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網際網路創業分析

  為什麼創業者一直在抱怨深圳網際網路創業環境不好?深圳網際網路發展需要什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創業者說:深圳的創業環境比北京槽糕多了

  上週下午,一位緣創派的老使用者過來聊天。他是一位深圳的創業者,剛剛在Wise創業大會上做了專案路演。他的專案已經在appstore上線,並且得到了很多好評。

  這位創業者之前並不是網際網路圈的人,而是在一家公司做到總裁助理,帶兩百人的團隊。他一直希望能夠創業,後來在一次出差的過程中,想到了一個方向:就是手機的上碎片化學習。於是他花了一個星期,當時還不會原型工具,只是在PPT上畫了一個原型,就辭職開始創業了。

  他和另外一位合夥人自己出資,一開始準備找騰訊的技術朋友,但溝通許久之後,發現對方很難出來。於是決定還是靠自己開始做,在招聘網站上買了個最便宜的服務,大量的搜尋簡歷,耗費了幾個月時間,最後才選中三個,後來還淘汰了兩個,留到最後的一個人成為了現在的技術核心,後來這位技術又推薦了一個朋友,組成了最初的技術團隊。

  產品上線之後,他們很快得到了媒體和投資人的關注,而且通過自己的關係,也拿到投資。

  這位朋友說:“雖然做產品的過程中,曾經犯過很多錯誤,包括原型都改了差不多三十版,但我們很強調設計和產品中的創新,很多細節和互動打磨的非常有特色。 ”

  對於創業方向的選擇,他認為如果純網際網路的模式會相對難度小,但競爭難度會加大,基本上都被寡頭做完了。如果有內容運營,就會增加很大難度,再涉及到線下,難度就會不可估量的增加。因為線下情況很複雜,遊戲規則不確定。“當然,難度越大,意味著壁壘越高。所以我們的產品是網際網路 高質量的內容運營。”

  深圳的網際網路創業環境怎樣?

  談到深圳的網際網路創業環境,這位朋友感慨到:“比北京糟糕多了。”

  他和緣創派上另一位香港,但經常在深圳的創業者很熟悉,他們都認為:深圳的創業活動又沒有人,又無聊,遠不如北京的活躍。

  因為深圳的人才有這樣的特點:技術方面,低端的相對好找,但中高階的全部都被騰訊等寡頭公司所壟斷。不像北京,技術人員的選擇很多,中層技術人員的流動性大。“現在快過年了,估計又有一批技術人員做選擇性流動了”

  尤其是騰訊的技術人才很難挖,比較心高氣傲,提的條件很高,來了之後也很難伺候。騰訊的技術是有創業慾望的,但他們不想加入其他的創業公司,而是要自己主導。“因為他們會感覺出自名門貴族,當然這也是實情,比如很多騰訊的人創業直接就有人投。”

  運營人才,深圳幾乎找不到。大背景下,比如網際網路媒體大部分在北京,傳統媒體在廣州,深圳很難找媒體。“比如做事件營銷的運營人員,北京能找到,但我在深圳,2個月一份簡歷都收不到。寡頭公司有一些牛的運營人才,都幾乎挖不動。但很多人其實也做不了什麼事情,因為他們的平臺價值太高了。而在北京,有很多夾在中間和底層的公司,這些人會知道利用各種資源,什麼都能做。”

  不過,這位朋友說:如果在深圳做硬體方向的創業,就很好找人。因為深圳是最大的硬體創新的地方,很多外國人都來這裡做硬體的相關創業專案。

  怎麼找創業夥伴?

  這位朋友在幾個月前知道的緣創派。一共見過二十多個人,其中技術合夥人的有一半多,現在有三個人,雙方都覺得合適,並保持著密切聯絡。

  他認為,找創業夥伴,最大的問題是大家會遇到選擇困難症。很多參與創業的技術人員,的確觀望態度比較多。他們不會像創始人那樣,想到一個主意就立刻去做。他們希望先了解你的專案,如果你拿到投資,或者被主流媒體報道之後,對他們吸引力就會增加。

  這和大家都有很大生活壓力有關。同時,對於技術人員來說,如果工作五六年之後,要麼在公司已經有了很好的發展和基礎,讓他們放棄有很大的難度。要麼,他們手裡肯定也有幾個不同的機會,讓他們做出某個決定就是很困難的。

  有時候,大家雙方覺得是合適的,但就是下不了決心。越到後期,談的人能力越強,這個問題越突出。“因為這些技術人員手裡可能有多個機會,為什麼要選擇到你這裡來?”

