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應該住什麼房才合適

  老年人對住宅的依賴程度和對住宅的要求遠遠大於年輕人,住宅及相應設施的設定對老年人尤為重要。而作為子女也應該看一看,為老人安排好居住環境,保證老人的身心健康,讓他們能夠健康而且長壽,我們下面看一看,老人要住什麼樣的屋子。

  1.屋要高

  空氣好、陽光足,有利身體健康。根據“民用建築設計標準”規定,居室淨高不得低於2.8米。實驗表明,居室淨高低於2.55米時,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增高,影響室內空氣質量。淨高過低還使人感到壓抑。


老人住房

  2.檯面造低

  無論是固定檯面***吊櫥***或是移動的檯面***傢俱***都應低,特別對於身體虛弱、手腿不便的老人檯面高度更應低些,一般以方便適用,不經常爬高或不爬高取物為準。

  3.地不滑

  最好使用優質無釉磚、防滑磚、木地板和強化地板等。忌用花俏和幾何形圖案的地磚,以免產生視覺偏差而滑倒、跌跤。

  4.光線足

  由於老年人視力衰退,因此室內採光和照明應充足。室內採光係指室內能得到的自然光線。一般要求一天日照要確保在3小時以上,窗戶的有效面積和房間的地面面積之比最低不應小於1:15。

  5.色彩適中

  根據心理學的觀點,色彩不僅影響人的主觀感覺,而且還能影響人的情緒。因而應該選擇適合老年人要舒適幽雅色彩。老年人居室四周可用淺色或白色,而桌椅、沙發、床上用品宜用鮮豔以增加喜慶、熱鬧氣氛。

  老人居住的屋子,一定要注意多通風,老人很多都有心腦血管的疾病,缺氧是不行的,所以一定要保持足夠的氧氣,通風是必不可少的,老人老了有條件,可以到郊區,或者是環境好的地方居住,每天呼吸新鮮空氣,可以保證身體健康。

  老年人對戶外環境的要求

  老年人由於生理機能衰退,在行動、走、看、聽、

  說、記憶、書寫、閱讀等方面的能力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退,而且這些能力中某一的減退會影響其它的能力,如視力不佳影響行走、書寫等,老年人對自身安全的維護能力也相對減低。老年人身體各部分機能衰退,運動失調,平衡感喪失。因此,提供老年人住房的基地,應避免陡坡及不規則地形,儘可能減少陡斜的走道、坡道或踏步。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商業設施、服務設施、保健服務、娛樂設施等應儘可能鄰近並易於前往。老年人需要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晒太陽、活動身體等,老年人住房的外部或附近應有足夠的空間,以滿足老年人開展戶外靜止性與運動性活動的要求。

  從心理上老年人也需要在戶外有可供安靜的消遣活動和娛樂活動的場所。因此,戶外應有足夠的空間以滿足老年人這一需求。人的學習能力與記憶能力到了年老時均漸衰退,這種理解力與適應力的阻礙,使老年人從社會參與的主流中退避出來。但是越脫離社會,這種能力的喪失則越加速,因此要積極鼓勵老年人蔘與社會活動,老年人的住房不應該被孤立,而應該是社會的一部分,並靠近社群中心。

  老年人需要別人的尊重,要求獨立自主,大部分老年人進行自己購物等日常活動,因此老年人住房應靠近市場、郵局、車站等設施。老年人需要有較大程度的安全感,因此老年人應當擁有住房附近空間的使用控制權。老年人住房應設有多道“防線”——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半私密空間和私密空間,從而確保老年人的領地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