進生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班主任必須要帶著一顆耐心,千萬不可浮躁衝動,也不能正因一時的沒有效果就悲觀失望,甚至於對後進生從此放任自流,置之不理。

  班主任工作是一門充滿智慧的藝術,這門藝術需要我們的真心付出,需要我們的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