  但同時會出現前面的情形,專案也會更加挑人。“我們現在已經把產品做出來了,設計比較強,而且融資也拿到了。實際上對合夥人的門檻是逐步提高的,他要能夠獨立的組建團隊,在技術圈子裡面有獨立的人脈。

  深圳網際網路為何能快速崛起?

  當上海的網際網路整體沉淪,老牌網際網路企業盛大、安居客、快錢等轉型或出售之際,深圳網際網路則顯得生機勃勃,不僅騰訊市值破千億美元,還成長出大批優秀的科技新銳企業。

  過去兩年時間,深圳在智慧硬體、生物科學、無人機等科技領域快速走到全國前列,類似華大基因、大疆科技、房多多、友寶等大批科技企業也在國內快速走紅。

  漢能資本CEO陳巨集對騰訊科技表示,證明一個地方網際網路氛圍有沒有起來,就看當地有幾個估值上百億美元的公司,騰訊、華為符合條件,華大基因、大疆科技也具有這種潛質。

  其中,華大基因在醫療、農業等領域耕耘,只待政策許可就能在內地上市。大疆科技無人機產品遠銷歐美。據知情人士透露,大疆科技私下股權交易1%的股份要價已達1億美元。

  當前,深圳在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聚集,不少科技行業人士離開北京、上海到深圳打拼,甚至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也頻頻出差深圳,今年初更公開表態要搬家到深圳做智慧手機。

  曾在北京工作,後到深圳投資網際網路金融創業的人人聚財CEO許建文對騰訊科技表示,深圳網際網路創業氛圍已不輸北京。“深圳網際網路實力甩出上海十條街,勢頭直逼北京網際網路圈。”

  深圳網際網路崛起之謎2015年IT領袖峰會上,華大基因總裁王俊備受媒體追捧,原因在於華大基因實在是太火。

  王俊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也表示,這主要是生物產業和基因技術到了關鍵期,基因技術發展使每個老百姓可在能接受價格範圍內瞭解自己的基因,利用基因預知未來生活和健康狀況。

  比如,腫瘤的早期發現和早期診斷,以及腫瘤的個性化治療,這都需要基因技術大規模介入,還有糖尿病、複雜性疾病等,所有能看到的和生命健康相關的各種事情都和基因有關。

  生物產業和基因技術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華大基因大資料背後蘊藏著巨大產業機會。不太為人所知的是,華大基因最初根據地是北京,但華大基因是搬遷到深圳才獲得加速發展。

  為何會造成這種奇怪現象,軟銀賽富創始合夥人閻焱對騰訊科技表示,其中很重要原因是,北京城市太大,政出多門,華大基因很難獲得太多支援。

  相比較而言,深圳離香港近,使華大基因離國際資本市場近。深圳環境也比較單一,市場化程度高,政府對於企業干預很小,國際交流比較容易,更有利於華大基因發展壯大。

  實際上,深圳政府是服務性很強的地方政府。漢能資本CEO陳巨集表示,地方政府領導非常禮遇企業家,2015年IT領袖峰會八大趨勢報告,是市長和企業家連續兩個深夜探討出來的。

  “當地方政府很重視科技行業,非常願意和企業家打交道,且服務意識很強,這使得企業家們也非常願意合作,每年一次科技峰會,各IT大佬到深圳來,也培育出濃厚創業氛圍。”

  這幾年,陳巨集去深圳的機會明顯比去上海多。最近拜訪房產電商房多多、O2O企業土巴兔時,陳巨集感嘆說,深圳創業者積極性很高,這些企業成長很快,很短時間人員能上千人。

  那麼,深圳當地的網際網路創業者如何看待深圳網際網路為何崛起?

