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痛風什麼藥最好

  我們經常見到類似這樣的病人,自以為關節腫脹、疼痛就是關節扭傷或風溼性關節炎,自行用膏藥止痛,結果卻越治越壞,不但關節疼痛沒有緩解,還越來越嚴重。下面給大家分享如何用藥治療痛風,希望能幫到大家。

  痛風急性發作莫用膏藥止痛

  由於痛風急性發作時關節區域性紅腫充血比較明顯,區域性炎症性反應也較劇烈,有的病人便自作主張地使用傷溼止痛膏止痛。其實,這一做法不妥。一方面,傷溼止痛膏之類的膏藥多為溫燥之品,對面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加重區域性充血。如某些人在痛風急性發作時貼用膏藥,結果使區域性腫痛加劇。另一方面,如果病人關節處已存在痛風結石***一種尿酸鹽在皮下組織或關節腔附近沉積所形成的結節***,此時應用傷溼止痛膏,則有可能導致區域性面板破潰糜爛,加重病情。

  在急性痛風發作時,既不能對區域性關節處進行熱敷或冷敷,也不能進行區域性按摩、理療等。因為熱敷、按摩等理療會加重病變部位充血,加重腫痛。而冷敷會降低病變部位溫度,促使血中尿酸進一步沉積於病變部位,加重區域性炎症。

  藥物才是治療痛風的關鍵

  那麼,痛風急性發作時應該怎麼治療呢?一旦確診是痛風,病人可抬高患病關節,減少關節活動,必要時臥床休息。病人應多飲水,每日應喝水 2000~3000毫升,以促進尿酸排除。少吃鹽,每天應限制在2克至5克以內。禁酒,因為酒精容易使體內乳酸堆積,對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可誘發痛風。禁食內臟、骨髓、海味、發酵食物、豆類等食品。多吃鹼性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當然,治療痛風最關鍵而有效的手段應當是藥物治療。通常首選秋水仙鹼,如對該藥過敏或有其他禁忌,則也可選用解熱鎮痛類藥物如消炎痛***吲哚美辛***、布洛芬等。若加用碳酸氫鈉,則能夠更快地緩解疼痛症狀。藥物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切不能自行盲目使用。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於痛風是血尿酸增高到一定程度後發生的併發症,因此,即使關節疼痛好轉,也並不表示痛風已經治癒。此時,病人還應積極治療,把血尿酸控制在適當水平,以避免痛風再次急性發作。

  飲食療法治療痛風

  1、控制每天總熱能的攝入,少吃碳水化合物。根據理想體重按休息狀態計算,通常每日不超過25~30kcal/kg。② 三大營養素合理分配。在限制總熱量前提下,分配原則是:高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質,低脂肪。其中:碳水化合物:包括蔬菜和水果,應占總熱量65~70%。蛋白質:應占總熱量11~15%,標準體重時蛋白質供給0.8~1.0g/kg,以植物蛋白為主,動物蛋白可選用奶類及其製品、蛋類蛋白,儘量不用肉類、禽類、魚類。脂肪:通常40~50g/d,動植物脂肪比例1:1.5 。

  2、限制蛋白質的攝入,多選用牛奶、乳酪、脫脂奶粉和蛋類,它們所含嘌呤少。此外,還要少吃蔗糖、蜂蜜,因為它們含果糖很高,會加速尿酸生成。蔬菜中的嫩扁豆、青蠶豆、鮮豌豆含嘌呤量高,也要限制食用。

  3、限制嘌呤攝入。嘌呤是細胞核中的一種成分,只要含有細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動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較多。要避免或禁食動物內臟、蝦蟹、濃肉湯、食用菌類、海藻類、鳳尾魚、沙丁魚、蛤類、豆類及啤酒等高嘌呤類食物。

  4、多吃鹼性食品,如蔬菜、馬鈴薯、水果等,可以降低血和尿液的酸度。西瓜和冬瓜不但是鹼性食品,而且具有利尿作用,對痛風患者更有利。

  5、避免飲酒。酒精具有抑制尿酸排洩的作用,長期少量飲酒還可刺激嘌呤合成增加,尤其是喝酒時再吃肉禽類食品,會使嘌呤的攝入量加倍。

  6、辣椒、咖哩、胡椒、花椒、芥末、生薑等調料均能興奮植物神經,誘使痛風發作,應儘量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