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者們應該怎麼自我治療

  癌症是危害人體健康的腫瘤疾病,而一些患者為了想快點擺脫病魔,因此會出現過度治療的行為,那麼癌症患者哪些行為代表過度治療,小編告訴大家要通過正確的行為來預防和治療癌症。

  四種癌症過度治療行為

  一是對癌症手術,盲目鼓勵多切除周圍的正常組織,正常組織越切越大,越拿越多。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與後期功能康復。

  二是化療劑量與次數越來越大、越來越多。許多患者求生慾望強烈,做完正常化療,仍不放心,另選他家醫院與醫生繼續化療,殺死了大量人體的健康組織與正常細胞。

  三是放療也是如此。盲目要求增加放療次數,增加放療劑量,許多對放療極不敏感的癌症治療也被選擇了放療,結果是得不償失。

  四是選擇許多偏方、新藥等藥理尚未證實,藥效尚未了解的手段,進行盲目治療、死馬當作活馬醫,以毒攻毒,造成腫瘤病人的傷害與損傷。

  癌症患者如何自我護理

  少食脂肪

  脂肪雖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但攝入不宜過量。長期高脂肪膳食易導致黑色素癌,大腸癌,乳腺癌。此外,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或疾病進展中,常有噁心、嘔吐1厭油膩、消化功能差等表現,更應採用低脂肪飲食。

  科學烹調注意保護食物營養成分

  我國自古以來十分講究食品的烹調加工。對腫瘤病人的飲食調理來說應注意到不同的烹調方法、加熱溫度及其保持時間,對食物的營養價值有直接影響。一般來說,米、豆等糧食類食品與蓮子、薏仁、核桃等堅果類食品可為耐受煮、燉等較長時間的受熱過程,並能促使其有效成分溶解在湯汁中。

  宜多食新鮮蔬菜水果

  新鮮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C、給生素E等,近年來研究發現,它們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阻斷致癌物亞硝胺的合成,抑制鱗狀上皮細胞的變性及癌細胞的發生,還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使潰瘍癒合等作用。食用綠葉蔬菜,要隨買隨吃,不要放置時間過長,最好不要過夜以避免放置導致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損失。

  蛋白質的攝入不宜過量而應飲食多樣化

  因癌症患者在放化療時常引起消化道反應導致消化功能減弱,或腫瘤增加機體消耗而引起營養不良,甚至惡液質,許多人就盲目地採用高蛋白膳食。殊不知高蛋白的膳食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使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更弱,並且對腫瘤的治療不利。已有許多實驗證明,高蛋白膳食與子營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呈正相關。

  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高

  惡性腫瘤病人常伴有營養不良,晚期病人較多地出現惡病質,這在胃癌、胰腺癌、結腸癌等消化系腫瘤中尤為常見。惡性腫瘤患者的營養不良發生率高達40%~80%,其程度與腫瘤型別、部位、大小、分期等有關。31%~87%的惡性腫瘤患者在確診之前已經出現體重下降。

  食管癌患者中體重下降和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高達80%;約有33%~75%的惡性腫瘤患者有厭食表現,進展期患者中高達80%;約有30%~85%的腫瘤患者發生癌性惡病質,最易發生惡病質的是胃癌、胰腺癌和食管癌患者,約80%;大腸癌患者中約為60%發生惡病質。

  營養支援的目的不是治療癌症,而是改善營養不良及惡液質,提高機體對治療的耐受性。

  癌症營養支援應遵循以下原則

  癌症病人若有嚴重營養不良或因胃腸道障礙和其他代謝、藥物、放療等因素預期飲食不足超過一週。

  營養良好或僅有輕度營養不良,並預期自然飲食足夠的病人,無需特殊營養支援。

  完全腸外營養支援無益於對化療和放療無效的進展期癌症病人。

  選擇治療時機至關重要

  目前臨床上許多腫瘤患者的營養治療通常較晚,大多已到惡液質或是終末期,才考慮使用營養治療,而此時營養治療的效果往往很難令人滿意,相反,還會得出營養治療無效的結論。因此營養治療也應早期使用,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果。

  對惡性腫瘤病人進行營養支援固然可改善其營養狀況,但同時是否也會促進腫瘤組織的生長髮展呢?迄今,營養支援是否會促進人體腫瘤生長仍無定論。實際上,這種爭議並未成為臨床上對腫瘤病人進行營養支援的障礙。更多的人認識到,若外源性營養供給不足,腫瘤仍從宿主體內獲取所需,則危害更大。一般認為,短期的營養支援可改善營養不良而腫瘤不至於明顯進展,病人還能更好地耐受手術、放化療等治療措施。目前已有前瞻性隨機對照的臨床研究表明,具有適應證的腫瘤病人可從營養支援中受益。

  對營養狀況良好的惡性腫瘤病人常規給予營養支援是不必要的,甚至對存在輕度營養不良的病人很多專家學者也認為不可取。一般的,營養支援適用於接受積極的抗腫瘤治療、同時存在營養不良問題的惡性腫瘤病人。

  對於化療病人,對化療和放療有明顯的治療反應的惡性腫瘤病人,如果已有明顯營養不良則應在放化療的同時進行營養支援;如在化療或放療過程中嚴重影響攝食並預期持續時間大於1周,而化療和放療又不能中止,或即使中止後在較長時間不能恢復足夠飲食者,應給予營養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