  樂逗遊戲CEO陳湘宇認為,一是深圳的創業氛圍很好,華為、騰訊、中興給深圳積累很多人才和氛圍,對深圳網際網路發展影響深遠;二是政府的政策對IT產業非常支援;三是產業環的完善,製造、內容、支付都很完善,創業者融合成本低;四是深圳創業者的務實作風。

  人人聚財CEO許建文補充說,深圳是一個創新性很強的城市,創業者思路比較開放。此外,深圳是移民城市,外來人口眾多,這些人大多具有很強的拼搏精神。

  許建文指出,深圳還是中國民營經濟發源地,類似萬科、招商銀行、騰訊、華為等大批企業給深圳輸出大量人才,深圳唯一的缺陷是,沒有清華北大這些高等院校,否則可以發展得更快。

  大學生分期企業分期樂是深圳近期興起的網際網路企業,不久前相繼獲得DST和京東投資。

  分期樂CEO肖文傑認為,深圳創業者比上海創業者更能吃苦。上海女生每天不去喝一杯咖啡,都不好意思稱為上海人,日子小資,而深圳科技企業每天晚上八九點下班很正常。

  深圳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讓百度、阿里巴巴、360等企業均在深圳有大量佈局,還帶來了一個深刻變化,很多VC和基金開始在深圳設定辦公室,這是以前沒有過的這種現象。

  深圳具有獨特產業鏈優勢與中國其他城市相比,深圳有獨特優勢,即中國製造的產業鏈在東莞等深圳周邊城市形成,IT企業很容易在深圳聚集,如小米雖在北京,但小米硬體生產、加工等環節多在深圳。

  深圳的這種製造產業鏈優勢甚至是歐美等國家都無法比擬的。軟銀賽富創始合夥人閻焱對騰訊科技透露,軟銀賽富在美國投資了家做手機電池公司,但在美國很難找到這家企業做鋰電池生產的鏈條,這家企業負極材料、正極材料、薄膜在美國基本都沒有,只能靠在中國生產。

  “美國不是不能做產業鏈,只是從頭開始,成本太高。”閻焱說,亞洲佔全世界顯示材料生產90%以上市場,幾乎所有彩電在中國、韓國、日本生產,整個生產鏈條都不在歐美區。

  最近深圳市長許勤透露,深圳是一個資訊科技設施極其發達的城市,又是個創新的城市。目前正在制定“網際網路+”的行動計劃,全面推動資訊化,推動網際網路和各行業深度融合。

  “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帶來將給深圳帶來巨大機會。過去硬體是純粹硬體產品,隨著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相比不具備硬體優勢的北京和上海,深圳硬體企業與網際網路結合更易做好。一位投資人斷言,隨著智慧硬體和網際網路深入結合,深圳會變成中國最好創業基地之一。

  這也是為何大疆科技誕生在深圳的重要原因。一位資深投資人判斷,未來“網際網路+”眾多方向,如軟硬結合、智慧硬體、智慧家庭等方面都能讓深圳當地網際網路企業快速興起。

  上海企業反思網際網路沉淪

  深圳網際網路領域的快速崛起也給上海帶來反思。盛大COO陳大年表示,深圳網際網路崛起得益於兩家企業,華為建立一種以內部創業為中心的文化,這種文化甚至成騰訊的企業文化。

  一定程度上,陳大年羨慕深圳誕生這兩家企業。陳大年對騰訊科技表示,騰訊又提供無人可比的資源,很多人依靠騰訊平臺降低創業風險,這兩點核心價值推動整個深圳網際網路發展。

  今年初,陳大年年終獎發放特斯拉跑車一事鬧得沸沸揚揚,背後更重要原因是,陳大年有很大憂慮:不缺創意和資金的上海,卻不能跟北京和深圳一樣擁有數量龐大的網際網路從業人員。

  同樣在上海創業的滬江網CEO伏彩瑞對騰訊科技表示,若這一波軟硬結合的網際網路浪潮起來,深圳將會擁有一個網際網路發展的巨大契機。伏彩瑞說,上海政府領導也在加強對上海本地網際網路企業的考察和支援,對當地網際網路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

  一位資深投資人對騰訊科技表示,上海人總體很安逸,願意出來創業的很少。這些年上海政府也在反思,可能歷史上政府作用很強,政府對於市場想做好事,但最後未必能做好事。

  “文化及政府對市場的關係都是造成差別的非常重要因素。”上述人士指出,上海最近在網際網路方面也有變化,上海也陸續出現一些創新型企業,但總體而言,上海還需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