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頭種植的技巧

  種植芋頭需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才能快速的成長,那麼你們知道芋頭的種植方法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整地開溝 地整好後,按80—100釐米行距開溝,溝寬50釐米,溝深35釐米,然後進行溝內施肥。

  2、施肥 芋頭需肥量大,生長期長,首先要施足底肥,畝施優質有機肥2000公斤,,48%硫酸鉀複合肥16—16—1660公斤,按行距開溝施入。追肥應分次施用,在幼苗期、發棵期和球莖生長盛期共追2—3次,並以磷鉀肥為主。

  3、播種 播種時間在清明後即4月上旬下地,株距50釐米左右,種子與地面3—5釐米,覆土厚5釐米。也可進行地膜覆蓋栽培。

  4、澆水 芋頭忌土壤乾燥,遇旱則黃葉、枯葉,但土壤過溼積水也不利根系生長。苗期應使土壤底墒足,切忌就澆水。幼苗期土壤見幹見溼,遇雨則應注意排水。

  5、中耕培土 幼苗期結合追肥,中耕滅草暖地,幼苗結束時,中耕並使栽培溝成為平地。以後以20來天培土一次,厚7釐米,共兩次。培土的目的在於抑制子芋、孫芋的頂芽萌發及生長,減少養分消耗,使芋頭充分膨大和發生大量不定根,增加抗旱能力。農諺說:“芋頭不培,等於不種”。結合培土,根據葉面積分佈密度、季節,儘早把多餘的側芽除掉,以免消耗養分和限制子芋生長。

  6、收穫 收穫時注意勿傷芋頭,不要把子芋摘下。然後晾乾1—2天,在高燥溫暖處窖藏,窖藏時堆頂部蓋以隔熱的穀糠、麥糠等。最後封土35釐米左右。使溫度穩定在10—15℃,不能受凍,也不可高於25℃,否則引起爛堆。

  芋頭栽培方法

  1、整地開溝 地整好後,按80—100釐米行距開溝,溝寬50釐米,溝深35釐米,然後進行溝內施肥。

  2、施肥 芋頭需肥量大,生長期長,首先要施足底肥,畝施優質有機肥2000公斤,,48%硫酸鉀複合肥16—16—1660公斤,按行距開溝施入。追肥應分次施用,在幼苗期、發棵期和球莖生長盛期共追2—3次,並以磷鉀肥為主。

  3、播種 播種時間在清明後即4月上旬下地,株距50釐米左右,種子與地面3—5釐米,覆土厚5釐米。也可進行地膜覆蓋栽培。

  4、澆水 芋頭忌土壤乾燥,遇旱則黃葉、枯葉,但土壤過溼積水也不利根系生長。苗期應使土壤底墒足,切忌就澆水。幼苗期土壤見幹見溼,遇雨則應注意排水。

  5、中耕培土 幼苗期結合追肥,中耕滅草暖地,幼苗結束時,中耕並使栽培溝成為平地。以後以20來天培土一次,厚7釐米,共兩次。培土的目的在於抑制子芋、孫芋的頂芽萌發及生長,減少養分消耗,使芋頭充分膨大和發生大量不定根,增加抗旱能力。農諺說:“芋頭不培,等於不種”。結合培土,根據葉面積分佈密度、季節,儘早把多餘的側芽除掉,以免消耗養分和限制子芋生長。

  芋頭的管理:

  1. 選擇種植地點與植前整地:

  芋頭生長期間很長,種植前有機質肥料的使用是影響以後生產芋頭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施用傳統經過完全發酵過的有機質肥料外,建議施用腐質酸含量較高的肥寶2號、可來根等植物性有機肥做基肥。

  選擇芋頭種植地應避免連作,若無法避免連作則整地前施用750-1000公斤/畝的烏綠氰氮化鈣。此項肥料除了能提供芋頭3個月以上的氮素與鈣素來源之外,還能消除土壤雜菌及調整土壤間的酸鹼值;避免因連作,使芋頭引起一連串的障礙。例如:土壤酸化、細菌性與真菌性萎凋病等等.另外 烏綠 對芋頭田的福壽螺也有相當的防治效果。若使用烏綠整地需要15天后方可植入芋頭苗。

  2. 幼苗期:

  種植初期約15天內應避免施肥。應確定幼根已開始生長後才可適量施用氮素肥,此時建議 氮鈣素硝酸鈣150-250公斤/畝,10-15天一次,連續2-3次。種植初期若因寒流來襲,氣溫下降導致芋頭生長停頓時,不可因肥料不足而猛施肥,此舉可能導致肥傷,當氣溫回升時反而停止生長。

  種植初期若氣溫正常,為促使幼根提早健全發展,建議可以適時適量的使用髮根素,提早建立完整的根群以提供芋頭吸收養份之用。

  3. 幼苗期到芋頭塊莖結實前:

  芋頭屬淺根性作物,芋頭的根群往往只生長在表土10公分左右的深度,因此在其生長過程最適合傳統的施肥方式密集式的施用速效性肥料,但由於其營養生長往往長達120天以上,一般傳統的施肥方式已成為生產成本的一大負擔。

 

還:

1.種芋頭怎麼種

2.芋頭的種植方式

3.香芋如何種植才高產

4.怎麼種植芋頭

5.香芋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