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補中藥有哪些和禁忌事項

  喝中藥有很多飲食禁忌,不然的話就會起不到藥效,那中藥的禁忌究竟有哪些呢?還有最常見的十種滋補中藥是什麼你知道嗎?下面就跟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最常見的十種滋補中藥

  1、當歸

  治療作用:主要產於甘肅岷縣、陝西秦嶺。它分為當歸頭、尾、全當歸。“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不流,“全”活血而不走。血虛引起頭疼宜用當歸頭;身體虛弱可用當歸身;筋骨疼痛、手腳麻木可用當歸尾。

  2、枸杞

  治療作用:產於寧夏的銀川、中寧、中衛的枸杞子為最好。枸杞子有十大美名:氣可充、血可補、陽可升、陰可漲、目可明、神可安、肝可滋、腎可養、火可降、風溼可祛。它的主要功能是補肝腎、明目、安神。對於老年人,枸杞子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用法:泡水、煲湯或每天吃十幾粒。

  3、鹿茸

  治療作用:鹿茸分為梅花鹿茸和馬鹿鹿茸,產地為吉林省雙陽縣,它有溫腎壯陽、補益精血和安胎的作用。可以治療陽虛所引起的四肢發涼、頭目眩暈、腰膝痠軟無力等症狀。對腎陽虛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用法:泡水、泡酒、燉肉或直接服用。

  4、黨蔘

  治療作用:黨蔘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脾胃虛弱者,服用黨蔘有較好的效果。古人對黨蔘有很好的概括:健脾運而不燥,潤肺而不反寒涼,滋胃而不涼,養血而不燥。既滋補又養血。用法:把黨蔘切成小段,做湯。燉羊肉放黨參也很好。整枝黨蔘可以放在瓶子裡泡酒。

  5、花旗參

  治療作用:花旗參又叫西洋參,它主要產於美國的綠州天脈、加拿大、法國。西洋參與其他參不同,它既有補氣的作用,又有滋陰的作用,服用後不會上火。特別針對中年人,每天吃兩三片,對身體很有益處。用法:泡水、燉肉、直接含服。

  6、菊花

  治療作用:菊花有很多品種,如雛菊、杭菊、黃菊、白菊、祁菊等。此為貢菊,顧名思義指過去獻給皇上的。它產於安徽歙縣,貢菊有明目、清熱、散風的作用。如果受風寒而引起的頭痛,泡些菊花茶即可去頭風。用法:泡茶。

  7、三七

  治療作用:這種藥材為三至七年採收,所以叫三七。它的外形如獅子頭,主要產地在雲、貴、川。少量食用三七可以補血,大量可以活血化淤。用法:食用時把它搗碎,與雞、肉一起燉,可以治療老年人的頭風痛、腰肌痠軟無力等症。

  8、黃芪

  治療作用:黃者,色黃;芪者,長也。它是一種古老的中藥。產地在內蒙古、山西。黃芪的主要治療作用為補中益氣,固表止汗、託毒排膿、利水消腫四大功能。以治療中氣不足,如胃有下墜感,上氣不接下氣等症狀較好。它還能健脾和胃,所以有開胃進食的作用。用法:泡水喝,泡酒飲用。

  9、杜仲

  治療作用:杜仲主要產於四川。功能為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男女老少皆可服用,特別是腰膝痠軟無力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用法:泡水、泡酒、燉肉。

  10、天麻

  治療作用:主要產於雲、貴、川。它的功能為鎮靜、散風、止痛。如果受了風,出現頭痛、手足麻木,吃了天麻即能止住,所以又叫定風草。它的治療效果快,可以直接達到病灶。快似一支箭,所以又名“赤箭”。用法:泡水、泡酒、燉肉。

  吃中藥忌的九種東西

  1、忌蘿蔔

  服用中藥時不宜吃生蘿蔔***服理氣化痰藥除外***,因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蔘、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蔔會削弱人蔘等的補益作用,降低藥效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2、忌加糖服

  煎好的中藥湯常常有一種苦澀味,使人難以下嚥,尤其是一些小孩子服用湯藥更是費事。有些人為了減少苦味,放點糖緩解中和一下,其實,這種方法並不可取,因為不少藥物加入糖分之後,會造成藥效降低,甚至造成藥物完全失效以及對人體有害。

  因為糖中含有一定的鐵、鈣離子以及其他物質,如果跟湯藥一起服用的話,可能會發生化學反應,造成藥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性質發生改變,一方面造成藥物減效,另一方面還可能出現沉澱、渾濁等,甚至生成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不僅不利於疾病康復,反而可能給身體帶來新的傷害。

  3、忌吃水果

  人們在吃藥前後30分鐘內,最好不要吃東西,尤其不要吃水果和蔬菜。這是因為有些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可以和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使藥物作用發生改變。別吃涼寒性水果:梨、山渣、菱角、柑子、百合、香蕉、甘蔗、柿子等。

  4、忌腥羶

  一般中藥均有芳香氣味,特別是芳香化溼、芳香理氣藥,含有大量的揮發油,賴以發揮治療作用,這類芳香物質與腥羶氣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藥時不避腥羶,往往影響藥效。

  吃中藥時有哪些禁忌食物?如魚、蝦、海鮮腥氣,牛羊羶味。對那些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瘡癤、溼疹、蕁麻疹等過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藥期間必須忌食腥羶之物,還應少吃雞、羊、豬頭肉、蟹、鵝肉等腥羶辛辣刺激之發物。

  5、忌喝牛奶

  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酪胺,當體內一種分解酪胺的酶被降壓藥抑制時,酪胺就會大量蓄積,引起血壓驟升,心律紊亂,嚴重者會引起血壓持續性升高,甚至發生高血壓危象。

  很多高血壓病人不知道這一點,有時用牛奶代替溫水送服藥物,或者服用降壓藥和喝牛奶的間隔時間太短,就會出現這種危險,臨床上也經常發生。

  不只是降壓藥,一些強心藥,如心衰病人服用洋地黃、地高辛等藥物時,也不宜喝大量牛奶,因為其中所含的鈣能加強洋地黃、地高辛的毒性,從而引起藥物蓄積性中毒反應,甚至發生意外。

  治療高血壓和預防心臟病的β受體阻滯劑則不宜與果汁同服,容易發生反應,與茶水同服,可出現吃藥無效或藥物中毒;阿司匹林也不能用茶水送服,會與鞣酸發生反應。

  6、忌生冷

  生冷食物性多寒涼,難以消化。生冷類食物還易刺激胃腸道,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吃中藥時有哪些禁忌食物?故在治療“寒症”服中藥如溫經通絡、祛寒逐溼藥,或健脾暖胃藥,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7、忌濃茶

  一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裡含有鞣酸,濃茶裡含的鞣酸更多,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

  尤其在服用“阿膠”、“銀耳”時,忌與茶水同服,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鞣酸、生物鹼等產生沉澱,影響人體吸收。如平時有喝茶習慣,可以少喝一些綠茶,而且最好在服藥2~3小時後再喝。

  8、忌辛辣

  熱性辛辣食物性多溫熱,耗氣動火。如服用清熱敗毒、養陰增液、涼血滋陰等中藥或癰瘍瘡毒等熱性病治療期間,須忌食辛辣。如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熱性之品,如若食之,則會抵消中藥效果,有的還會促發炎症,傷陰動血***出血***。

  9、忌油膩

  油膩食物性多粘膩,助溼生痰,滑腸滯氣,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膩食物與藥物混合更能阻礙胃腸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