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供應鏈管理戰略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市場競爭的動態化、全球化趨勢使得合作伙伴在企業獲取競爭優勢過程中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全球零售業的發展業越來越迅速。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一、效率型供應鏈和反應型供應鏈

  供應鏈主要有兩類功能: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供應鏈的物流功能是指以最低的成本將原材料加工成零部件、半成品、產品並將它們從供應鏈的一個節點運送到另一個節點;供應鏈的商流功能是指對市場需求做出迅速反應,確保以合適的產品在合適的地點和時間來滿足顧客的需求。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都需要一定成本,兩者構成供應鏈的總成本,其中物流成本主要包括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配送等費用,商流成本則包括供過於求時的商品降價損失、供不應求時的缺貨損失,以及由此而喪失的潛在顧客收入。一般意義上的供應鏈是在物流和商流這兩個功能間的權衡,即反應能力與效率、成本水平之間進行權衡。

  供應鏈管理是一種整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資訊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供應鏈趨向於盡量縮短響應時間以滿足不斷變化的使用者需求。在這種基於時間的競爭中,要求供應鏈運作模式與市場需求同步,不僅響應速度要快,而且要反應得柔性靈巧。供應鏈反應能力可用供應鏈完成以下任務的能力來度量:即是否能對需求的大幅度變動作出反應;是否能滿足客戶較短供貨期的要求;是否能向客戶提供較多品種的產品;是否能提供創新的產品;是否能為客戶提供高水平的服務。供應鏈擁有的上述能力越多,供應鏈的反應能力就越強。然而反應能力的提高也必須付出成本增加的代價。例如,要滿足需求量的大幅變動,就需要較高的庫存水平,從而導致效率水平的下降。因此,每一種提高反應能力的戰略都會付出額外的成本,從而降低效率水平,反之亦然。

  效率型供應鏈是以實現供應鏈的物流功能為主要目標,即以最低的成本將原材料轉化成零部件、在製品和成品,並最終送至消費者手中。效率型供應鏈面對的市場需求、產品特性和相關技術具有相對穩定性,因而供應鏈上的各節點企業可以關注於獲取規模經濟效益、提高裝置利用率、降低生產、運輸、庫存等方面的相關費用,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成本。反應型供應鏈則以實現供應鏈的商流功能為主要目標,即對市場需求變化做出迅速的反應,這類供應鏈所提供的產品,其市場需求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或者產品生命週期較短,或者產品本身技術發展很快,或者產品需求的季節性波動很強。反應型供應鏈需要保持較高的市場應變能力,實現柔性生產,從而減少產品過時和失效的風險。供應鏈戰略便是在供應鏈的反應能力和效率水平之間的平衡,零售企業一旦確定供應鏈戰略之後,強調反應能力的供應鏈必須將其所有的職能戰略設計用來提高其反應能力,而強調效率水平的供應鏈,則必須讓所有的職能戰略都用來為提高效率做貢獻。

  二、零售企業商品型別與供應鏈戰略的匹配

  零售企業的商品型別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的特性劃分為功能性商品和創新性商品。功能性商品是指那些用以滿足基本需求、生命週期長、需求穩定且邊際收益較低的商品,例如超市銷售的各種日用百貨、冷凍冷藏食品、常溫加工食品等。功能性商品的生命週期長、需求穩定並可準確預測,從而使供求可以達到近乎完美的平衡,這使市場調節變得容易,其商流成本可以忽略不計,零售企業可以集中幾乎全部精力來降低物流成本,通過與上游供應商的密切合作,加速庫存週轉,及時補充存貨,採取高效率低成本的採購,對供應商的選擇側重成本和質量,根據市場預測保證均衡有效地滿足顧客的需求,實現整條供應鏈的庫存最小化和效率最大化。顯然,功能性商品要求效率過程,經營此類商品的零售企業應當採用效率型供應鏈。

  創新性商品是指在設計或者服務等方面創新的商品,例如時裝、高檔電器、時尚用品和奢侈品等。這些商品能夠帶來較高利潤,但是由於其生命週期短暫和商品的多樣化,需求卻很難準確預測,並且大量仿製品的出現會削弱創新商品的競爭優勢,企業不得不進行一系列的更加新穎的創新,從而使需求更加具有不可預見性。創新性商品具有的高度市場不確定性,增加了供求不平衡的風險,因此其主要成本是商流成本而非物流成本,需要零售企業根據市場的變化快速靈活地響應顧客需求。選擇供應商要考慮的不是低成本,而是獲得速度和柔性;庫存和生產能力的關鍵決策不是使成本最小化,而是響應速度和靈活性,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給企業造成的損失。顯然,創新性商品要求靈敏反應的過程,經營此類商品的零售企業應當採用反應型供應鏈。如果零售企業經營的商品是功能性商品卻採用反應型供應鏈,或者經營的是創新性商品卻採用效率型供應鏈時,其供應鏈戰略就發生了根本性的錯誤,這時就需要重新設計供應鏈。

  三、零售企業供應鏈管理戰略的實施

  1.識別零售企業的商品需求特性

  我們可以從商品的生產週期、需求可預測性、商品多樣性以及市場匯入期與服務的標準等方面來識別商品的需求特性。一般來說,功能性商品的生命週期較長***兩年以上***,創新性商品的生命週期較短***3個月~1年***;功能性商品的品種較少***10~20種變形***,創新性商品的品種較多***通常有上千萬種變形***;功能性商品的需求預測偏差較小***10 %左右***,創新性商品的預測偏差較大***40%~100%***;功能性商品的平均存貨率較低***1%~2%***,創新性商品的平均存貨率較大 ***10%~40%***;功能性商品的市場匯入期較長***6個月~1年***,創新性商品的市場匯入期較短***1天~2周***;功能性商品的利潤貢獻率較低***5%~20%***,創新性商品的利潤貢獻率較高***20%~60%***。利用這些判別標準可以有效地識別商品的需求特性。

  2.實施零售商品類別管理

  零售商品類別管理是指零售商以某一商品類別作為戰略經營單位進行管理,集中精力傳遞和實現消費者的價值,以取得更好的經營績效。具體來說,零售企業對經營的所有商品按類別進行分類,確定和衡量每一類別商品的功能、收益性、成長性等指標,並將商品型別區分為功能性商品和創新型商品。在此基礎上,結合考慮各類商品的庫存水平和貨架展示等因素,制定商品品種計劃,對整個商品類別進行管理,提高顧客的服務水平,實現整個商品類別的整體收益最大化。

  3.按照商品型別分別採用相應的供應鏈戰略

  對於功能型商品應當側重於降低物流成本,採用效率型供應鏈,實施有效客戶反應***ECR***系統。從提高商品供應的效率入手,與上游供應商和製造商之間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建立相互協調的供應模式,零售商總部利用POS系統提供的商品銷售資訊,以及對銷售量的預測,利用電腦輔助訂貨系統向供應商訂貨,由供應商或區域配送中心向各零售商店提供即時補貨,拉動製造商進行產品生產,形成銷售和配送的同步運轉,共享物流設施和倉庫資源,降低配送成本,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流通環節可能產生的各種浪費。對於創新型商品應當側重於降低商流成本,採用反應型供應鏈,實施快速反應***QR***系統。從提高顧客響應的速度出發,與供應鏈各方建立戰略伙伴關係和合作機制,採用EDI電子資料交換技術實現供應鏈各節點企業的分工協作和資訊共享,縮短商品的設計和生產週期,實施JIT 生產方式,進行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和高頻度小批量配送,降低供應鏈的庫存水平,迅速地滿足顧客的個性化和定製化需求,提高整個供應鏈的反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