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如何治病的

  眾所周知,練習太極拳具有很多好處,特別是對於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堅持練習太極拳是有利病情控制的。那麼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1、呢

  太極拳是一種徐緩運動,速度緩慢,動作柔和,從而使人體的微迴圈得以擴張。微迴圈的特點是劇烈運動會使血液執行走捷徑,得不到充分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而太極拳緩柔的特點則使血液能夠流向各處,從而得到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改善身體內部的迴圈。俗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使一些不通之處暢通,這樣慢性病症狀就得到緩解或消除。同時太極拳運動能強身健體,能預防一些疾病,因此,太極拳運動有治病的效果。

  2、練太極拳有什麼好處

  2.1、鍛鍊中樞神經

  一是強調對大腦神經的鍛鍊。練太極拳要求全身放鬆,首先是心的放鬆,靜心斂神於內,是強身治病的重要一環。

  2.2、疏通全身經絡

  人體有十二經、奇經八脈,共20條。是直行的叫經,還有無數條橫行的叫絡,總稱為經絡。經絡是內通五臟六腑,外連四肢百骸,五官九竅,面板毛髮的通道和感測器。並藉以執行氣血、營養周身。

  2.3、啟用人體免疫功能

  太極拳運動能明顯提高脾臟,胸腺、淋巴結等免疫器官的工作效率,使淋巴細胞產生更多的免疫球蛋白,壯大人體自身免疫“防衛部隊”。一旦有致病原侵入,就能及時將其消滅,以保持人體健康。

  2.4、疏通心腦血管

  太極拳鍛鍊通過不同拳勢的運動,有效地推動骨骼肌、胸腔、腹腔作週期性的收縮和舒張,促進靜脈血液的迴流,達到及時補充營養,排除廢物,維持身體健康。

  2.5、提高腸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打拳時通過腹式呼吸,推動隔肌的升降運動,通過胸腹的折迭運化,帶動腸胃蠕動,通過氣沉丹田,引起腹腔鼓盪;通過舌抵上顎,促進唾液分泌,提高了消化、吸收和排洩功能。一個人的消化吸收,排洩功能好了,身體也健康了。

  2.6、延緩骨骼和筋肌系統的衰老

  打太極拳時要求對全身每個骨節都有明顯的動作要領,要求伸筋拔骨,節節鬆開,內氣穿行於骨間和筋膜肌健之中,催動筋骨合乎生理的規律的運動。可防骨質疏鬆,預防中風、風溼、預防畸形駝背,保持挺拔的體形和輕盈穩健的肢體動作。

  3、太極拳適合哪些人群

  太極拳最適合的人群是有興趣的人群,只要想學都不嫌晚,但是相對而言,越早學太極拳好處越多,五十歲學太極拳是晚了點。六十、七十歲才學太極拳對想活動的人群而言是可以接受的。三十歲、四十歲能學太極拳是一種很好的運動。十歲、二十歲能學太極拳最好。景老師教過的學員超過1500人次,有趣的是無論中外男女老少,都有太極拳的愛好者。

  由於現代人不是很注重健康養生,對於有深度的太極運動、太極哲學或是太極藝術文化與太極武術,很難抽出時間來投入研究,專注的學習太極拳,所以一般人把最適合打太極拳的人群年齡定為退休之後的老年族群,這是我說的錯把“國寶當漢堡”。

  練太極拳要注意什麼

  1、太極拳和其它武術鍛鍊一樣,講究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但是要因人而異不能強求一律,特別是中老年朋友和病患弱者,每次修練時間不要超過二十分鐘。練習時要根據個人體質,循序漸進。開始練時可先分段練,漸漸打完整套拳路,當身體不適時,應酌情暫停。

  2、避免在空調密閉的環境中練功,不宜在煤煙瀰漫、空氣汙濁的庭院裡進行健身鍛鍊,練太極拳應選擇公園、廣場、樹林、花園等環境安靜而幽美、空氣清新而曠達的場所。應選擇向陽、避風的地方進行鍛鍊***有霧時不宜在室外進行鍛鍊***。

  3、飽食及醉酒之後,也不可立即練習。口渴時不要圖痛快大量飲水,最好是溫開水適當補充食鹽。

  4、避免正中午氣溫高陽光下去練功,上午應在太陽出來後,吃過早餐後在陰涼通風處樹蔭下適當去練,下午三四點鐘以後或是在傍晚。

  練太極拳有什麼禁忌

  1、忌串門走戶

  太極拳是內家拳,重點要內外雙修,如參雜外家拳的招式修煉就很難登堂入室。

  2、忌雜拳同練

  練太極拳與其他雜家拳同練,容易造成體內氣血散亂,很難練通周天。

  3、忌過急速成

  功不是單靠學能得到的,而是練出來的,只有練至火喉,才能水到渠成,沒有直通車,欲速而不達也。

  4、忌過火求功

  練太極拳關鍵是搭好橋,調好息,只有文火攻之才有津液滿池,丹藥而養。口腔不鬆,牙關緊閉,搭橋過緊,就會口乾味苦,損精耗氣。

  5、忌鬆散無力

  鬆是太極拳之門,是太極拳練者入門的第一關,鬆是使關、節、椎鬆開,使肌、腱、膚擴張,讓氣血直達梢端。絕不是鬆散、鬆亂、鬆懈。